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勤
泥工作為手工活動的一種,孩子們對此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是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nèi)巳丝梢詣邮?,作品完成后都有成功感,而且通過捏捏、玩玩、做做可以訓(xùn)練幼兒立體空間結(jié)構(gòu)想象的能力。
泥工材料的選用:天然粘土。有雕塑泥、造型土等,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泥工主要是用糧食為主要原料配以顏色合成的“多彩泥”來進行的泥塑。因為多彩泥色澤鮮艷,有紅、黃、藍、綠等各種顏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是深受幼兒喜愛的原因。
泥工的工具:墊板一塊、雕塑刀一把即可,還可準備一些牙簽、紙卷、麥管等棒狀物,在塑造作品時用作支撐物或連接兩部件時用。牙簽的尖端還可用作精細加工時的輔助工具。
玩泥工時主要有這幾種基本技能:
1)團——把泥塊放在兩只手掌心中搓成球狀物;
2)搓——把泥放在兩只手掌中作前后搓手動作,使泥滾動,搓成圓棒狀。用力的大小可搓成粗細不一的圓形條狀物,也可把泥條放置在桌面上用兩只手掌前后滾動制成較長而粗細隨意的長泥條。
3)壓——把球狀的泥團置于手掌中加壓成圓形的餅狀。
4)堆——把預(yù)制成各種形狀的部件逐層堆砌成立體造型。
5)刻——用小刀把薄形的泥板刻劃成所需要的圖形,像剪刀剪紙一樣,用小刀在泥板上留下印跡。
6)接——把預(yù)制成的兩個部件插入牙簽、紙卷、麥管等連接,也可把上下部件用推上捏下的方法把部件連接起來。
7)推——把壓扁的泥置于手掌后部凸起的肌肉處用刀或圓棒作壓括動作,薄泥板即可制成帶有皺折的波紋狀泥條,適宜表現(xiàn)衣裙、花瓣等,加壓時用力把泥括成散茸狀則可表現(xiàn)人物的頭發(fā)、動物的皮毛等。
8)盤——把搓成粗細的泥條盤曲地逐層堆高,可盤成筒狀的空心物。
9)包——把內(nèi)設(shè)物包起來,如制作西瓜,用黃色包紅色,綠色包黃色,切開后很逼真。
在泥塑時,還可進行色彩調(diào)配,目的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變化豐富。如捏胡蘿卜,可把紅、黃捏在一起配色,紅蘿卜可把紫、紅捏在一起配色等。其混合方法與繪畫中色彩調(diào)配一樣,顏色中加白可淡化變亮,加黑可深化變灰等。由于泥工的可塑性很強,加上彩泥的色彩可隨意調(diào)配,因此它的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真可謂大自然的一切生靈和人工造物都可再現(xiàn)。動物、人物、植物、建筑等都能用泥工形象地塑造。例如在制作螃蟹時,可分解為主體、眼睛、螯及肢等部分,先用泥團成球狀物搓圓,放在手掌壓扁即成螃蟹的主體(身體),接著用同樣方法捏出眼睛及蟹螯的各部分,再用泥搓成短棒狀壓扁捏成蟹肢的各部分進行連接,為了牢固性,連接時可用短的牙簽(鐵絲)插在接頭處,最后用牙簽的尖端在螃蟹身上刻出花紋,形象就更加逼真了(見圖)。
但在讓幼兒學(xué)習(xí)時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要教給幼兒基本技能,如搓、團、壓、盤等。在孩子們掌握了一定技能,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便可采用看圖、看實物、看玩具的方法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出物品。如將捏好的圓球通過簡單變形,添加使之變成蘋果、柿子、桃子、蘿卜等不同圖形,而雞蛋形的變化又可塑成熊貓、蝌蚪、刺猬等,根據(jù)所學(xué)的泥工技能,隨意塑造,自由想象。
泥塑有平面、立體兩種造型,平面造型就是把泥板刻劃成圖形,略加修飾可制成各種小掛件,還可結(jié)合硬紙板等進行泥塑,用預(yù)期折剪成的圖作造型的基礎(chǔ),經(jīng)過仔細雕琢,再用彩泥作進一步地塑造,使之變成美麗的圖案用作裝飾。而立體造型就是把泥捏塑成球狀、條狀、塊狀,把這些基本形體作為動物、人物的基本結(jié)構(gòu)用輔助物連接可制成立體可欣賞的作品。
俗話說:心靈手巧。通過泥工,可造就孩子一雙靈巧的雙手。他們通過動手練習(xí)操作實踐,直接獲得知識,提高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發(fā)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時期是發(fā)展想象力的重要階段,泥工是施展想象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幼兒泥塑時,在教給他們基本制作技能的基礎(chǔ)上要不斷豐富幼兒的泥塑內(nèi)容,使他們積累經(jīng)驗,盡可能讓他們?nèi)ソ佑|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指導(dǎo)他們用泥塑造各種形象。幼兒剛剛泥塑時,常常模仿、復(fù)制,在不斷地引導(dǎo)與知識豐富下,才開始有了再造想象。如捏春天的花時,一開始只照著范例捏捏,而在成人的啟發(fā)和自己技能的運用下,各種各樣漂亮的花都會出自孩子們的小手。因此,在幼兒泥塑時,教給他們基本制作的方法后,要把創(chuàng)造的余地留給他們,并及時鼓勵有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
讓孩子們在泥工這一塊小天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讓頭腦中的童話世界盡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現(xiàn)出來吧!題圖/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