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風
●好端端的兩位女研究生,緣何不戀異性戀同性……
●其中一位女性本已走出泥潭,其丈夫卻突遭車禍身亡,藕斷絲連的情感使這兩位女性再度重溫舊夢……
●不料她倆的假面具暴露,難釋的心靈重負,難道只有以死解脫?
●請看下文——
編輯同志:
你好!
我們活得很痛苦,每天都戴著面具做人,造成人格極大的扭曲與傷害。家庭責任、社會影響、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壓力讓我們透不過氣來。希望通過您的采訪將我們的故事整理出來,以警世人……
這是一對女同性戀情侶寫給報社的信,應她們的邀約,筆者在2000年12月15日下午,采訪了這對女同性戀情侶。沒想到,采訪后的第二天,竟傳來她們自殺的消息。她們講述的悲歡離合也就成了警世遺言。
難言的苦惱
許欣和孟蕾曾經(jīng)是廣州一所大學里的同學。1990年,兩個人又一同考上了同一個專業(yè)的研究生。多年的同窗生活,使她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個人情同手足,親如姐妹。每天上課,去食堂打飯,上街購物……兩個人總是手拉手,十分親熱。由于她們都沒有處男朋友,所以大家都開玩笑說她們是一對同性戀。面對大家善意的玩笑,孟蕾并沒有太介意,而許欣的心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多年以來,有一種難言的苦惱一直困擾著許欣。許欣從小發(fā)育就有些不正常,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后,她時常感到心情煩悶,而且不愿意與女孩子在一起交往。她對男裝很有興趣。漸漸地,她有了一種變成男孩子的渴望。進入大學后,許欣的這種愿望更加強烈。有時心頭渴望變性的狂潮會突然涌來,使她煩躁不安,無法解脫,這時只有一法可解,即穿上一件男衣,她便會平靜下來。
許欣也曾試圖與這種怪癖做過激烈的斗爭,但都無效。沒辦法,她開始大量地買男裝,來排解心頭的煩惱。
在大學里,許欣的頭發(fā)留得短短的,經(jīng)常穿著男式的牛仔褲、男式的夾克衫或其他男士休閑裝。而且她喜歡和男同學們一起打籃球、踢足球,還處處模仿男孩子的氣質(zhì)、步態(tài)、姿勢,完全以男孩兒的生活方式行事。所以從外表看來,許欣給人一種假小子的印象。
經(jīng)與孟蕾長期交往,許欣漸漸喜歡上了她。這種感覺讓許欣很害怕,也很激動。因為許欣知道,她對孟蕾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姐妹友情,而是一種異性相愛般的依戀。每天要是看不見孟蕾,許欣的心中就感覺十分孤獨,甚至有一種痛苦的失落感。只要孟蕾在身邊,許欣陰郁的心中頓時就充滿了陽光,干什么事情也都有了動力。
對于這種性別上的怪癖,許欣在1992年5月偷偷地到醫(yī)院咨詢了心理醫(yī)生。心理醫(yī)生告訴她患的是異性癖。異性癖患者處于難以擺脫的“心身分離”狀態(tài):自身是男性,總認為自己應該是女性;自身是女性,又總認為自己應該是男性。心理的愿望與感覺同自己現(xiàn)實的身體狀況處于嚴重的矛盾對立狀態(tài)中,因而精神上十分痛苦,強烈要求改變自己身體的性別特征,導致有的人用刀剪自殘身體,甚至自殺身亡。
生告誡許欣,患了此病,除了接受心理治療之外,還可以接受手術改變性別,實現(xiàn)異性癖患者的變性渴望。
許欣沒有接受心理治療,更沒錢去考慮作變性手術,她害怕自己的這個秘密被眾人知道后四處張揚,影響她今后的學業(yè)與生活。于是她盡力壓抑著自己心中這股燃燒著的欲望之火,忍受著由性別的煩惱帶來的身心煎熬。
悲劇從同床開始
對于許欣的這一心理問題,孟蕾一無所知。她只知道許欣對自己特別好,關懷得無微不至,有時感動得孟蕾不知說什么好。她特別喜歡許欣這種男孩般的性格與氣質(zhì),有時開玩笑地對許欣說:“欣姐,你要是男孩兒,我一定嫁給你!”
孟蕾是說者無心,但許欣卻聽者有意。許欣真恨不得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能和孟蕾真正相愛終生。越是這樣想,許欣的心里越痛苦。
后來,許欣提出與孟蕾同睡一鋪的想法,孟蕾也欣然同意。就這樣,兩個人由一個寢室的上下鋪,搬到了同一張床上合住。
自從與孟蕾睡在一起后,許欣心里的渴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每次睡覺時,她都抱著孟蕾的身體,心中有一種欲火焚身般的沖動。尤其是她與孟蕾一同到浴池洗澡時,這種沖動更加強烈。
一天晚上,孟蕾過生日,許欣請她到校外的一家飯店里大吃了一頓。由于高興,兩個人還各喝了一瓶啤酒。她們兩個是從來不沾酒的,喝了酒之后,都感到迷迷糊糊的,而且興奮得不得了。
回到宿舍,兩個人又上床鉆進了同一個被窩。在酒精的興奮刺激下,許欣心中的欲火又被點燃了。她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便將手伸進了孟蕾的胸罩,進而又滑進了孟蕾的內(nèi)褲……
也是酒精帶來的性沖動,孟蕾并沒有拿開許欣的手,而是任由她撫摸,還感到有一種性的滿足。從此之后,每天晚上,她們都進行這樣的親密舉動。這時,她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同性戀行為,而只覺得這樣做彼此都很滿足,很快活。
欲斷不能
就在兩個人如膠似漆般地盡情纏綿時,殘酷的畢業(yè)到來了,她們不得不離校各奔前程。
聽從家長的意見,孟蕾去了上海一家公司工作。許欣也想到上海工作,以便能經(jīng)常和孟蕾在一起。于是許欣也托親戚在上海幫她找了一份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并不令她滿意,但能和孟蕾一同去上海,她心中還是十分滿足的。因為此刻,孟蕾在許欣的心中已是離不開的人了,特別是親密接觸后給她帶來的神魂顛倒般的興奮與滿足,令她已經(jīng)舍不得丟掉這心中的丘比特。
孟蕾心中也十分依戀許欣,只是程度比許欣對她的依戀略差一些。但冷靜下來一想,她還是覺得與許欣的關系很不正常。一次偶然的機會,孟蕾讀了一篇關于同性戀的文章,感到有些不寒而栗。她真不知道自己與許欣的關系再發(fā)展下去會變成什么樣子。最后,她鼓了鼓勇氣,將這篇文章交給許欣看。許欣看后什么也沒說,只是傷心地哭了。
一連半個月,孟蕾都躲著不見許欣。
許欣有些急躁不安。
又過了五天,孟蕾突然出現(xiàn)在許欣的單位門前,她告訴許欣,她處了一個男朋友,很快就要結婚了。
這個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把許欣震呆了。接著,她瘋了般地抓住孟蕾的上身用力地搖晃,嘴里喊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你是我的……”
一連幾天,許欣天天拿著刀子站在孟蕾的單位門前,不讓孟蕾處的男朋友來找孟蕾。孟蕾害怕了,她怕許欣一時沖動弄出人命案,便叫門衛(wèi)將許欣帶到了值班室,并通知許欣工作的單位派人將她帶回去。
許欣被帶回單位的第五天,孟蕾便和那個男朋友匆匆結了婚。孟蕾想以此來了斷許欣對她的糾纏。
孟蕾的這一著還真管用。得知孟蕾結婚的消息后,許欣開始又是喝酒又是抽煙地大鬧了幾天后,毅然絕然地離開上海回到了家鄉(xiāng)長春。
許欣走后,孟蕾的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但她心中也很難受,她可憐許欣,但她不愿意在同性戀的迷途上滑得更遠。
雖然是匆匆相識,匆匆結婚,但孟蕾還是很幸運的,找的老公對她很好。
孟蕾這個老公叫李強,是一家公司的業(yè)務經(jīng)理,人長得瀟灑英俊,又特別會關心人,對孟蕾照顧得無微不至。
小倆口甜甜蜜蜜地過著日子。1995年6月的一天,李強出差去了外地,辦完事后又乘車往回趕。那是一個雨夜,車行至途中與另一輛迎面疾馳而來的汽車撞到了一起,結果李強腦部被撞成了重傷,送到醫(yī)院兩個小時后便離開了人世。
得到這個消息后,孟蕾悲痛欲絕,一場大病讓她在床上躺了兩周。
病好后,孟蕾又忍著悲傷開始上班。白天她拼命地工作著,不讓自己清閑下來,因為一清閑下來,她便會想起憂傷的心事??墒堑搅送砩?,自己獨守空房,她的心中感到十分孤獨。她每晚都能想起丈夫,想起那充滿溫存的夜晚。然而,一切都不會再有了。她想到這些,就感到十分悲傷。
在最孤獨寂寞的夜晚,孟蕾又想起了許欣,想起那大學的生活。
就在孟蕾寂寞難奈的時候,許欣真的又出現(xiàn)在上海。
有人將孟蕾丈夫去世的消息告訴了許欣。她擔心孟蕾禁不住這嚴重的打擊,決定來看看孟蕾。
兩個人一見面,孟蕾一下子撲到許欣的懷里,傷心地大哭起來。許欣也哭了。
當晚,孟蕾將許欣領到了家,兩個人又住到了一起。就像烈火遇到了干柴,兩個人再也不顧及什么了,盡情地瘋狂著……
為了能長時間住在一起,孟蕾又幫助許欣在上海聯(lián)系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從此,兩個人開開心心地過起了類似夫妻的小日子,孟蕾心中亡夫的悲傷也漸漸地被許欣的出現(xiàn)沖淡了。
隱私暴露
2000年10月,在許欣與孟蕾同居了五年時,她們同性戀的秘密終于被孟蕾的幾個同事發(fā)現(xiàn)了。
那是一個周日上午,幾個同事來孟蕾家找她出去玩兒,恰巧孟蕾家房門忘了鎖??焐衔?點了,孟蕾和許欣仍沒起床,天氣熱,兩個人赤裸著身子沒蓋被,正進行著非正常的同性戀親熱,結果被突然進屋的同事發(fā)現(xiàn)了。同事們尷尬地跑出了屋,此事便在孟蕾的單位沸沸揚揚地傳開了,后來又傳到許欣工作的單位。
流言蜚語以及一切嘲諷的目光向她們襲來,讓她們無法逃避。平日里那些要好的朋友與同事也都斷絕了與她們的來往。在輿論的沉重壓力下,她們不得不分開,并被迫各自辭了職。許欣悄悄地在市郊租了一處房子。今后的生活怎么過,她們都很困惑,心中充滿了悔恨。
然而人們并沒有因為她們心中充滿了悔恨而改變對她們的看法,假面具一旦被人們識破,她們生活與工作的環(huán)境中便處處充滿了敵視與譏諷的目光。她們無力向社會抗爭,最后共同選擇了自殺的道路,藉以擺脫家庭、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壓力。一對豆蔻年華的女研究生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但她們以生命為代價留給人們的警世遺言,卻值得人們?nèi)ド钏肌?/p>
采編補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常人的性心理活動的指向必然是異性。愛慕和追求異性是人之本能。但確有少數(shù)人反其道而行之,鐘愛起同性別的人來,這就是所謂的同性戀,它又稱性取向障礙。對同性戀的起因,有生物學、心理學的不同解釋,目前尚未徹底搞清。
專家說,對同性戀的評判包括以下四個層次:(1)法律評判:它是否犯罪;(2)輿論評判:它是否道德;(3)醫(yī)學評判:它是否為病態(tài);(4)社會評判:它是否異常。 研究者認為,同性戀在人們心目中經(jīng)歷了兩次轉變:先是從宗教意義上的罪人和法律上的罪犯轉變?yōu)椴∪?;后來,又從把同性戀視為身體或心靈上的病態(tài),轉變?yōu)檎J為它不是疾病,只不過是一種異常的違反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個人傾向。
一部分同性戀者會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其中有些人希望矯正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把這部分人看作是病人是適當?shù)?,但這不能證明同性戀傾向本身是病,而應當說是由于某些同性戀者不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況且還有大部分的同性戀者自我感覺良好,與周圍環(huán)境適應也良好,根本不想求醫(yī)。
至于說同性戀不道德,的確有一部分同性戀者結了婚,卻對配偶隱瞞真相,隱瞞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這些同性戀者有些自己也承認在這件事上是不道德的,只是不敢告訴家人。
總之,撲朔迷離的同性戀,尚留有許多問題有待人們?nèi)パ芯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