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芳
開餐館,誰不搶個地界兒繁華、臨街的門臉兒開呢?歷善麟?yún)s不,而是將餐館開在自家不足10平方米的睡房里,門口連個幌子也不掛,15年了,就一張桌。
北京后海有一條街和柳蔭街,沿著這條街往北走,您可以看到如今已經(jīng)成為老外們心中“明星”的恭王府,如果再往前走到盡頭,就到了羊房胡同。在羊房胡同11號門口,一位穿著中式絲棉襖的老先生正站在門坎上向外張望,他就是記者要找的歷家菜的主人歷善麟——這一帶出了名的款爺。
祖父為慈禧寫菜單
歷家菜的主人、79歲的歷先生和他的太太、69歲的王曉舟接待了記者。
餐廳只有10平方米大小,正對門的墻上,掛著一只巨大的制作很精美的濰坊風(fēng)箏,右面墻上,框著溥杰題寫的“歷家菜”3個大字。窗臺上是一盆名貴的臺灣蘭花,餐廳中央擺著一張深栗色的大圓桌,圍著10把木椅。
晚清年間,歷先生的祖父歷子嘉曾任內(nèi)務(wù)府督統(tǒng),受到慈禧太后的信賴?;蕦m內(nèi)的膳食都由他管轄,更需每日親自制定膳單,有時還要到御膳房過問烹飪之事,并且要品嘗每道菜是否合皇帝的口味,久而久之就成為美食家。后來,歷子嘉把許多宮廷菜譜都教給了兒子歷俊峰,后再傳至孫子歷善麟。
1984年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為慶祝建國35周年,舉辦了“國慶家宴邀請賽”,歷先生從報紙上看到消息后,很感興趣,給組委會寄去一份菜譜,沒想到被選中了。在中央電視臺的直播現(xiàn)場,歷家人烹制的10多種菜肴,“震”了在場的人,榮獲第一名。事后,鄰居勸歷家自己開一個餐館。
在歷先生的努力下,餐館很快在自家院子里的耳房開業(yè)了,當(dāng)時英國駐華大使便慕名而來,吃飯時,望著一桌豐盛的飯菜,大使說:“太好了,你們不用做廣告,我在使館區(qū)口頭一宣傳,你家就推不開門了。”果然,事隔不久,駐華的各國大使和一些跨國公司駐京機構(gòu)的官員接踵而至。新加坡前總統(tǒng)黃金輝在歷家菜館就餐后,特意邀請歷先生全家去新加坡,在著名的萊弗士大酒店獻藝半個月。黃燜魚翅、蔥油海參令新加坡食客大開眼界。冷拼小碟各有特色,澆汁魚風(fēng)味獨特。
接著一般人的思路,有做宮廷菜的手藝,就該租個大門臉,裝修似宮殿,請上10多個小姐,富麗堂皇,酒旗高懸,可盡管歷家菜名聲在外,但營業(yè)15年來,依然保持“一張桌”,歷先生對記者講:“歷家菜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一張桌是它獨到的特色,也是它紅火的原因之一。食客少才能把食物的火候、味道控制得恰到好處。如果擴大營業(yè)面積,就很難保證飯菜的質(zhì)量。再者說了,現(xiàn)在一張桌跑前跑后的都是自家這仨倆人,齊心吶,多幾桌你試試,雇的伙計能像自家人這樣吃苦嗎?貴精不貴多”
“寧缺勿濫”,只有堅持這個原則,才能保留傳統(tǒng)風(fēng)味,才能保持水平。
每席御宴12000元港幣
歷先生講,歷家菜是宮廷菜的一個分支,具體而言,并不是宮廷御膳做的國宴,而是同、光年間慈禧太后日常食用的菜肴為主。記者很想了解一下歷家菜都能吃著些什么,想必讀者也很想知道,耐著性子聽歷先生道出“燕翅席”的內(nèi)容:小碟是炒咸什、炒醬黃瓜、蝦子芹心、炒麻豆腐或芥菜墩、北京熏肉、鼓椒大蝦、鳳乾雞、琥珀桃仁、桂花糖藕、玫瑰小棗或炒紅果。享受過有頭有面的小碟后,便應(yīng)該進入“御宴”的熟菜部分了,歷家人準備昔日皇帝、皇后最常吃的御膳,有清湯燕菜、黃燜魚翅、白扒鮑魚、軟炸貝、澆汁活魚、燒鴨子?!白鰬蜃鋈住?,吃御宴也是一樣,既然吃,就要喝烏魚蛋雞湯,再來兩種甜食、甜酪或炒蛋羹、鮮果一品。
據(jù)歷家人介紹,做黃燜魚翅做法十分繁瑣,原因是魚翅的浸發(fā)過程極其繁雜,先將魚翅浸水過夜,再刮沙去皮,溫水浸發(fā)魚翅兩至三天,然后去骨,當(dāng)魚翅浸發(fā)妥當(dāng)后,便以老雞、鴨子和新鮮肘子肉煲成高湯,然后把姜、蔥放進砂鍋內(nèi),再放魚翅,最后加入高湯,以微火燜至8至9個小時,讓高湯滲進翅內(nèi),既滑且入味,因而成為御宴內(nèi)一道珍貴菜。這道菜顯示出歷家的廚藝功力,可稱得上心血之作。
說到烏魚蛋雞湯,這些魚蛋是墨魚的卵巢腺,由于割下來是一片一片圓圓的,加上與幼雞共煲成湯,非常補身。可見當(dāng)年皇帝的口味兒確實非常獨特,實非一般平民百姓想象。
在五花八門的菜中,那碟芥菜墩讓初到北京的外賓覺得新鮮。芥菜墩就是芥菜大白菜,用北京的白口菜(即全身白色或略有綠色的紹菜,但不要全綠色的)制成,另外,要用那些“松身”一點的大白菜,卷心部分不能包得太緊。取白菜中間3/5的部分,不要頭及尾,然后將那3/5橫切3截,豎著碼放在盤中固定好,用滾水淋至3次,至大白菜軟身為止,倒去水分。用溫水調(diào)開芥菜粉,并向同一個方向使勁搖晃,搖至淺黃色,聞到辣味為止。加入米醋、白糖調(diào)勻,均勻地淋在已燙軟的大白菜中,用蓋兒蓋好,放在冰箱里。做這道菜時,歷家人往往是早上泡制,晚餐時就端上餐桌?!肮ケ恰钡慕娌硕粘云饋硭崴崽鹛?,很難停得住口。最有趣兒的是它的形狀,仍然保持大白菜那種“卷心”的姿勢,極具立體感。
香港文華酒店多次邀請歷家菜原班人馬來港展現(xiàn)宮廷風(fēng)味,別具一格的北京府邸菜讓香港人大開眼界。貴賓落座之后,先以香菜配茶食(干果四品、甜咸瓜子、花生、榛子、松子或杏仁),隨后先以素菜4品和葷菜4品等冷盤供佐酒。歷家人烹制的燕翅席在香港文華酒店每席12000元港幣,翅鮑席每席9600元港幣,鮑參席每席8200元港幣。
吃過歷家菜者,都會知道其取材是上乘之品,是本著“寧棄十斤厭,也要一兩精”的宗旨,令做出來的菜不失其原味。做菜時刻意追求一個“精”字,原料上慎重選擇以保持歷家菜的“真味兒”。山里紅是從山里手工采摘的,核桃仁大小要一樣,還要扒皮,做玫瑰小棗的棗要挑勻溜個兒的,一斤只能挑出半斤左右。
小生意引來大政客
因其充滿歷史傳奇色彩,歷家菜在北京以及海外成為“明星”。歷家菜不設(shè)菜譜,用歷先生的話說:“我做什么你吃什么?!庇捎谙朐谶@里一飽口福的食客太多,不提前半個月預(yù)定,根本吃不上。
15年來,這個餐館已經(jīng)接待了5萬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外賓。幾乎訪華的外國首腦和各國駐華大使都慕名光臨過這家小店。拳王阿里、比爾·蓋茨、美國國務(wù)卿貝克、加拿大前總理克拉克都曾是歷家菜的座上賓。每次有政客拜訪,從門口一探頭,可了不得了,南北柳蔭街和東西的這條羊房胡同滿眼是黑壓壓的警衛(wèi)和陪同人員,大車小車擠滿了狹窄的胡同,吃的只有一桌,隨行的卻有上百人。
鄰居們對歷家人既羨慕又嫉妒,歷老對此倒不以為然:“這個餐館要是別人的,我肯定也會嫉妒的?!?/p>
歷先生1943年畢業(yè)于輔仁大學(xué),之后在北京經(jīng)貿(mào)大學(xué)做應(yīng)用數(shù)學(xué)教授。歷老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他說早年讀大學(xué)時,教授都用英文授課,打下了基礎(chǔ)。歷先生的太太王曉舟畢業(yè)于北京醫(yī)科大學(xué),畢業(yè)后做兒科醫(yī)生,日語很流利,歷先生笑著說:“沒想到外語年輕時用的不多,老了倒用上了。歐美客人光臨,我出面應(yīng)酬,有日本客人來,太太出面。光臨歷家菜的外國人比中國人多,我們覺得外國客人非常友好”
(王崇久摘自《中國環(huán)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