朱曉敏
我是單位的宣傳干事,經(jīng)常要采寫新聞稿件,采訪的過程便是我與人交談的過程,除了向?qū)Ψ教釂柾?,耐心地傾聽幫助我獲得了一些真實、寶貴的資料,從而激發(fā)我寫作的激情。
有一次,醫(yī)院內(nèi)科病房的護士長告訴我,他們病區(qū)住院的一位老年患者想向醫(yī)院宣傳科說說他的心里話。為了不讓這位老人失望,我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往老人所在的病房。
那是一個早春的下午,西斜的太陽把一抹余光送進病房。我和老人坐在陽臺上,大病初愈的老人用他那特別緩慢的語調(diào)向我講述著他的心里話。原來,這是一個久被疾病纏身的老人,近兩年,有一大半時間是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度過的,老人渴望著盡早恢復健康。但事與愿違的是,老人在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同時,又患上了急性感染性末稍神經(jīng)炎,下肢終日疼痛,不能有片刻的安寧。被折磨得難以忍受的老人想到了用結束生命來結束病痛。就在老人絕望之時,一名主管醫(yī)生查房時的一段話打動了老人的心。原來,有一種藥物可以醫(yī)治老人的疼痛,而此時病房沒有。這位醫(yī)生就到處打電話查詢。這位老人想,對于自己這樣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她們還如此盡心地拯救。我自己放棄生命,怎對得起她們呢?就這樣,老人打消了結束生命的念頭。
其實,這是一個在局外人看來非常簡單的事情,醫(yī)生為病人用藥,這是職責、是本份。但這位老人卻不這樣想。他認為醫(yī)生是在想方設法搭救他,他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人。
我仔細傾聽著老人的談話,也默默地考慮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老人是一個對真情、對別人的關心不敏感的人,其結果會怎么樣呢?肯定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回答。由于我專注、認真地傾聽,老人也很動情,愿意把他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活動告訴我,使我獲得了第一手的、真實、感人的材料,因此,寫作起來非常順手,幾乎是一氣呵成。
這次采訪,確實使我感悟很深。事情過去了很長時間,我仍然在想著這樣一個問題:老人重獲健康的人生,與其說是藥物的力量,倒不如說是老人對人間真情、關心能及時體會、及時感悟的細致心境。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周圍,我們?nèi)粘I钪?,那些能使人重振精神、保持愉快心境的東西實在是不少,如一句真誠的贊美、一聲善意的問候、一張清純的笑臉、一段快樂的歌聲。假若我們都能感受到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美好,不就少一些煩惱、少一些憂愁、少一些灰色的心境,多一份生活的激情嗎?老人尚能有一顆容易被善良打動的心,我們這些青年、中年的人們?yōu)槭裁床荒軐W學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