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河泉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輪胎的附著力,比賽前必須對輪胎進行預熱,以免在高速轉彎時發(fā)生側滑,當胎面的溫度在100℃左右時,與地面的附著力最大。F1賽車使用的輪胎都是由比賽組織者專門指定的,1條固特異牌輪胎的價格約為600多美元,比賽對輪胎的磨損非常厲害,為確保安全起見,賽車在每場比賽中最少要換4次輪胎,所以輪胎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F1賽車的輪胎只有1顆固定螺栓,當賽車一開進維修站,10幾名工作人員便一擁而上,換4個輪胎只需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就完成了,眨眼間賽車便呼嘯而去重返賽場。
在比賽中,賽車上的各種重要技術數(shù)據(jù)和信息,都通過無線電遙測裝置傳送到車隊的控制中心,這樣就可以對賽車的技術狀況及時進行分析,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所以比賽一開始,場上場下都同樣地緊張和忙碌。
參賽的F1賽車在正式比賽開始的前2天,要進行熱身賽和排位賽,最后根據(jù)排位賽的成績來決定正式比賽時的起跑位置。排位賽對賽車手來講非常重要,賽車繞跑道一周所用的時間越短,在正式比賽時的起跑位置就排得越前,每位車手可以進行12圈的排位賽,取其最好的成績來排位,排在前面的賽車自然就先占了幾分的有利條件,而那些成績低于最佳成績107%的車手則有可能失去參加比賽的資格。
比賽開始前,在跑道上整裝待發(fā)的賽車每2輛為一排,每排之間保持8米的距離,全部賽程約為300公里左右,賽時不超過2小時。在17站的比賽中,每站比賽成績在前6名的車手才可以得分,其中第一名積10分,其余的分別積6、4、3、2、1分,賽季結束時,將每站的積分相加,總積分最高車手即為本年度的世界冠軍,而車隊每個車手的成績累加起來,積分最高的車隊便是本年度的冠軍車隊了。
體力和精力的考驗——耐力賽
汽車耐力賽又被稱作GT車賽,是又一項重要的國際性汽車賽事,賽程有1 000公里、1 610公里、5 000公里和8 050公里等幾種,計時分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等。參賽的汽車主要為C組運動原型車,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lián)合會的規(guī)定,C組賽車的車重不得低于850公斤,所使用的動力必須是排量在3 000毫升以下的無增壓活塞式發(fā)動機,100公里的耗油量不超過60升。
最著名的耐力賽要數(shù)法國勒芒的24小時世界汽車耐力錦標賽,它是世界上最早舉辦的汽車耐力賽,從1923年開始,其中除1936年以及1940年~1948年外,每年的6月都在這座法國小城舉行。在全長為135公里的環(huán)形跑道上,賽車的極速可達400公里/時,不到4分鐘就能跑完一圈,完成全場5 000公里的賽程需要跑370圈。梅賽德斯一奔馳、保時捷、美洲虎、本田、日產(chǎn)、雷諾、標致、豐田等汽車公司生產(chǎn)的赫赫有名的世界級賽車紛紛披掛上陣,欲在這場速度和耐力的較量中一決雌雄。
勒芒的汽車耐力賽是對車手和賽車的一場嚴酷考驗,車手的駕駛技術、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賽車的技術性能、質(zhì)量品質(zhì)等都會影響到比賽的成績。比賽規(guī)定每輛賽車由3名車手輪番駕駛,主車手的累計駕駛時間不得超過14小時,每個車手連續(xù)駕駛不得超過4小時,由于長時間的高速行駛,繃緊的神經(jīng)令人感到窒息,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在1955年6月11日的一場比賽中,一輛梅賽德斯-奔馳300SLR賽車突然沖出跑道被護欄撞成2截,噴著火舌飛向觀眾席,結果造成了83名觀眾喪生的可怕悲劇。
實力的較量——旅行車賽
旅行車賽是國際汽車聯(lián)合會于1996年新開設的一項場地汽車大賽 ,簡稱ITC,它的賽區(qū)分布在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芬蘭、葡萄牙、巴西及日本等幾個國家。每輪比賽都要先進行資格賽,決出前10名,再參加特殊資格賽,然后根據(jù)這次比賽的成績定出決賽時的排位順序,和F1車賽一樣,排在前面的賽車當然就多了幾分奪冠的機會,所以每一次預賽對于車手來說都不可掉以輕心。
按照本賽事的規(guī)定,參加比賽的賽車必須是年產(chǎn)量在25 000輛以上的轎車,車長應在4 300毫米以上,發(fā)動機不超過6汽缸,排量在2 500毫升以內(nèi),車重(不包括車手)至少要達到1 040公斤,可以是2輪或4輪驅(qū)動。為了適合比賽,允許對原車進行一些改動,如可以在車輪中心線以下加裝向外凸出不超過100毫米的空氣動力學裝置,可以加裝翼子板以及車內(nèi)安全防護材料等,改動后的車身總寬不得超過原車型的103%。
由于比賽用的車是各汽車公司批量生產(chǎn)的汽車,所以,可以說這才是各種廠牌汽車在性能上的一場真正的較量,目前只有歐洲幾家有實力的汽車公司生產(chǎn)的汽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美國車壇的硝煙——印第汽車大賽
印第汽車大賽是美國車壇上最重要的賽事,規(guī)模盛大,每年于美國陣亡戰(zhàn)士紀念日的這一天在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bolis)賽場開賽。其中的印第500英里大賽最引人注目,比賽所設的獎金最高,現(xiàn)場的觀眾也最多。印第汽車大賽的跑道分為4類:市區(qū)非固定性跑道、公路跑道、固定性橢圓形跑道和超級橢圓形高速跑道,印第500英里大賽的跑道就屬于最后這一類。
印第汽車大賽原為美國汽車協(xié)會主辦的錦標賽,后來與參賽的車隊發(fā)生了矛盾,1978年11月25日18支印第車隊宣布成立印第錦標賽車隊有限公司,另立門戶,自行組成賽事管理機構,從此成為一家獨立于FIA之外的賽車組織。1979年3月11日舉辦了機構成立后的第一場比賽。
印第賽車從外表上看與一級方程式賽車很相似,但在性能和規(guī)格上卻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結構也遠不如F1賽車那么尖端。印第賽車的車身重量較F1賽車重,發(fā)動機的排量則比F1賽車小,但可使用渦輪增壓器,并可用甲醇燃料,由于甲醇的辛烷值很高,抗爆能力極強,可使用高壓縮比發(fā)動機,輸出的功率可達590千瓦以上,同時甲醇還具有極佳的冷卻作用,使發(fā)動機的溫度不致過高。由于比賽規(guī)則以及跑道的設計不同,F(xiàn)1賽車與印第賽車在駕車技巧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
與F1車賽相似,在參加決賽前,也要通過預賽定出排位,參加預賽的車必須以不低于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跑完4圈。決賽開始時,在一輛工作車的帶領下,參賽的賽車跟隨在后面,以483公里/時的速度繞場一周,以加熱輪胎,增強附著力。第二圈是加速圈,賽車保持隊形開始加速,當轉過最后一道彎時車速已達200公里/時以上,這時工作車閃到一旁,賽車沖過起跑線,比賽開始正式計時。比賽將持續(xù)25小時,中途可以加油和更換輪胎。
艱苦卓絕的歷程——汽車拉力賽
1911年在歐州舉辦了一場世界上最早的正規(guī)汽車拉力賽,參賽的10個歐洲國家的賽車分別以各自的首都為起點,以摩納哥的蒙特卡羅為終點,進行長途跋涉的越野比賽。這次比賽稱為“Rally”,意思是集合、集會,以后“Rally”這個名字就一直延用下來?!癛ally”在我國音譯為“拉力”,所以稱作汽車拉力賽。
汽車拉力賽是一項艱苦的賽事,一般在公路和荒野間進行,通??赡苡卸鄠€出發(fā)點,而最后有一個公共的匯合點,因此拉力賽就是汽車集合的比賽。由于比賽內(nèi)容和規(guī)模的不同,拉力賽的賽道、賽程和比賽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賽道有土路,有柏油路,賽程可在一個國家內(nèi)進行,也有跨越數(shù)國的長途遠征,比賽時間從幾天到幾十天不等。
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長途遠征汽車賽是在90多年前舉辦的,它的競賽方式與現(xiàn)在的拉力賽很相似,不僅線路長,賽程也非常艱苦。1907年1月31日,法國巴黎的《晨報》向世人發(fā)出挑戰(zhàn);誰敢在今年夏季開著汽車從北京到巴黎長途跋涉16 000公里!為了鼓勵人們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汽車遠征賽為獲勝者準備了32萬法郎的獎金。很快有了25名響應者,但是,由于參賽的費用太大,光報名費就要32萬法郎,而每輛車的全程費用預計在160萬法郎左右,令人望而生畏,許多車手臨陣退卻了。到6月2日,負責運送比賽汽車的法國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號軍艦終于在中國的天津港卸下了5輛參賽的汽車。(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