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悲
一個南斯拉夫的姑娘很迷戀本國的一位足球明星。有一次看完他的球賽,觀眾都走光了,她還站在球場門口,想等他出來時再一次目睹大球星的風采。誰知一等就等到次日凌晨。深夜的寒風吹得她瑟瑟發(fā)抖,但不見球星決不回家的念頭依然不可克制地瘋狂。她孤零零地站在球場門口的臺階上。這情形被驅(qū)車出早門的鄰居途中瞥見,百般勸阻安慰無效,只得把執(zhí)拗的她帶到了球星下榻的旅館。此時,已經(jīng)休息了一宿的球員們,穿戴收拾好后正欲離開這個城市。她的那位偶像得知此事,竟感動得當場打開行李,取出一張自己的畫像簽上大名親自送給了這位崇拜者。這是一幅出自名家之手、他還未來得及拿回家的油畫。
以后,這幅畫像就一直掛在她的臥室里,她不再理會年輕或富有、英俊或貧寒的小伙子們的苦苦追求,把這幅畫像當成了她精神上的丈夫。幾年后,南斯拉夫陷入了戰(zhàn)爭,國內(nèi)物價飛漲,人民被饑寒困擾著,她母親先后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以換取維持一家人生命的食物,直至僅剩下那幅珍貴的油畫。那個寒冷的冬季,她們家沒有木炭烤火御寒,沒有食物充饑。已經(jīng)苦熬了整整一周了。走投無路之下,這幅畫被她從墻上取下來交給母親賣了出去,戰(zhàn)爭無情地剜去了她的至愛,奪走了她心中的丈夫,但是由此得來的這筆錢卻幫助她的家人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期。
(石燕玲摘自《黃金時代》199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