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友左孝武先生比我小十三四歲,沒想到我來稱他“亡友”而不是他稱我,沒想到我給他的這些舊信的發(fā)表是在他身后,成了我對亡友的紀(jì)念,原來并不是這么一回事。
原來是,孝武忽然將我歷年寫給他的信(尚未包括1997年9月以后的)復(fù)印一份見贈。我很意外,也就放在一邊。一九九八年底,我病了一場,病后無力作文,才找出這些舊信翻看,覺得有點意思的,不妨代替小文,發(fā)表一下。于是略加注釋,一九九九年初投稿某報,迅即得到答復(fù)說可用。我沒有告訴孝武,他也是這家報紙的經(jīng)常讀者,我想讓他某一天看到了,小小意外,倒也好玩??墒?,“由于一些原因”,壓了將近一年,未能刊出。一九九九年末,我決計改投《書屋》雜志,又是迅即得到答復(fù)說可用。我仍然沒有告訴孝武,這回是因為他并不是經(jīng)常看到《書屋》的,他那里也不易買到,預(yù)告了也無用,何況誰知道又會有什么變化,還是登出來再說吧。
這樣,就到了“跨千年”。
我曾猜想:新的千年之始,我接到的第一封信會是誰的,是什么信?二○○○年一月一日,第一封信來了。寄信地址是“安徽郎溪新建街”,這是孝武的地址,再熟悉不過??墒?,筆跡為什么這樣陌生?趕快拆開,信是——
舒蕪先生:
家父左孝武因病醫(yī)治無效,已于十二月二日去世。
家父十一月二十二日晨因癲癇病入郎溪縣醫(yī)院治療,當(dāng)晚做喉管切開手術(shù),二十四日—二十九日蘇醒好轉(zhuǎn),三十日又做靜脈切開手術(shù),十二月
一日突發(fā)消化道應(yīng)急性潰瘍,便血不止,二日十六點零五分去世,四日火化,葬于本縣水鳴鄉(xiāng)。
金峰泣告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我還能說什么!去年我已經(jīng)先后痛悉四位親友的長逝,其中兩位直到年底我仍以為尚在人間,寄了賀年片去,得到的答復(fù)是遲來的噩耗,他們都比我年長,都是八旬以上之人。而孝武才六十過一些,今天只能算中壽,竟也和他們同樣沒有邁過千年的門檻,實在太難說了,太難說了。
然而,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孝武是一九五七年打出的“右派”中最年輕的一撥。當(dāng)年他在懲罰苦役中所受的苦難,他寫有《片竹錄》一篇紀(jì)其實,讀之驚心動魄,覺得他那時沒有死,委實是個奇跡。我也忝列“右”榜,少不了“脫胎換骨”,卻沒有受多少皮肉之苦。那么,我虛度至今,而孝武終于中壽而止,也沒有多少可奇怪的了。聶紺弩《挽柏山》詩云:“山外青山樓外樓,人身禁得幾拳頭?!笔谴蟀自?,也是見道之言。
聽說《片竹錄》已得一家著名雜志答允刊用,孝武又不及見了,我希望早日實現(xiàn),可以與我這些舊信的發(fā)表,同作孝武身后的留痕。去年我因病輟筆一年,現(xiàn)在竟以這一則小記,作為新千年的開筆,大非歡樂祥和之象,好在休咎只關(guān)乎一身,跨過千年之后已經(jīng)是賺的,畢竟勝過寫別的什么無謂的文字。二○○○年一月四日,舒蕪記。
一
孝武兄:
五月十七日信收到。對你的好意,十分感謝。
拙集①已經(jīng)出版,我已看到樣書,俟正式寄來后,當(dāng)寄上一本請教,你就不必買了?;ǔ浅霭嫔绾我哉f“此書非我社出版”,不明究竟,或是具體辦事的人不了解,我將以這個情況轉(zhuǎn)達(dá)該社領(lǐng)導(dǎo)同志。
我們幾個朋友的舊體詩詞,合出了一本集子②,其中就有荒蕪的,過幾天當(dāng)與拙集一同寄上。那里面每人都有小傳?!锻碚諛俏恼摗发郏坪醣本┻€可以買到,也許會與以上二書一同寄上。
荒蕪在黑龍江出版社出過《紙壁齋詩集》,印得極少,早就買不著了。
茂元兄在上海師院,身體很不好。茂炯兄在安慶,在中學(xué)教書,已退休。
我已從天問樓遷出,承注念,謝謝。
專此布達(dá),順頌
夏安!
舒蕪頓首拜
一九八五.五.二
桐城派,我不懂,也不喜歡,與尊見不大一樣。又及。
注:①指我的雜文集《掛劍新集》,花城出版社出版。
②指九人舊體詩詞合集《傾蓋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③《晚照樓文論》,馬茂元著。
二
孝武兄:
八月六日示悉。上次奉寄拙作《掛劍新集》時,《傾蓋集》手頭沒有了,故未同寄,現(xiàn)在又得到幾本,即以一本郵呈,請檢收。
楊獻(xiàn)珍同志的長篇報告①,當(dāng)時我是到場親自聽了的。幾年之后,他成了“合二而一”一案的主角。最近我正在看一篇關(guān)于這一案內(nèi)幕的文章,我對楊老非常同情。解放以來——更遠(yuǎn)一點說,延安整風(fēng)以來,所謂思想改造運動的最大成果,是從根本摧毀了知識分子的自信心,越來越習(xí)慣于否定自己,越來越習(xí)慣于相信一切不合事實不合常識的說法,至“文革”而登峰造極。經(jīng)過“文革”,每個知識分子回想自己在歷次運動中的經(jīng)過,恐怕都難免有臉紅的地方。每個人自己要接受教訓(xùn),旁人就不必多所指責(zé)了。有些運動中,站出來批判別人,暗地里其實也是在否定自己,等于檢討自己內(nèi)心中與對方共同的東西。
拙作承您這樣關(guān)心,使我感動,更使我反省自己的怠惰,沒有更加努力。以后如再有新的集子出版,當(dāng)陸續(xù)呈教!
北京已開始進(jìn)入秋天,皖南大概還很熱吧。
專此布達(dá),順頌
吟祺!
弟舒蕪頓首拜
一九八五.八.十五
注:①指批判胡風(fēng)文藝思想運動中,楊獻(xiàn)珍所作的結(jié)論性的學(xué)術(shù)報告。
三
孝武同志:
十二月十日長信收到,承惠贈近影,有如面對,謝謝。
您對我的文章有些偏愛,我當(dāng)然是感謝的,可是細(xì)想起來,也不很明白,因為我的文章好處究竟何在,我自己也說不出來。粉碎四人幫將近十年了,東涂西抹,完全不成氣候,只有反反復(fù)復(fù)地呼喊民主與科學(xué),反對封建與愚昧,一以貫之,不敢不勉,要說略有可取之處,也許只是在這一點吧?!蹲x書》上所載的那些,已編入一本《書與現(xiàn)實》的小集子,收作《讀書文叢》之一,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屆時自當(dāng)寄上一本請教。
來函關(guān)于“酒不醉人人自醉”等等的高論,都是對的。我覺得魯迅二十年代關(guān)于文藝與革命的幾篇文章,都是千古不朽之文,至今我們覺得大徹大悟的,仍沒有超過他的范圍一步。您有暇何妨找出來再翻翻。但是,人的認(rèn)識總歸有一定的軌道,古云“君子可欺以其方”,今宜再下一轉(zhuǎn)語云,惟其是君子,故可欺以其方。人人都免不了有被欺以其方的那么一段,當(dāng)時能不被欺者,除了極少數(shù)的大哲上智,就只有那些非?!艾F(xiàn)實”的聰明的小市儈而已。不知尊見以為何如?
舒蕪
一九八五.十二.十七
四
孝武兄:
十二月廿五日長信奉讀已久,遲復(fù)為歉。
無可大師①學(xué)究天人,我何敢妄攀。這次回桐城游浮山時,總算參拜了他的墓,足慰平生。我建議桐城舉行“方以智學(xué)術(shù)討論會”,這比桐城派討論會有意思得多,不知能成事實否。
聶翁②“無多幻想要全刪”之句,確實是見道之言。但見道尚非至難,踐道實乃大難。人似乎沒有一點幻想就難以活下去,于是幻想,破滅,再幻想,再破滅,老是循環(huán)下去,無有已時。只能說有些人幻想多些,有些人幻想少些,有些人入幻之后久久難醒,付出代價大些,有些人入幻之后醒得較快,付出代價小些罷了。但也因此,“無多幻想要全刪”之句將永遠(yuǎn)值得作為人人的座右銘,時時提醒,庶幾代價少到最低限度,聶老也可以說功在萬世了。
專此布達(dá),順頌
冬祺!
舒蕪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六日
注:①即方以智。
②指聶紺弩。
五
孝武兄:
三月三十日示悉。
桐城人一向的缺點是陋,坐井觀天,夜郎自大,我希望盡我的微力,把桐城人的眼界擴(kuò)大一點,但不知效果如何。我們吃固閉愚妄的虧太大了,一國如此,一縣一鄉(xiāng)也是如此。我真怕“文化城”如果爭取到了,也許更會增加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風(fēng)氣,那就對不起家鄉(xiāng)了。
歷史的真相最難于保存。反右,文革,我們親身經(jīng)歷的,已經(jīng)看見許多小說、回憶文章里寫得似是而非,不要多久也許就會面目全非。這些年來,我力勸每一個朋友寫出真實的歷史證詞留給后人,大家都忙,我自己也沒有努力,這篇①可以算一個小小的開端吧。巴金是寫得最多的,他不僅是提供事實,而且上升到思考,這位老人特別可敬。我希望您也留下證詞來。
匆匆,即頌
春安。
舒蕪 上
一九八六、四、五
注:①指我的文章《歷史需要我們作證》。
六
孝武兄:
六月十三日手教附大詩,早已拜讀,遲復(fù)為歉。
端午節(jié)那天,我根本忘了,在外面聽別人談起,還將信將疑,回家看日歷才相信,已是下午了,雖說北京市上節(jié)日氣氛不濃,容易忽略,也可見我與詩人實是無緣了。達(dá)匡天下,窮守堅貞,談何容易,只好當(dāng)作策勉的話,往者已矣,來者力追吧。謝謝!
丁易之名,抗戰(zhàn)中早就知道,惜終于緣慳一面。他原名葉鼎彝,家在桐城西門內(nèi)水溝邊(今桐城房管所南邊那條南北向的胡同內(nèi)),他的姑母葉佩卿是桐城著名的女子教育家,葉氏兄弟也是一門濟(jì)濟(jì)多才?;氖徯謩t與之甚相熟。
拙作《掛劍新集》,倘承評論,無任榮幸,尚希不吝指謬,為感。
專此布達(dá),順頌
文祺!
弟 舒蕪 上
一九八六.六.二十二
七
孝武兄:
八月二十八日長信收到。
我的那些文字,承您注意,過分獎勵,使我感而又愧。
《概觀》二本①,注釋都是一樣的,不過一散在頁末,一集中在文末而已。
紅樓夢今后不想談了,我就那么一點淺見,說完也就完了。自寫《概觀》以來,專力于知堂研究,估計至少還可以搞到明年一年吧。
知堂時以“哀婦人而為之代言”自許,弟亦竊有志于此,目下正將知堂這方面的言論輯為一書,名為《女性的發(fā)現(xiàn)——知堂婦女論類抄》,將由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我相信這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工作。
大函痛論“欣玩”問題,極是極是。我原來是把老先生筆下的“欣玩”,理解作“欣賞”的同義語,“賞玩”向來連用同義,不知這樣理解可不可以?
《文匯》月刊第八期有魏明倫斥姚某一文,痛快淋漓,京華友人均鼓掌稱善,兄曾見否?
靜農(nóng)先生,這些年來,已有微弱的很間接的聯(lián)系。他是我一直敬愛的前輩,最近托人從海外寄一信給他,大約可望寄到。
專此布復(fù),順頌
文祺!
弟 舒蕪頓首拜
一九八六.九.四
注:①指我的《周作人概觀》;二本,一是《中國社會科學(xué)》雜志上刊本,一是湖南人民出版社《駱駝叢書》中的單行本。此文加了改動之后收入《周作人的是非功過》。
八
孝武兄:
春節(jié)后一函,早已接到。頃又接三月二十七日函。
所論各節(jié),我很難說什么,還要好好想想。但我以為,現(xiàn)在尚非公開討論之時,現(xiàn)在尤非公開討論之時。這是兩層意思,不知尊見能俯察否?
胡先生給我的信,現(xiàn)尚全部保存在這里。我計劃完整地出版,稿費全部交給胡先生的家屬,信上我不加任何注釋,當(dāng)然更不作任何增刪改動,提供研究者研究。也許比空論有用些。①
專此布達(dá),順頌
文祺!
舒蕪
一九八七.四.八
注:①指胡風(fēng)致舒蕪信,當(dāng)時已由公檢法部門發(fā)還給我。我打算全部在
《新文學(xué)史料》上發(fā)表,該刊編輯部也很歡迎。該刊主編與梅志先生商量,未達(dá)成協(xié)議;以后多年中又多次商量,始終未達(dá)成協(xié)議。商量詳情,我不知道。這些信的復(fù)印件,我已于一九九七年送給梅志先生,現(xiàn)在是否已編入《胡風(fēng)全集》,不詳。
九
孝武兄:
一月廿七日信收到了。
大作《雅俗能夠有所共賞》已拜讀,朱自清文以前讀過,現(xiàn)在記憶已很模糊,李陀文,我連摘要也沒讀過,所以對于這個問題,對于大作,都說不出什么來,尚希鑒諒。
不過,泛泛地一般而論,我覺得許多問題的產(chǎn)生,往往是對于同一句話,一個公式,一個概念,根本有不同的理解,表面上爭的是同一個問題,實際上并不是,而是在各說各的。何謂“雅”?何謂“俗”?何謂“共賞”?從來是有極不相同的理解的。不知朱、李二文的理解究竟如何?如果其實也是各說各的,似乎就沒有再去辨別誰是誰非的必要了。
拙集過去以掛劍名① ,是與吳季扎的故事有關(guān),但也只是胡亂說一番,沒有多大道理,不必再瀆清聽了。
專此布達(dá),順頌
春禧!
舒蕪
一九八八、二、四
注:①指我的雜文集《掛劍集》、《掛劍新集》。
十
孝武兄:
示悉。
《文藝研究》是文化部文化藝術(shù)研究院辦的,雙月刊,拙文①載今年第四、五兩期上,四期已出,五期即出,屆時我將兩期一并寄上,請不必費心去找了。
《空白》是回憶性散文的小集,已出② ,無足觀,手頭已無存,無以呈教,抱歉。
知堂書,上海影印者,價較貴,不妨找岳麓書社新排新印本,每書后有新編的索引,很有用。
承告“魯若無毛也會反動”高論③ ,極開眼界,或者可以再寫一小文④。
《女性的發(fā)現(xiàn)——知堂婦女論類抄》已交稿,大約明年上半年可出,居然有三十五萬多字,本也未想到。出版后,一定奉寄一本。
“向前看”的高論,年年都有。我有時覺得它的危害,有時也覺得無所謂。布哈林被處決五十年了,五十年來大家都只知道他是個壞人,似乎無人再知道真相了,可是說平反就平反了,似乎歷史還是強有力的,斯大林也無法當(dāng)真改寫歷史。尊見以為何如?
專此布復(fù),順頌
文祺!
舒蕪 頓首拜
一九八八.十.十七
注:①指我的《周作人的散文藝術(shù)》。后收入《周作人的是非功過》。
②是我的回憶詩文的小集,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③左孝武在“文革”中讀魯迅的書,被造反派沒收,并且訓(xùn)斥他道:“你知道嗎?沒有毛澤東思想,魯迅的文章也會是反動的?!?/p>
④后來我寫了一篇《“牛棚”讀書小憶》說到這件事,收入《舒蕪小品》。
十一
孝武兄:
八月五日示悉。承惠茶葉,想日內(nèi)可到,謝謝。
八月一日寄上《女性的發(fā)現(xiàn)——知堂婦女論類抄》一本,此刻想已收到。此書我覺得有意義,雖然目前出版不是時候,但目前而能出版,也不容易了,印數(shù)不多,無可如何,能出來就不錯,封面設(shè)計我很滿意,印制也不錯,可惜清樣未給我看過,所以還有些錯字,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未發(fā)現(xiàn)的也許還有。很希望聽到您的意見。
方回,我未研究過,也未談過,連他的《瀛奎律髓》我也未翻閱過。其為人,大概不是什么好人,先父為他的人格辯護(hù)的那些話,我隱約覺得未必有充分說服力,至于對他的文藝?yán)碚摰脑u價當(dāng)然是另一問題①。黃裳先生這些年來,每有著作出版(除了講京戲的外),都承他見贈一部,前幾個月還有信來,很贊成我那篇《“桐城謬種”問題之回顧》②。
兩個月前,臺灣大學(xué)有一位朋友來京,已詳談靜農(nóng)先生情況,并攜來靜農(nóng)先生著作及書法集數(shù)種,回臺北后又有電話來,總之情形很危殆了。他的病是春節(jié)發(fā)現(xiàn)的,至今未用任何藥物,未進(jìn)食,一直靠輸入營養(yǎng),居然過了這么久,也不容易了。我也聽說他一直很坦然,但最近聽說精神顯著不好了。上月在南京逝世的張友鸞先生,安慶人,也年近九十,也是我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老同事。
八一年版魯迅全集,已難買到,容再打聽。
你們那里高溫已過了沒有?甚念。
舒蕪
一九九○.八.十
注:①指我的父親方孝岳的《中國文學(xué)批評》中評論方回的那些議論。
②此文后收入《周作人的是非功過》。
十二
孝武兄:
十一月一日信收到。
前接惠贈蜜棗一大包,這是郎溪名產(chǎn),非常感謝。但是,以后務(wù)請不必再寄這個,因為我和全家人都不愛甜食,這樣說不太禮貌,但不說明,您會以為我是在客氣,只好實說,千請以后勿再寄,為荷。北京五方雜處,我不知道有什么特產(chǎn),只有粉絲一樣,還適于郵寄,日前寄上一些,不知合您的口味否?
今年以來,小文章是不大寫了,但長文還是沒有停止,都還是關(guān)于周作人的,也有談魯迅的。評朱成甲的那篇① ,僅僅是介紹一下,沒有談出什么道理。您過譽了?!杜缘陌l(fā)現(xiàn)》我很看重,覺得比我自己的書價值過萬倍。我認(rèn)為知堂思想中最可取的是這一部分?!蹲x書》今年十二期上,還會有我的一文,純是讀書札記而已。
寫序的事,您替我推謝,極是,極感。否則,真不知從何寫。
專此布復(fù),順頌
文祺!
舒蕪
一九九○.十一.七
注:①指我的《讓時代來解釋人物:——評朱成甲著<李大釗早期思想與近代中國>》,后收入《串味讀書》。
十三
孝武兄:
十一月三十日信收到。
北京特產(chǎn)不知究竟有些什么,我只知道有粉絲,而且這是干貨,允許郵寄,便寄上一些,聊表微意,不想遇到你于此內(nèi)行,幸而北京還為我爭氣,得被評為“佳品”,我不至丟臉,很高興。其他北京小吃,也許還有,但未必便于郵寄,我就不去訪求了。
你的讀書態(tài)度,我認(rèn)為最好,無所為而讀之,以知識本身為目的,過去我見過一些這樣的讀書者,只是近年來很少了。令愛小姑娘的眼光,覺得新奇,也是很自然的。
當(dāng)年“罪案”,今天看來,大抵常談。七八年搞“改正”時,拿出當(dāng)年定案材料來討論,有些青年人一聽大詫,曰:“真沒想到當(dāng)年就憑這幾條空洞平常的東西,把人打成右派!”這其實很可悲,正如今天我們聽說,當(dāng)年被宗教裁判所處以火刑的人,僅僅因為他主張地球是動的。又像我們看清代文字獄史料,出個“維民所止”的試題也會弄到滿門抄斬一樣。人的殘酷和愚昧都是無限的。
還有二十天又是新年了,我們彼此不要祝這無可祝的新年吧!
專此布復(fù),順頌
文祺!
舒蕪
一九九○.十二.十
十四
孝武兄:
二月八日信,前幾天收到。所謂前幾天,究竟是春節(jié)前還是春節(jié)期間,有些模糊了。總之是今天(正月初五)才坐下來回信,當(dāng)然是因為這幾天總不免有些小小雜沓之故。尚請原諒!我們還好,想你們也好吧?
北京這些年來,老年親友中,盛行電話拜年,今年也是一樣。但今年我出席了一次安慶市同鄉(xiāng)團(tuán)拜會(桐城等六縣皆屬安慶市),僅此一次,而作家協(xié)會之類的團(tuán)拜會,則一概不去,因為同鄉(xiāng)云云雖無甚意義,總還可以藉此會會老友,總不似作家協(xié)會之類“一手抓整頓、一手抓繁榮”也。安慶市政府出錢辦這樣的團(tuán)拜會,當(dāng)然有他的目的,如“振興家鄉(xiāng)”之類,我們對此無能為力,不免慚愧了。
尊作絕句,見譽過殷,所不敢當(dāng)。以詩而論,贈荒蕪一首最佳,舒卷自如,有行云流水之致,亦正如其人也。短文二則,驚心動魄,未知發(fā)表否?我以為這類題材,大可以寫,只是恐難有發(fā)表之處,且寫出來徐徐找機會也好。荒蕪《伐木日記》極好,可惜未寫成一本書,我正勸他接著寫下去。
我今年打算把這些年所有的論知堂之文,編成一本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答應(yīng)接受,據(jù)云下半年可發(fā)稿,我打算上半年編好。
專此布復(fù),順頌
春祺!
舒蕪
一九九一.二.十九
十五
孝武兄:
五月卅一日信和茶葉,先后收到,真是謝謝。
靜農(nóng)先生,是我平生師友中最難忘的一人?!蹲x書》上那篇①,只談一本書。《新文學(xué)史料》今年第二期上,我又有《憶靜農(nóng)先生》一文②,是全面的回憶,文章并未寫好,但要說的差不多全說了。您曾見否?
尊論靜農(nóng)先生文中“也是司馬氏的政風(fēng)培育出的行為”一句,正是他的特色,平平淡淡一句,全不費力,然已入木三分。他平常談話,也是這種風(fēng)格。至于拙作《掛劍新集》,差遠(yuǎn)了,承題詩,不勝榮幸,只是沒有那樣好,覺得慚愧。《花與劍之歌》很幼稚,很吃力,尤其難登大雅之堂也。
勺園今已無知者,也是當(dāng)然。今人只知“九間樓”、“凌寒亭”、“方東樹家廟”,其實那都是勺園的一部分,因為大門沒有了,一部分又成為榮軍學(xué)校的房屋,所以化整為零了?!皻w化廳”尚完整。勺園即在其南。何時能同游一覽就好了。
“詩思”,按舊時讀法,“思”字作名詞用時,讀去聲,讀如“似”,故“平仄”對上句“平平”也。③
另包奉上舊與他人合編書一本④,新印,聊為木瓜之報。此是標(biāo)準(zhǔn)的“時文”,然亦可見人總是“時代的產(chǎn)物”而已。
舒蕪 頓首拜
一九九一.六.十
注:①指我的《談〈龍坡雜文〉》,后收入《串味讀書》。
②此文收入《未免有情》。
③指我的詩句“童心惘惘燒春日,詩思沉沉欲雪天”一聯(lián)中,以“童心”與“詩思”對仗,合不合平仄格律的問題。
④指我與陳邇冬、王利器合編的《康有為詩文選》。
十六
孝武兄:
七月廿七日示悉,惠賜的三幀照片,時間跨度近三十年,對之頗有感慨。人的一生,三十年不算短,倒回頭看去,能不感慨的怕很少,只是所感的內(nèi)容,千差萬別,即如我看尊照所感的,與您自己所感的,恐怕就不完全一樣,說來話長,但不說亦未嘗不可相互理解的吧??傊x謝您的盛意。拙詩竟煩書家寫出,懸之高齋,真是莫大的榮幸,請為我代謝書家,為荷!
目前出版業(yè)仍在困難中,我的雜文,一時怕難以出來了。另一本讀書記《串味讀書》,則據(jù)說明年六、七月可出,究竟如何,當(dāng)然未定。我現(xiàn)在對這些短文,尤其是時評性的雜文,越來越不感興趣,因為最要說的話無從說起,別的話其實都可有可無也。
寄示的詩,我以為都好,即不是為發(fā)表而寫,真正寫給自己的,都是好的?!独上姵氛埐槐丶牧耍驗樽鹱饕寻葑x,別的詩不想看了。
桐城公園中“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是先祖父的手跡,至于那石柱,未聞有什么專名。尊照一幀以先祖父書法為背景,一幀以拙詩為背景,這倒是因緣。
專此布復(fù),順頌
夏綏!
舒蕪
一九九一.八.一
《文心雕龍》當(dāng)留意,但我極少進(jìn)城,久已未至中國書店,相距過遠(yuǎn)(約20里),請稍寬時日,為幸。
十七
孝武兄:
八月十八日寫、二十四日發(fā)的信收到。
亡妻①慘死的詳情,我此刻還不想細(xì)寫,總之她是在北京一個中學(xué)②教書,被關(guān)在“教育室”里活活打死的。那時我已進(jìn)了“牛棚”,忽然一晚,被命令說:“你妻畏罪自殺,自絕于人民,你快去辦事?!蔽业侥抢镆豢?,她已橫尸地下,嘴角上還有一大片血跡?!本┲袑W(xué)教師死得最多,大概小學(xué)生還不會“革命”,大學(xué)生“革命”重在用“政治”,中學(xué)生則著重用鐵棍皮鞭,中學(xué)教師便首當(dāng)其沖了。
我不想多說什么。
然而,你我都能看到今天,正是你寫了信而未發(fā)的五天,發(fā)生了那么大的事,真是你說的“時間就是一部大書,當(dāng)尚未翻過那一頁,無論誰也仍屬無知”,這是我們的幸事。你比我年輕,將來你能看到的許多事,又是我看不到的了。“待我成塵時,你將看見我的微笑?!?/p>
溽暑新涼,草草不盡。
舒蕪
一九九一.八.二十九
注:①陳沅芷。
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xué)。
十八
孝武兄:
十月一日示悉。
今日重讀《共產(chǎn)黨宣言》,雖然需待根本解決的問題甚多,但也可以說是大有必要,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許比過去看得清楚些,但也許還得過些時間。時間總是最好的教師,它會把一切都看得清楚的。
大作《不令人欣喜的“永久價值”》說的道理,我很贊成。魯迅的永久價值,往往就在他的現(xiàn)實性當(dāng)中,一時的現(xiàn)象,經(jīng)他一開掘,深層意義就出來了?!叭搜钥晌贰眴栴},就是一例?,F(xiàn)在梁實秋、林語堂很走運,讀者當(dāng)然出于一種逆反心理,我卻不喜歡他們,往往是氣味就令人討厭的。我在解放前的大學(xué)教師中,很遇到過這一類型的人。
北京已入深秋,天氣倒是好,我也不大出去。
專此布達(dá),順頌
文祉。
舒蕪
一九九一.十.十
十九
孝武兄:
十二月一日示悉。
安徽古籍叢書,我被列名為編審委員會顧問之一,實際什么也沒有做。我這里看到幾種,覺得校勘和標(biāo)點較粗,可議處頗多;又選目偏重桐城派,我甚不以為然,即如《桐城文學(xué)淵源考》一書,幾乎舉全國文人盡入于桐城派,實不足據(jù)也。但現(xiàn)在能印印這些書,作為材料,也還可以的。承問先外祖①的《莊子故》,“故”正是“故訓(xùn)”之意;至于《左忠毅公年譜》則未見過。我很佩服這位鄉(xiāng)賢,所知他的事并不多,其實也就讀了方苞的一篇《左忠毅公逸事》而已。
我于京劇,一竅不通,不意兄能當(dāng)眾清唱,四句慢板,博得四次爆掌,為他人所未有,可見博學(xué)多能,亦人生一樂。至于“第一次出點風(fēng)頭,心花怒放”,則是童心未泯之征,中年以后最難得的心境也。
北京去冬無雪,今年不然,今天大雪節(jié),果然下起中雪來了。郎溪似亦有雨雪,昨見天氣預(yù)報,似乎那一帶有雨,不知如何。
專此布復(fù),順頌
冬祺!
舒蕪
一九九一.十二.七
注:①馬其昶。
(下期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