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銳
第12屆中國圍棋名人戰(zhàn)五番勝負出人意料地以3比0告終。和上半年馬曉春與常昊兩人在首屆棋圣賽七番勝負中的激烈進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次常昊給人一種不堪一擊的感覺。
但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在業(yè)余愛好者眼里,比分常常是第一位的,透過比分來判斷高手的高下已成定式,感性色彩的成分總是要多一些,而職業(yè)高手們看棋手間的勝負則更多的是憑借雙方棋的內(nèi)容,相比而言,他們的說法更具理性。
名人戰(zhàn)第3局結(jié)束后,聶衛(wèi)平九段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說:“誰勝誰負都很正常,不足為怪?!倍j灰酝獾摹傲↓垺币埠艿坏乇硎荆?比2落后的情況下,常昊想連扳三局可能性太小,但即使常昊輸了這次決戰(zhàn),卻并不能因此斷定常昊在實力上落后于馬曉春。他們一致認為:常昊的實力與馬曉春不相上下,他們倆依然是中國棋壇棋力最高的兩位超一流高手。
就名人戰(zhàn)具體進程而言,常昊輸?shù)靡膊粺o冤枉。第2局盡管馬曉春滿盤妖刀飛舞,棋下得玄而又玄,就連江鑄久、芮乃偉這樣的高手都連呼“看不懂”,但在最后關(guān)頭常昊在一路上的一跳如果不是落錯了位置的話,起身認輸?shù)膶⒉皇撬?,而是馬曉春。第3局更明顯,自認“常昊再下幾手即投了”的馬曉春不顧一切地與常昊拼命時,常昊在時間的催逼下,昏招迭發(fā),終于葬送好局。賽后本來同意為一家報紙寫寫棋評的馬曉春以“棋的內(nèi)容太難看”而拒絕。可見,如果常昊狀態(tài)再好一點,本屆名人戰(zhàn)決戰(zhàn)他是不至于如此一敗涂地。
事實上,在馬常對決的過程中,一方兩連勝的情形甚多,像1997年的天元戰(zhàn)、1999年的棋圣賽都曾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而在專家們眼里,兩連敗與三連敗并無什么質(zhì)的區(qū)別。更何況,自1997年天元戰(zhàn)起,常昊先后在天元戰(zhàn)、友情杯賽、樂百氏杯賽三大棋戰(zhàn)中連勝過馬曉春四盤棋,如果說直落三局立判高下,那連勝四盤又該作何解釋呢?
馬曉春曾連敗過小林光一八盤,連敗過李昌鎬十盤和五盤;就連公認的一對“情敵”趙治勛和小林光一之間也曾多次出現(xiàn)過三連勝及四連勝的情形,如1986年的棋圣戰(zhàn),1990年、1991年、1992年連續(xù)三年的本因坊戰(zhàn),但從沒人敢說他們中的哪一個已超越了另一個。本來按升降棋的對局格來講,連敗四盤將降一級,但這在當今的職業(yè)棋戰(zhàn)中卻并不適合,一來如今的對局繁多,如果哪位棋手狀態(tài)不好,對另一棋手的幾連敗可能性甚大;二來如今的番棋決戰(zhàn)日程甚緊,棋手調(diào)整狀態(tài)的余地較小。
常昊終有一天會超越馬曉春的,這一點早已不容置疑。但是,馬曉春時至今日仍能保持極佳的競技狀態(tài),時時充當著年輕棋手們的“殺手”角色,說起來真是中國年輕棋手們的福音。常昊在為自己至今還不能真正地成為“中國圍棋第一人”萬分沮喪的同時,可能也應該為擁有馬曉春這么一個強大的經(jīng)常碰上的對手而慶幸。因為馬曉春宛如一把最精確的尺子,哪一天常昊超越了馬曉春,就等于說他真正地超越了自己,否則,所謂與李昌鎬并稱的“雙驕”,奪取棋圣后的所謂“中國第一”都如霧里看花,自欺欺人。
如果把眼光投得更遠,則更能看清馬曉春與常昊這對對手長期對抗的不可或缺。如果一方無敵的一大高手憑借自身的揣摩、研究始終能保持獨孤求敗,其聰穎的心智與忍受寂寞的執(zhí)著固然令人須仰視才見,但如果有一志同道合的高手與其同行,他在感受不再孤獨的欣慰同時,還多了一個共同切磋、共同探索的機緣,由此使他在心理上和棋藝上都多了一個個飛躍的契機,這不是更好嗎?
如果吳清源當年只身一人在地獄谷溫泉鉆研“新布局”,可能“新布局”到現(xiàn)在還是如“二十一世紀圍棋”一樣停留在“論道”的階段;如果沒有徐奉洙在長達20年時間里的如影追蹤,曹薰鉉早就去了日本,他豈能忍受無敵的孤獨和圍棋荒漠的煎熬?而且他的棋藝也不大可能超越昔日從日本歸來時那個階段的水平,至于1988年他仗劍出山即勇克小林光一、林海峰、聶衛(wèi)平等強敵徑直摘走首屆“應氏杯”就更不可能了。而趙治勛與小林光一自兒時起的你追我趕、互不低頭的競爭早成棋壇佳話,諸如“一生的情敵”、“百盤大戰(zhàn)”等趣話均是對他們對手兼朋友關(guān)系的逼真寫照。小林光一說,他是追著趙治勛的影子而強大成長起來的。
中國圍棋有“雙雄爭霸”的傳統(tǒng)。早年的陳祖德與聶衛(wèi)平、后來的聶衛(wèi)平與馬曉春、如今的馬曉春與常昊。前者不僅為后者的棋藝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磨礪機會,而且為后者的精神超越提供了動力。1995年馬曉春戰(zhàn)勝小林光一捧起富士通杯時說:“我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謝的是小林光一先生……”當時就有人指出馬曉春此話偏頗了,不符合事實,因為他首先感謝的應是聶衛(wèi)平,正是聶衛(wèi)平與他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里不間斷地爭斗,在聶衛(wèi)平的砥礪甚至欺凌下,馬曉春才逐漸成熟和堅強起來。
如今常昊也面臨著昔日馬曉春所面對的難題,即如何打敗老師般的對手,完成自我超越。如果常昊在國內(nèi)賽中不能取代馬曉春的地位,確立自己的霸氣,那又如何去打敗實力明顯高他一籌的李昌鎬呢?這個超越自我的過程肯定是相當痛苦,但正因痛苦,才更反襯出超越的艱難與可貴。
而對于馬曉春來講,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存在,使他在睥睨群雄的同時也多一份警醒。否則,他視國內(nèi)棋壇如無物,但在國際賽上卻又屢屢負于李昌鎬,這種強烈的反差過于滑稽。那樣中國圍棋到底還能指望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