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
冬冬從幼兒園起開始學畫,到小學三年級時已學了幾年。從簡單的兒童畫到素描、寫生、著色,慢慢地有了不小長進。但最近他畫畫的興趣卻大減,甚至提不起興趣去上課和完成繪畫作業(yè)了。
“為什么這條線沒畫直?你仔細看看,線是彎的嗎?”孩子寫生,母親在一旁監(jiān)督,不停地批評。
“從我的角度看就是彎的。”孩子分辯,“老師讓我們憑著感覺畫,發(fā)揮想象力?!薄澳且驳卯嫷孟?,不像就不是畫。連線都畫不直,我看你不會有長進?!蹦赣H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還表現(xiàn)出她的權威不容置疑。
孩子疑惑了,不知道是老師對還是媽媽對。
“為什么不完成畫畫作業(yè)?沒人逼著你學,不想學就算了,還省事呢!”總被批評,孩子學畫的興趣有所減淡,漸漸地提不起興致完成作業(yè),于是母親又是一番責備。
“我畫了,你說畫得不好,不像,我不想畫了。反正我也畫不好?!焙⒆优d味索然地說。
“你不是認真完成作業(yè),是應付。畫畫那么簡單能有長進嗎?學了那么久還畫簡單的畫,不是浪費時間嗎?”母親依然堅持她的責備,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欠妥。她一再的否定打擊已敗壞了孩子學畫的興趣。事實上,無論簡單還是復雜,藝術有自己的規(guī)律,至少簡單與復雜無好壞之分。而母親卻由于自己知識的欠缺,斷定簡單即不好。
“既然你沒興趣就別學了,逼著你學也學不好?!蹦赣H說。最終是孩子承擔被敗興的后果,母親則永遠有理。是孩子沒興趣學畫還是被敗壞了興趣顯而易見。
母親希望孩子學有所成是非常自然的,但指導不當卻適得其反,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護和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興趣才能事半功倍。希望心情急切的父母能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體諒,多從孩子的角度想想,畢竟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他們有自己成長的軌跡。
圖/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