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關(guān)鍵詞 推拿手法針刺定穴進針催氣法補瀉法相關(guān)性應用
推拿療法是中醫(yī)外治法之一,它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經(jīng)絡穴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由于它具有較好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因而愈來愈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關(guān)注。而同樣作為祖國醫(yī)學精粹的針刺法,是借助針刺針這一工具在臨床中取效的。二者相比,各有所長,推拿療法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病人痛苦少,安全性高。針刺療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結(jié)合運用推拿手法以協(xié)助操作和堤高療效。這種結(jié)合運用體現(xiàn)于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學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記載中,特別是被稱為"針經(jīng)"的《靈樞》部分,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這一問題。
1《靈樞·官針》中對推拿工具的記載,體現(xiàn)了手法與針法的結(jié)合,開創(chuàng)了推拿工具的先河
《靈樞·官針》說:"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其中提及的九針中的圓針和鏑針與推拿密切相關(guān)。如圓針,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卵圓,可用于揩摩體表,治分肉間氣滯,不傷肌肉;鏑針,針頭如黍粟形,圓而微尖,用于按壓經(jīng)脈穴位。圓針和*針是現(xiàn)代推拿工具的雛形?,F(xiàn)代應用廣泛的丁字式按摩器、槍式按摩器等,可用在體表進行點穴按壓、撥筋等手法,實際上就來源于圓針和鏑針。
2推拿手法在針刺定穴及進針法中的應用
針刺法是以針刺穴位取效的。因此腧穴定位的準確與否將直接關(guān)系到臨床療效的高低。為了求得定穴準確,針刺穴位時可用手指按壓針刺部位,來探知穴位所在獲得患者穴感。在針刺操作時,談到了刺手與押手的問題,其中押手即是指按壓穴位局部的手?!峨y經(jīng)·七十八難》說:"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必先以左手壓按所滎俞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這就具體指出了進針定穴,必先用左手按壓針刺部位,通過彈、爪等手法,以宣導氣行,使右手所持之針得以順利刺入。《標幽賦》也說:"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強調(diào)了刺手與押手配合使用在針刺中的重要性。
"西北針王"鄭魁山教授在針刺定穴時有其獨到之處,他十分注重押手的作用,提倡揣穴定穴,廣泛采用了掐、按、撥、旋轉(zhuǎn)等手法。如針刺內(nèi)關(guān)穴時,采用分撥法,即以左手拇指緊按其穴,將兩肌腱和血管撥開,同時找到患者有酸脹感覺的部位,以便進針;又如取陽池穴時,以左手拇指緊掐其穴,右手托握患者四指用微力牽拉并旋轉(zhuǎn)腕關(guān)節(jié),使該穴顯于指下。這種揣穴定穴法,其目的是揣摸肌肉的厚薄、孔隙的大小、分撥妨礙進針的肌腱、血管等,以確定進針的方向和深淺。同時,為了進針迅速、得氣快,而不使患者產(chǎn)生疼痛,進針時同樣重視押手的作用。在頭面或肌肉淺薄處進針時,應用左手二指捏拿法將腧穴部的皮膚提起,右手持針從捏起部上端刺入,即所謂的捏提進針法。
可見,在針刺前應用一定的推拿手法,一者能夠使取穴準確;二者是通過手法的作用激發(fā)經(jīng)氣運行,在針刺后盡快獲得針感。
3推拿手法在針刺催氣法中的應用
針刺法強調(diào)"得氣"的重要性,這與臨床療效密切相關(guān),也是與推拿點穴的要求是一致的,即是說要注重針刺或手法的效應,"氣之所至,主治所及"。進針后,為了促使針后得氣或加強針感,常采用一些輔助手法催氣。此時就可應用推拿手法來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催氣速至。如催氣手法之一的循法就是用手順著經(jīng)脈的循行路線,在腧穴的上下部輕柔地循按,以此來激發(fā)經(jīng)氣運行。《金針賦》說:"氣不至,以氣循攝,以抓切掐……直待氣至。"這即是推拿手法在針刺中的具體應用。
4推拿手法在針刺補瀉法中的應用
補瀉法是中醫(yī)治則之一。在針刺治療中,是通過針刺手法來體現(xiàn)補瀉的。例如在開合補瀉法和徐疾補瀉法中就結(jié)合應用了推拿手法?!鹅`樞·刺志論》說:"入實者,左手開針孔也;入虛者,左手閉針孔也。"這是指在出針后速按針孔為補,出針時搖大針孔,不加擠壓為瀉。另外《靈樞·針刺篇》說:"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徐按之;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這是把進針后留針時間長短結(jié)合出針后按閉孔穴的快慢來區(qū)分補瀉。
5推拿手法在針刺異常情況中的應用
針刺時如果沒有掌握好操作技術(shù),或者由于病人體位、精神及其他原因,可導致一些異常情況的出現(xiàn),此時如能夠很好地應用推拿手法,能有效地預防和避免針刺異常情況的出現(xiàn)。如果是因病人精神緊張或局部肌肉痙攣引起的滯針,我們就可以在針刺局部運用按揉法以宣散氣血,解除痙攣;又如某些病人出現(xiàn)暈針后,我們又可以采用推拿急救手法來應急;還有病人在出針后,局部留有較強的針感,此時我們亦可在局部采用按揉法來消除針刺后遺感。
總之,在針刺定穴、進針、催氣、補瀉時,都積極結(jié)合應用了推拿手法。搞好推拿與針刺的互補應用,一者能夠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對針刺的恐懼感,在針刺中做到取穴準、得氣快、療效好,同時也為現(xiàn)代指針療法的發(fā)展提供了啟示,指針療法即"以指代針",它與針刺穴位異曲同工,具有感應強、損傷小、見效快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推拿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