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霖
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列寧認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和主張主要在<資本論)中完整地表述出來。它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制定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依據。革命和建設能否取得勝利,主要取決于黨所遵循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是否符合經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通過學習(資本論),使我們基本上認識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資本主義為什么必然會被更先進的社會主義所取代等一系列問題,從資本主義這一反面加深認識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同時,通過認識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規(guī)律,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社會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加深了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認識和體會,提高了運用鄧小平理論酌自覺性。下面,僅就<資本論)中“分配關系和生產關系”結合鄧小平理論淺談體會。
1生產關系要適應經濟基礎
“所謂的分配關系,是同生產過程的歷史規(guī)定的特殊社會形式,以及人們在他們生活的再生產過程中互相所處的關系相適應的,并且是由這些形式和關系產生的。這些分配關系的歷史性質就是生產關系的歷史性質,分配關系不過表示生產關系的一個方面(<資本論·分配關系和生產關系))。就是說,分配關系是由生產關系決定的,它只是生產關系的一個方面。我們知道,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決定并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fā)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總體水平還不夠高,一部分地區(qū)群眾的生活還比較貧困。以上這些情況都是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表現(xiàn),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不可逾越的社會歷史階段。任何忽視這一客觀事實的做法都是危險的、有害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大躍進的做法之所以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就是因為當時的做法企圖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事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年中,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之所以取得如些巨大的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因為我們的方針政策和各項具體措施都能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力還不發(fā)達這一客觀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措施,并在這一基礎之上逐漸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沿著正確的道路穩(wěn)步地前進。生產關系這一上層建筑一定要和生產力發(fā)展狀況這一不可主觀否定的經濟基礎相適應。
2分配關系要促進生產力發(fā)展
作為生產關系的一個主要方面,分配關系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來建立,并且要起到促進生產力發(fā)的作用,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而不是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們知道,我國現(xiàn)有的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它的分配制度必然是要適應這一“經濟格局”的發(fā)展,能起到推動它的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所以,我從為我國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以其它分配方式為輔的分配制度基本上能夠適應這一要求,能夠實實在在地促進各種經濟成分,特別是公有經濟成分的發(fā)展,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基礎上維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保證其社會主義性質?!?)社會主義分配關系起到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作用。社會主義的分配關系以按勞分配為主體,這是與我國現(xiàn)階段的階級構成相一致的。按勞分配的分配制度既可以保證廣大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按照他們的勞動成果來分配消費資料,從而保證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又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鼓勵他們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之中,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勞動能力,從而使社會主義事業(yè)能持續(xù)、快速、健康地發(fā)展。另外,按出資額(按股份》分配的分配方式有利于籌集社會的閑散資金,使分散的小溪流能夠匯入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歷史大河之中,擴大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資金來源。同時,在混合經濟中,占主體的國有經濟可以通過控股方式控制比本身大得多的經濟規(guī)模,這正是壯大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有力證據。還有按科技入股分配的方式進行分配,可以吸引科技人才等積極因素加入社會主義建設,加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進程。這一點,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和各國紛紛進行以經濟、科技為主要因素的綜合國力競爭這一國際大環(huán)境之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現(xiàn)在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加快科技的發(fā)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社會生產力的轉化,就是我們國家貫徹這一分配方式的一個重要措施。21社會主義分配關系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可以起到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作用。有人擔心,實施按資分配這一分配方式會使資本主義因素擴大,進而會妨礙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我隊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因為我們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分配關系是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這一前提之下的,亦即是說,按勞分配占統(tǒng)治地位,而按資分配只占有輔助的、補充的地位。在國有經濟或混合經濟中,國有資本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公有經濟不僅在量上占有優(yōu)勢,而且通過發(fā)展,會在質上占有優(yōu)勢。在這一前提下,私有經濟無論是如何發(fā)展,其結果只能是屬于國家資本主義性質,只能是處于次要的輔助、補充的地位,只能為公有制經濟服務。可以這樣說,在公有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的前提下,私有經濟越發(fā)展,越能夠起到為公有制經濟服務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個公私相得益彰的良好互動關系,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㈢社會主義分配關系適應了改革開放形勢需要,帶上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能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揮重大的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了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局勢。許多外資、合資企業(yè)在我國的政策引導之下,進入到我國,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貢獻了不小的力量。這些外資、合資企業(yè)進入我國,勢必要求按照股份或出資額的多少來進行利潤分配或分紅。這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并且是一個對我們很有益處的因素。所以,要留住這些外合資企業(yè),并且要在我國的政策引導之下有計劃地擴大引進外資的規(guī)模,這就要求我們的政策要適應這一狀況,實行按資分配方式,招商引資,壯大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
綜上所述,黨的十五大所確定的分配制度是完全正確的,它一定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