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為
前不久,北京的一個13歲的小女孩竟然當上了媽媽,生了一個足月的嬰兒。而嬰兒的爸爸是小女孩的同班同學,也只有13歲。這對小夫妻面對呱呱墜地的孩子,竟一臉的茫然失措,稚氣未消的他們當然無法勝任作父母的責任。
據(jù)為這個小女孩接生的醫(yī)生講,以往也不乏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少男的陪同下,來醫(yī)院做人工流產(chǎn)或中期引產(chǎn)。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能順利走完懷孕、分娩的全過程,實屬罕見。更讓人驚奇的是,小女孩在整個懷孕期間,不但自己不知懷有身孕,連她的老師、父母竟也毫無察覺。
這種在青少年中普遍出現(xiàn)的早戀和婚前性行為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有關(guān)部門和人們的高度重視。而一項首次由國內(nèi)中學生自己設(shè)計、在同伴中進行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更讓家長和老師們瞠目結(jié)舌:這些“小東西”竟也嘗試戀愛,嘗試性生活,看來,我們確實有必要對孩子們進行系統(tǒng)的性教育了!
這項調(diào)查結(jié)果之所以讓家長和老師們大驚小怪,主要原因是739名高一學生中,竟有386人對婚前性行為持認可態(tài)度;甚至有9.9%的學生認為只要一見鐘情就可以發(fā)生性行為;2.5%的學生認為“只要給好處,就可以發(fā)生性行為”。這樣直白的表態(tài)真讓家長們坐立不安了:我的天,“一見鐘情”往往是以貌取人,誰敢保證“白馬王子”的德性?萬一他把性行為當作兒戲,那我的姑娘該怎么辦?更讓家長氣惱的是,吃一頓肯德基、麥當勞就可以讓女孩兒失身,而且是自愿的,那要是給個手機、電腦類的玩藝兒,還不跟著“白馬王子”上月球上去!
那么面對今天的少男少女,急得抓耳撓腮的家長和老師們該怎么辦呢?大樹難以修枝剪蔓,小樹卻可精心修理,“養(yǎng)其習于童蒙”,性教育應從童蒙時期開始。目前,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早熟是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性生理的早熟必然造成青少年較早地對異性發(fā)生興趣,從而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早戀。而早戀中的他們根本不知“愛河”的深淺,極易把性行為當作兒戲,更不知道這是一種責任的開始。以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對13歲的少年“父母”來講,他們生下的那個小嬰兒既不能被遺棄,又不能將其溺死,因為這是一個幼小的生命,侵犯孩子的生存權(quán),是要受到法律的懲處的。而這對小爸爸、小媽媽還要上學,還要受教育,根本無法承擔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由“小父母”的家長承擔起這個責任了??雌饋?,這似乎是一出離奇的鬧劇,但卻是真實的、活生生的,不得不讓人們深思!
一個時期以來,社會為糾正早戀和婚前性行為的現(xiàn)象,較多采用壓制、歧視的手段,將其稱為“品質(zhì)惡劣,道德敗壞”而加以打擊,使許多人承受不了這種壓力,甚至走上絕路。這樣做顯然是錯誤的,對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孩子的性生理、性心理的成熟期都較以往早成熟一年左右。既是生理的需要,單靠壓制、打擊是不能觸及靈魂的。另外,過去的人的生活是無法和現(xiàn)代人的生活相比的。少男少女們完全可以通過電視、VCD、網(wǎng)絡看到異性交往的場面,包括擁抱、接吻甚至床上鏡頭。我們無法阻止這些畫面對孩子們的影響,既不能關(guān)電視,也不能勒令孩子離開電視,只能尷尬地和孩子們一起“欣賞”這樣的劇中情節(jié),這對于孩子們的早戀和性行為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只有一個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極其珍貴的。和威逼打罵孩子,致使孩子喪失生活、生存的信心相比,早戀和婚前性行為就不是一個“天要塌下來”的問題了。那么剩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了。對于這個問題,許多家長、老師的態(tài)度不一。有的家長認為應順其自然,反正孩子早晚會知道性生活是怎么回事。有的家長則采取簡單粗暴的壓制辦法,不準孩子與異性交往,限定上下學時間,不準看有關(guān)愛情的小說、電影、電視,不準看異性的畫片。有的家長也對孩子談與性有關(guān)的知識,但多以間接的方式談,缺乏針對性和嚴肅性,這不但不會阻止孩子對性的好奇感,反而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對性的神秘感、罪惡感、厭惡感等等不應有的性心理障礙乃至性發(fā)育障礙。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和老師應想方設(shè)法地讓孩子們懂得青春期萌發(fā)欲望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不可避免。但是人又與動物不同,人的欲望完全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控制,并鼓勵他們將精力用在學習和參加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書法、繪畫、文體娛樂、科學探索等活動中去。這不但可以讓他們將旺盛的精力在正常的場所釋放,還可以消除因性欲望過度強烈而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
需要人們重視的是,有的少女懷孕后,很怕事情暴露,于是采取僥幸的觀望等待態(tài)度。一旦確認真的懷孕后,又采取盲目吃藥,自己摧殘自己的極端做法,以期能打掉孩子。這種做法既危險又痛苦,往往給身體造成嚴重的后遺癥,心理方面也會蒙受抹不掉的創(chuàng)傷。那么少女未婚先孕,求助于誰呢?首先應求助于父母。家長對孩子出現(xiàn)這類事肯定很生氣。但孩子畢竟是他們的親骨肉,脾氣發(fā)過之后,他們會清醒地面對現(xiàn)實,會想方設(shè)法地幫孩子解決這個難題。也可求助于老師。富有責任心和同情心的老師會給這樣的學生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指導,并幫助學生躲過其他同學的視線。再就是求助于醫(yī)生。救死扶傷,為患者解除痛苦,是醫(yī)生的天職,醫(yī)生會從健康的角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幫助未婚先孕的少女度過難關(guān)。
盡管時代不同了,人們對早戀和婚前性行為及未婚先孕的人也顯得比過去寬容。但早戀和未婚先孕畢竟對少男少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但愿少男少女們能從自己或他人的經(jīng)歷中接受教訓,滿懷信心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