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鼎 漫畫/魏海波
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它導致用戶減少和其它人的交流,從而能夠嚴重損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甚至是社區(qū)的社會結構。這是斯坦福社會定量研究協(xié)會最新發(fā)表的一份探究報告的內容。
從事這次調查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fā)現顯示的最后結果是:互聯網是一項“孤立技術”。在那些每周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超過5小時的被調查者中,有1/4的人表示他們現在和家人以及朋友們待在一起的時間變少了,或者基本上游離于家庭社交圈之外。
60%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花費在看電視上的時間變少了,還有1/3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用來看報紙的時間也變少了。除此之外,有15%經常使用互聯網的用戶表示,他們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養(yǎng)活了;還有25%的人表示,自從自己首次上網購物之后,到現實世界中的商店去購物的次數明顯減少。在被調查者當中,有1/4的人表示曾經通過互聯網購買過商品或者服務。這份研究報告還顯示,用戶使用互聯網的年限越長,每次接入互聯網的時間相應也越長。
這項調查的主要研究員、斯坦福大學政治學者諾曼尼說:“人們花在網際網絡的時間越長,他們與人們的交往時間就越少。”
他還特別指出,網際網絡正在美國和世界范圍制造新的社會孤立浪潮,令人擔心一個沒有人類往來或情感的電子化世界正在形成中。
這項結論當然引起了爭論,因為一些熱衷上網的人士認為:網際網絡培養(yǎng)了可供選擇的電子化關系,也許能替代甚至提升面對面的家庭和社會聯系。
《虛擬社群:在電子化前線占有一席之地》的作者萊茵戈德說:“這不是一種零和游戲。人們的社交網絡并非只限于面對面交往的人;事實上,自報紙和電話問世以來的人造媒體,已使人類的社交網絡擴大?!?/p>
諾曼尼過去的著作,主要是對美國人養(yǎng)活參加政治及社區(qū)活動的研究。他說,大多數對網際網絡的公開辯論都以侵犯個人隱私為焦點,卻很少觸及網際網絡對人們潛在的心理與情緒的沖擊。
諾曼尼還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虛擬社群將為傳統(tǒng)人類關系提供替代品。
他說:“如果我在傍晚6點30分回家,而花整晚時間上網發(fā)電子郵件,在隔日早晨一覺醒來,我還沒同妻子、孩子或友人交談。當你把時間花在網際網絡上,你聽不到人的聲音,也沒有人擁抱你?!?/p>
你問道:網際網絡會不會制造一個充滿孤單者的世界?
的確如此,如今美國有超過1/3的互聯網用戶表示,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已經開始妨礙他們與別人的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