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明明成了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上學后的明明覺得一切都很新鮮,有那么多同學在一塊學習,有那么多老師來上各種課,每一門功課明明都喜歡,都學得很認真。老師們都夸明明是個好學生。
明明聽了老師的夸獎,心里可高興了,回到家里和媽媽爸爸說話的內(nèi)容總離不開學校,離不開老師。說點什么都是:這是我們老師說的;做點什么都是:這是老師讓我們這樣做的。特別是班主任李老師,在明明的心里簡直比爸爸媽媽重要多了。
有一天晚上,明明在家吃飯時耍起了小脾氣,任媽媽怎么說,他也不聽,媽媽生氣了,就說: “你這樣不聽話,我要去告訴你的李老師?!睕]想到,這一著兒還真靈,明明立刻乖乖地吃了飯。
這一下可讓爸爸媽媽找到了管明明的法寶。明明在家里常會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 “明明,快把你的小房間收拾好,要不我就去告訴李老師?!?“明明,你再打電子游戲,我就去告訴你們老師。”……
在這個法寶的作用下,明明在家確實乖多了。但班主任李老師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以前每天早上到校后,明明看見老師都會歡快地跑過來問好,可現(xiàn)在卻變了,一見到老師就故意磨磨蹭蹭地躲在遠處。李老師覺得明明有點不對勁兒,就問他: “明明,你怎么了?”明明怯怯地說: “老師,你還喜歡我嗎?”李老師一聽,笑了: “你怎么了?老師一直很喜歡你呀!”明明一聽這話,明顯地松了一口氣,放心地走進了教室。
不久,學校召開家長會,會后,李老師和明明媽媽說起了這件事,并詢問原因。明明媽媽不無得意地告訴李老師,明明最聽老師的話,在家一不聽話,只要搬出老師,他立刻就老實了。
李老師聽到這里,立刻明白了明明這些天反常表現(xiàn)的原因。她和明明媽媽一起分析了 “告訴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在家有點毛病,家長就說“告訴老師”。雖然使孩子暫時聽話了,但 “告訴老師”這句話會像石頭一樣壓在孩子的心上。孩子從此就會擔心老師知道了他在家的 “丑事”而不喜歡他。孩子自尊心也很強,他也怕丟 “面子”,怕在老師面前失寵。對于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對他最大的懲罰就是老師不喜歡他了。雖然家長只不過是隨口說說,但孩子是認真的,他總以為你真的在老師面前說了他的 “壞話”。
孩子有了這么沉重的心理負擔,還怎么能活潑得起來,還怎么能專心學習呢?
所以孩子在家中有什么毛病,家長應循循善誘,可別總拿 “告訴老師”來嚇唬孩子。
權衡利弊,明明媽媽終于明白,暫時能讓孩子聽話的辦法,并不見得總對孩子有益。跟孩子說話,有時還得考慮得長遠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