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晨三四點鐘起,北京秀水東街的美國使館外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都是等待簽證的人。多時達四五百人,少時也有三百多人,成了北京一景。
這里倩男靚女、老弱婦孺,雖人聲鼎沸,卻秩序井然。
人們進到使館里面,排隊交手續(xù)費,一交起碼是170多元。有些多次往返簽證要交上千把元。交完錢,再排隊交表,然后又等待叫號。
簽證的標準最重要的看來只有一條:“防止移民傾向。”因此提問、對話全圍繞這個中心進行。
其中有一位老太太要去看她在美國的女兒。大鼻子、藍眼睛的美國小伙子問她:“您去美國干什么?”
“去看女兒。她生小孩啦,難產(chǎn)!”
美國青年雖是中國通,但也不是精通各種事情,比如這個“難產(chǎn)”他就搞不明白。他認真地問:“什么叫難產(chǎn)?”
老太太沒好氣地回答他:“難產(chǎn)就是生孩子困難,屁股先出來?!?/p>
美國領事還是鬧不明白,因為他還沒有結婚,有些知識就是用美國話說,他也不一定能懂。他疑惑地問:“應該哪兒先出來?”
“頭,腦瓜先出來……明白了嗎?”
“哦!明白,那太危險了。怎么就你一個人去看她,你的先生呢?”
“我老伴兒早就死了。”
“這么說你走了全家人就都到美國了。在中國你還有什么人?”
“我在中國還有兒子、孫子,怎么會移民呢?”
“什么叫孫子?你是不是在罵人?北京人不高興了就罵人孫子?!?/p>
老太太面對單純的美國小伙子,也就耐下心來慢慢地解釋:“我不是罵人。孫子就是兒子的兒子,我們管這個叫做孫子。”
美國青年學習到新的知識,很是高興,他重復著說:“兒子的兒子叫孫子。OK。通過啦!”他給老太太簽了證。
下一個是位年輕人,他是到美國學習的。因為多次被拒簽,早已過了入學時間。別人給他出了個餿主意,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好一試。
他來到領事面前并不坐下,而是站得筆挺,右手捂住心口,用英文高聲唱起了美國國歌,搞得幾位美國領事一同起立,同他一同唱起來。唱完以后,他才微笑著坐下,同領事交談。
領事坐下以后仔細看他的眼神,見沒有什么異常,憤憤地問:“你為什么唱我們的國歌?”
年輕人說:“美國人民同中國人民是友好的,一個民族是不會排外的。我到美國是向美國人民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去的,您一定會支持我?!?/p>
領事聽得高興:“OK”一聲終于給他簽了。
當然,到美國使館簽證的人中也有條件不夠,態(tài)度卻蠻橫的。其中有一位中年漢子,西服革履,手持大哥大,在使館里高聲大喊:“他媽的,沒有我你們的項目就搞不了?!?/p>
領事們不吃他那一套,查閱完他的材料后給他來個“拒簽”。他就破口大罵。領事們干脆通過大喇叭向他廣播:“先生,你并沒有正當?shù)睦碛?。您夫人在美國沒有正常收入,不能擔保您的生活。請您立即出去!否則我們就要派人將您請出去了?!?/p>
這時有幾位身高馬大的黑人保安出現(xiàn)在他旁邊,他只好悻悻離去。
被拒簽的人中,多數(shù)是被懷疑有移民傾向的。其中有許多人是被誤解的。
有一位孤身老人多次申請去美國探望兒子??膳帕藥状侮牻Y果都是被拒簽。出于無奈,只好心生一計。這天早晨,他坐著輪椅又一次進了大使館。對領事說:“我到美國去看腿,在中國怎么也看不好了。您瞧,這是美國醫(yī)院的入院通知。我相信只有在美國才能治好我的腿。你們美國醫(yī)生說‘我這病越早治越好治已經(jīng)不能再耽誤了。請您動作快一點!”
領事立即給他簽了證。
他接過黃色簽證,就站了起來,戲謔地說:“我就是醫(yī)生。我治好過許多外國人的病。美國醫(yī)療條件雖好,可技術比我們的差遠了。”
說完抬腿就走,而且走得飛快。
(雪松摘自《中華周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