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麗恩 實習生/馬魯靜
從6月下旬開始,我們成為兩個虔誠的求詢者?,F(xiàn)代社會,心理壓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時代走到了今天,已經(jīng)到了迫切需要為精神消費的時候了。我們選擇了數(shù)種疏解心理的方式,以普通求詢者的身份走訪滬上幾家心理咨詢機構(gòu),名為求詢,實為考察。其間的經(jīng)歷,頗值得玩味。
兩個需要說明的問題:1.在各個心理咨詢機構(gòu)、熱線,我們求詢的問題是同樣的并且是事先準備好的。
2.文中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熱線均隱去了真實名稱。
一
這是我們探訪的第一站,多少有點投石問路的意思。我們兩人的身份是在某公司工作的“表姐”和在滬念大學的“表妹”。
時間:2000年6月21日下午1:30地點:上海北京西路某青少年心理行為門診部夏季的午后炎熱而郁悶,該門診傳達室里坐著兩個正閑聊的中年女子。問明我們的來意后,其中一位起身將我們帶入一個掛有“心理門診”字牌的房間。房間擁擠而局促,十平米不到的一間屋子被分割成三個小間,靠門的桌上堆滿了類似咨詢記錄的本子,房間的色調(diào)陳舊、灰黯。這時我們有些驚訝地得知那位女子就是門診的咨詢師。
咨詢師態(tài)度和藹,讓求詢的大學生“表妹”填了一張個人資料表格,填完后,她并沒有細看,只是掃了一眼,就開始了第二個項目,電腦測試。電腦測試共有88個問題,每一問都要求求詢者以第一反應作獨立回答,問題內(nèi)容大致包括人際關系、交友情況,是否有同情心,是否經(jīng)常煩躁或是否做過不道德的事或獲取不義之財?shù)?。在“表妹”做題過程中,門外作陪的“表姐”在閑聊中了解到咨詢師原本是精神科醫(yī)生,90年代初經(jīng)過培訓轉(zhuǎn)行做了心理咨詢。題目做完了,咨詢師過來看了結(jié)果,對“表妹”說:你有輕度焦慮。然后,雙方的對話正式開始。(下文中對話部分G表示咨詢師,M表示求詢者)G:現(xiàn)在覺得怎么樣?學習方面?M:學習還可以。就是怕黑。如果讓我一個人呆在寂靜的黑暗中,我就覺得很害怕。覺得周圍的黑暗里有東西向我撲過來。
G:那么事實有沒有東西撲過來?M:走過樓梯之后是沒有的,可我當時感覺上還是有。
G:(笑)這只是幻覺。M:但我感到很難過。G:那是因為你膽子小。M:我膽子不小的,我也能上臺表演、主持,從不害怕,而且感覺很好。
G:有關這方面的書看過嗎?M:小時候看過很多神話、傳說。這是原因嗎?G:我沒說是原因,我只是在問。M: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G:這些原因多是潛在的。你一個人在上海,在安靜的時候可能會這樣。怎么辦?首先你應該是個無神論者,認為這根本就不存在,是虛幻的。在我高中的時候,學校附近有座山……(見咨詢師的話題似乎有遠走之意,而且始終未涉及可能的原因,筆者只好主動提出了準備好的第二條線索。)M:也許有別的原因吧,曾經(jīng)有個人給我寫過一張條子,我看了以后很害怕。
G:多久了?M:一年多了吧。(這時,電話鈴響了,G拿起話筒與對方用上海話對答,把筆者晾在一邊。五分鐘過去了,她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筆者注意到她將咨詢者填過的個人資料堆成兩疊放在外間的桌上,上面用一張卡紙蓋著。筆者有些難以相信她先前“那些資料別人看不見的”承諾。十分鐘過去了,她仍然握著話筒,于是筆者起身表示要走。咨詢師說對方也是她的病人,見筆者略呈不悅,她同對方說了再見??僧攲υ捲俅伍_始不到兩分鐘,電話鈴又響了。這一次通話五分鐘。過了不久,當咨詢師的第三次電話通話結(jié)束后,筆者向咨詢師提了意見:“下次電話鈴再響,您是否可以不接?這樣三番五次被打斷,感覺不好?!弊稍儙熜χ饝?。在筆者看來,許多心理咨詢者是鼓足了勇氣尋求幫助的,這種私人性的交談動輒被打斷很容易使傾訴受挫甚至咨詢流產(chǎn),那將是對敏感心靈的又一種傷害。)重拾話題后,筆者談到了對生活的失望。
M:生活沒意思,活著沒意思,挺無聊的。
G:我覺得你這個人自我意識太強,挺自私的。你想過別人沒有?想過你的家庭沒有?你對得起你的家庭、你的父母?(筆者被“自私”這個詞嚇了一跳。接著G舉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G:我的一個侄女,在學醫(yī),大一的時候,成績不太好,她告訴我想考研,我對她說:“一定要把成績搞好?!庇谑撬_踏實地地學,大二時,成績躍居全年級第二名。你要有毅力,要勇敢面對現(xiàn)實。比如江姐,她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在敵人面前表現(xiàn)得多么勇敢……
(以上這段對話,若不是筆者親耳所聞,很難相信出自一個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咨詢師之口。)當筆者表示最近睡眠很差時,咨詢師越過“表妹”,對“表姐”說(以下“表姐”為Y)。
G:她的自尊心太強了,過頭了,沒有能力超越產(chǎn)生了憂郁。
Y:她怎么做才能不怕?怎樣操作?G:你就告訴自己不要怕,承認沒有什么,一定要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
說到這里,我們覺得再不可能有新的收獲,便打算起身告辭。這段求詢過程大約持續(xù)了1小時15分鐘,咨詢師收取了50元費用,沒有說明標準。外面下著滂沱大雨,我們的頭腦亦像雨霧中的世界一樣模糊不清,只有耳邊一直響著那幾句反復叨念的無力的話:“要有勇氣,一定要有勇氣……”
實錄二
時間:2000年6月23日下午這次,筆者撥通的是一條知名的心理咨詢熱線,話筒那頭響起沉穩(wěn)而平和的男中音:“你好!XX熱線?!蔽覀兊慕徽劻⒖踢M入了正題:(下文對話中M表示筆者,C表示咨詢師)M:我這段時間特別怕黑,晚上從朋友家的樓道下來,覺得黑暗里有許多東西向我撲來,很恐懼。
C:有這種感覺多長時間了?M:大概三四個月吧。
C:以前有過嗎?小時候是否有過什么難忘經(jīng)歷?有沒有經(jīng)受什么重大挫折?M:沒有。C:最近在你身邊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嗎?(對方循循善誘的問話和親切的語氣,不禁讓人的心頭涌過一陣暖意,我們很快進入了對話的第二階段。)M:可能因為一封信,大約在一年多以前,一個男生寫的。
C:信上什么內(nèi)容可以說出來嗎?M:我能寫得出但說不出。
C:沒關系,在那之后你們還交往嗎?M:不交往了,聽說他后來去了一次精神康復中心,而我在黑暗中就開始害怕、恐懼。
C:你的潛意識中是否害怕他報復?現(xiàn)在我分析給你聽,你的恐懼和他是有關的。人們往往以為不正常的人會產(chǎn)生古怪行為,你便但心他會對你不利,你曾向他點頭微笑、打招呼,這對你而言無所謂,對他卻很重要,因為別人疏遠他,只有你與他交流過,人都是渴望交流的,從你的認知角度而言,你絕對沒錯,但他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正常人,你認為再一般不過的交往在他的孤獨生活中卻產(chǎn)生了關懷。他有了錯覺。當然。這種錯覺看上去沒有發(fā)展,否則他會以極端的方式行事的。
M:那我現(xiàn)在怎么辦?C:也許他會有行動,我是說也許。先別急,聽我說有可能他會行動。但這種可能幾乎只是百分之一二,除非是非常極端的人,一般是不大可能發(fā)生的,但要防范。
M:我覺得他有暴力傾向,會傷害我。
C:男性都有進攻傾向,好斗,正常人也有,但不必太害怕。(笑)人一聽說到某事,總會把以前的事都奇怪地聯(lián)想在一起,把所有的都看作不正常,這是錯誤的邏輯推論,要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在保持自己防范的同時,靜觀事態(tài)??謶质亲约涸斐傻摹?/p>
(咨詢師平緩的語調(diào)和話語中流露出的真誠令筆者有些感動。每一個心理求詢者首先渴望得到的就是傾聽和理解。那么,當問題變得尖銳時,還能這樣繼續(xù)下去嗎?)M:我出于善良、真誠去待人,卻招致這樣的結(jié)果,這讓我對人生很失望,而且我想逃離這座城市。
C:這只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小障礙。我聽出你認知上的偏頗了。不要因為一個小插曲改變了你人生的軌跡,這是一種偏頗的思想傾向。要改變你的認知方式,調(diào)整自己。當然不可能通過一次電話解決問題,但能指出你的癥結(jié)所在。如果是這樣,你要用各種途徑、方式進行調(diào)整,或者通過閱讀,或者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會提供幫助的。
當筆者第二次打通這條熱線時,接受求詢的已是另一位中年女性。筆者了解到這條熱線還設有門診,門診需要預約,收費標準是100元人民幣/小時,以閑聊的方式進行,雙方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由咨詢師提出假設問題,咨詢者思考、回答,然后雙方探討;再提問、回答、探討,如此上升直到認定原因,驅(qū)散癥結(jié)為止。
實錄三
時間:6月26日下午地點:上海某高校心理咨詢室上海幾乎每所高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和社會上良莠不齊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相比,象牙塔中的心理咨詢又是怎樣的情形呢?帶著疑問,筆者以學生的身份在某高校的心理咨詢室做了一次親歷求詢。
咨詢室的門上貼著一張簡單說明。筆者由此了解到咨詢所由兩個心理學博士和一個心理學碩士組成,三個人分別負責不同時間段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時間安排在五個工作日,只有下午才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咨詢的項目包括:焦慮、憂郁、強迫癥、神經(jīng)衰弱、學習問題、人際關系、戀愛與性心理調(diào)適、職業(yè)調(diào)適等幾個方面。除了咨詢之外,還可以測量個人的個性、心理健康、智商和職業(yè)能力傾向。
咨詢室不很大,卻布置得整潔而溫馨。書桌上擺放著小盆景,墻角圍著一圈沙發(fā),一個小茶幾,簡單而隨意。筆者首先被要求填了一張“心理狀況表”,筆者注意到,在對話開始前,老師首先看了一遍剛才筆者填過的表格,并且在交談的過程中不時地注意到表格上一些填注“嚴重”或“較嚴重”的項目。咨詢師詢問心理問題時,筆者給了和前兩次相同的回答“怕黑”。咨詢師同樣循序漸進地問到了小時候的經(jīng)歷,成長的挫折,目前的情況。交流的進程基本相似于實錄二,其間咨詢師臉上的微笑和坐在沙發(fā)上促膝交談的情形令筆者備感親切。也許是在學校的緣故,咨詢師十分注意對咨詢者的肯定。
咨詢結(jié)束后,筆者的心情如同天空一樣清朗。學校的咨詢室面向?qū)W生開放,而且一次只收2元錢工本費。
實錄四
時間:7月5日下午地點: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某市級醫(yī)院去醫(yī)院看心理門診,遠沒有其他方式來得方便。筆者一大早先來到位于盧灣區(qū)的某市級醫(yī)院,詢問有否心理門診。咨詢臺的護士小姐用異樣的眼光看了筆者一眼,搖頭說:沒有。據(jù)悉三級甲等醫(yī)院都該設心理門診,而在這所聞名全市乃至全國的大醫(yī)院竟然空缺。
無奈,筆者只能奔向第二個目標———位于靜安區(qū)的另一家市級醫(yī)院。
正是酷暑,這家醫(yī)院的門診大廳沒有空調(diào),吊扇飛轉(zhuǎn),人群熙攘。心理門診設在隔離的疑難雜癥診療中心內(nèi)。筆者詢問導醫(yī)處的人:今天有沒有心理門診?那穿白大褂的人頭也不抬說:沒有。又問:什么時候有?她胡亂一指門口:自己去看!筆者不明方向地穿過門診大廳,好不容易在入口處找到了“疑難雜癥診療中心情況一覽表”,密密麻麻的專家名錄中有三位心理醫(yī)生名列其中,而他們的門診時間又列在另一處的表欄里。于是,只能兩頭對照著查找了一番。除了當天的心理門診已滿,只剩星期三有了。又回頭去問導醫(yī)處的人:怎么一星期只有兩天?而且不安排在雙休日?那人說:不知道。隔了一天,筆者特別起了個大早,再次前往。不料又被告知:上午的門診已滿。筆者問:能否預約下午的?對方才掏出一張預約券,上寫:下午1:30,過時作廢。只能悻悻而歸。
下午1:15,筆者趕到時,診療中心門口早已排起長隊。直到1:45分鐘,終于輪到了。醫(yī)生是一位七十多歲的白發(fā)教授,見到筆者第一句話便是:“有什么想不開啦?”筆者稍覺突兀,說:“早晨起來覺得沒勁?!比缓笥肿栽V道:“好像做什么都沒興趣……”問:“想哭嗎?”答:“有時是,而且晚上入睡晚?!眴枺骸坝惺裁词虑槟?”筆者猶豫了一下,剛想回答,教授卻岔開了話題,詢問筆者“月經(jīng)是否正常”。在得到回答后,教授得出了最后的結(jié)論:“是抑郁癥,我給你開幾方藥?!惫P者有些疑惑:“心理咨詢是這樣的嗎?而且,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就沒有別的治療方法嗎?”教授或許覺得筆者的問題有些荒唐,笑道:“談話?這種辦法全世界只有美國有。再說,我已經(jīng)和你談話了,到一般門診三分鐘就完事了?!惫P者接過處方,見上面開了四種藥,其中一種是最近廣告攻勢很猛的某中外合資藥廠生產(chǎn)的“努努擰保主治抑郁癥。
整個求診過程只是短短10分鐘。在這10分鐘里,筆者和教授除正題外,還聊了一些題外話,比如美國、韓國和中國在心理治療上的區(qū)別之類,而筆者花去的僅掛號費就是58元。教授說這個價目不算什么,在美國,一個心理醫(yī)生談話1小時的費用是300美金。
筆者拿著處方離開了醫(yī)院。當然,沒有去配藥。
實錄五
時間:6月24日晚6月30日中午這兩次,筆者選擇的是一家通過戶外廣告宣傳的某心理健康網(wǎng)站。該網(wǎng)站的口號是:重見彩虹的日子。筆者于6月24日晚首次上網(wǎng),進入了“醫(yī)生與您談心事”頻道,在留言板上,敘述了與實錄四相同的問題,并挑選了標號為B的女心理醫(yī)生為自己疏導?!搬t(yī)生介紹”中稱其為心理學碩士,擅長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煩惱與問題。筆者留下了回復地址。
6天后,筆者在未見回音的情況下再次上網(wǎng)求詢。截至發(fā)稿時,依然未見任何回復。
疑惑
本刊曾于1998年第2期上做過《誰給心理咨詢把脈》的話題,對當時心理咨詢行業(yè)良莠不齊及缺乏統(tǒng)一管理、心理醫(yī)生缺乏資格認證的狀況提出了質(zhì)疑。三年過去了,記者再走過一遭后發(fā)現(xiàn),三年前的老話題還得重提,現(xiàn)實不容我們樂觀。據(jù)記者所知,在某些國家必須經(jīng)過嚴格考試方能取得心理醫(yī)生執(zhí)照,這些考試有一項內(nèi)容是醫(yī)生在咨詢時的情形需錄像,連他們的表情、語調(diào)都要經(jīng)過由心理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審核。
心理咨詢在我國依然算是新興行業(yè),它的成熟自然需要有個漸進的過程。但愿這個過程越短越好。弄不好,便會給投錯門的心理障礙者“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