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張華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詩人陸游主張學詩要重“詩外功”。其實,教學何嘗不是如此。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使自己的課達到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其關鍵也不單在一堂課上的40分鐘,還需教師的“課外功”,即這位教師學識功底的厚薄,對教材、教法的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以及對教育對象的了解程度。如前蘇聯(lián)有位歷史教師,很成功地完成了一堂公開課,有人問他:“準備這堂課,你花了多少時間?”這位教師回答說:“準備了一輩子。”實際上他準備這堂課僅用了十幾分鐘,那為什么說“準備了一輩子”呢?顯然,這里所說的“一輩子”,是他自己就一生對知識的積累,對教材、教法的探索,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等方面的研究所下的功夫而言。如果他平日.沒有練就過硬的“課外功”,要想只花十幾分鐘的時間來準備,而獲得40分鐘公開課的成功是萬萬辦不到的。
作為教師,應該練就扎實的“課外功”,要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只有靠平時的積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說得好:“學如富貴在博收,仰取俯拾無遺籌。”如果教師自己能在學海中不停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時間久了,知識自然就會豐富起來。所以,教師要重視“課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