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然
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小維民第一次爬山
在維尼4歲的時候,我?guī)еビ瓮?,當時也有女兒的外婆與我們同行。在爬一個小山坡時,維尼顯得膽子很小。她一步一回頭,不停地看著我,很想讓我把她抱上去。我想有意鍛煉她一下,裝作沒有看見她的暗示,只是不停地向上爬著。因為我知道,雖然是第一次爬坡,可小維尼是可以爬上去的。這是鍛煉她的膽量和技巧的一個絕好的機會。
可是,女兒的外婆卻非常擔心,她怕小維尼摔下來,又怕她磨破細嫩的小手。外婆一會兒看看維尼,一會兒擔心地囑咐她一聲,一會兒又喊前面的我慢些。維尼最終膽怯了,不肯再往上爬。
這時,我回過頭對女兒說:“維尼,不要怕,你看媽媽不是已經(jīng)爬得這么高了嗎?沒關系的,不會有任何危險。我相信你是個勇敢的孩子?!?/p>
維尼在我的鼓勵下,終于戰(zhàn)勝了恐懼,最后還是憑自己的努力爬了上去。
后來,我母親責怪我,說我不該讓女兒置于危險之中。我對她說:“如果維尼沒有爬上去的能力,我是不會讓她這么做的。而且,我的目的是要讓她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摘自《M·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1.媽媽因為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對孩子的能力作出了正確的估計。這是鼓勵孩子嘗試前的首要條件。
2.如果大人總是提心吊膽地在旁邊顯出擔心的樣子,那樣孩子本來具有的能力也會被恐懼所吞沒,本來有的勇氣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3.放心地讓孩子做自己的事,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做到了,認識到“我能行”,孩子的自信和勇氣就是這樣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
有些父母僅僅是為孩子的安危擔憂而犧牲了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做事實上是很自私的,因為這些父母更多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感受不受到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所帶來的傷害。結果,稍有危險的事情就不讓孩子嘗試或由父母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會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并認為自己不能做什么,沒有力量,真的成了無能的、膽小的人。
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小卡爾的第一篇作文
卡爾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一點也沒有信息。
當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第一篇文章交給我時,我就注意到他眼神不安,似科他在等到待著我的審判。
讀完他寫的文章后,我發(fā)現(xiàn)那的確是篇糟透了的文章,問題沒有交代清楚,句子不完整,還有許多錯別字,我應該怎樣去評價呢?
由于我感到兒子對寫作缺乏自信,我知道我不能簡單說一聲“不好”就能解決問題。在我沉默之時,兒子流露出憂傷的眼神??伤麤]有想到,我對他說了一句令人興奮的話:“非常不錯,這是你第一次寫作,爸爸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比你差遠了?!边@時,兒子的眼中閃爍出興奮的光芒。
不久,兒子把他第二篇文章給我時已經(jīng)是天壤之別
——摘自《卡爾·威特的教育》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婷兒給媽媽消氣
我要求婷兒(3歲10個月時)在我生氣的時候給我消氣,很靈驗。每當我為她做錯了事而生氣的時候,婷兒便依偎在我的身邊對我說:“媽媽,我錯了,你別生氣了,我給你背首詩消氣!”說完便奶聲奶氣地背著:“朝辭白帝彩云間……”詩還未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婷兒還用唱歌的辦法為我消氣。前些日子,我很難把生氣的情緒很快消除,這樣一來,我只用幾秒鐘就換了心情。
客觀地說,我高興起來婷兒也很高興,這對我的身體和我們之間的氣氛很有益處。我想,也許這是在要求婷兒對他人盡責吧?至少她要對我的情緒負責任,媽媽心情如果很愉快,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生活就會更加快樂。
——摘自《哈佛女孩劉亦婷》
1.為防止孩子變成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同情和關心他人的訓練應及早進行。
2.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培養(yǎng)為他人著想的習慣,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從心疼媽媽入手。
3.愛心靠說教是培養(yǎng)不起來的,必須要讓孩子有親身經(jīng)歷。
4.婷兒為媽媽消了氣,媽媽高興了,婷兒也就體會到關心他人、減輕他人痛苦的樂趣。
孩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小卡爾向鄰居道歉
學會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從小就應讓孩子懂得做錯了事既不怕,也不丟人,重要的是認識到錯誤,并承擔責任。
有一天傍晚,卡爾在外面興致勃勃地模仿古代騎士,他用一根長長的棍子代替寶劍,獨自和想象中的強盜作戰(zhàn)。
忽然,他不小心將鄰居花園中的一簇花砍倒在地,當他正想轉身“逃跑”的時候,我叫住了他:“卡爾……”
這時,兒子知道這件事已經(jīng)無法逃脫,慢慢地向我走過來。
“你知道自己犯了個錯誤嗎?”
“知道?!眱鹤有÷暤鼗卮?。
“那你應該怎么辦呢?”我嚴肅地問他。
“不知道?!眱鹤拥拖铝祟^。
“兒子,聽我說,你應該立刻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道歉?!?/p>
“可是,我并不是有意的?!笨査坪踉谵q解,他并不知道道歉的涵義。
“卡爾,你要記住,人們犯下錯誤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錯誤已經(jīng)犯下,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鄰居沒有看見是你干的,但他們確實受到了傷害,你應該去道歉,人不能傷害了別人就逃之夭夭。你不是在扮演古代的騎士嗎?騎士是勇敢的人……”
“爸爸,我明白了?!笨栂褚粋€真正的騎士那樣敲開了鄰居的房門……
——摘自《卡爾·威特的教育》
1.在這種情況下,小卡爾的爸爸并沒有選擇大聲嚷嚷的做法,否則不僅驚動了鄰居,還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可能把事態(tài)擴大。
2.爸爸耐心地說服,使卡爾知道不論是有意或是無意中犯下的錯誤,都應該由自己承擔。如果采取強迫手段,只會適得其反,而且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3.英雄騎士是小卡爾的崇拜對象,爸爸用騎士來激勵他,使他感覺到道歉并不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勇敢的人是不怕承認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