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仁
雞胸、龜背可見于先天畸形小兒,也見于患佝僂病(俗稱軟骨病)的小兒。哺育不當,病后失調(diào),均可引起鈣磷代謝失常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而致佝僂病的發(fā)生。佝僂病可表現(xiàn)多方面的骨質(zhì)變化,嚴重者可造成骨骼畸形。雞胸、龜背即是其中兩種較嚴重的病證。胸廓向前突出狀如雞胸,或脊椎骨彎曲隆起如龜背,并伴有顱骨軟化、出牙延遲、前囟晚閉等癥。骨骼畸形一旦形成,難以糾正,故應及早預防。新生兒1個月后即應加服維生素D及鈣劑。如魚肝油、鈣片、鈣粉之類,并要多曬太陽。發(fā)現(xiàn)病癥初兆,如見脫發(fā)、小腿脛骨彎曲、乳牙遲出、煩躁易哭鬧等情況,必須及時調(diào)治,阻止或減輕病情的發(fā)展。中醫(yī)認為,本病證是由于先天稟賦薄弱。脾腎虧損,骨質(zhì)柔弱所致。
雞胸的補益療法
1、食療方:
羊汁粥羊骨500克,加水熬湯,去羊骨,入粳米60克,紅棗10枚,熬煮成粥。功能補腎精,通督脈,兼益脾胃。
雞肝粥雞肝50克,粳米60克,加水煮成粥食用。
牡蠣肉面鮮牡蠣肉30~60克,加水煮沸,入面條30克,文火煮爛熟,當點心吃。
牛骨髓粥牛骨髓油15克,加熱溶化,濾渣備用。糯米30克,黑芝麻15克,加水煮粥,將熟時,加入牛骨髓油15克,白糖10克,稍煮即可食用。功能補腎壯陽,益精填髓。適宜于畏寒、手足發(fā)冷等腎陽不足的患兒。
扁豆粥黃芪15克,鹿角15克,水煎取汁,入扁豆30克,粳米30克,煮粥,熟時加白糖或食鹽調(diào)味。有健脾止瀉、益氣壯骨的作用,適宜脾虛腹瀉、食欲不振的小兒。
骨粉豬骨(或牛骨)焙酥研粉。每于飯后服6克,日服2次。可作輔助治療。
蛋殼粉雞蛋殼去內(nèi)膜,洗凈炒黃研末。每服3克,日服2次。可作輔助治療。
2、中藥方:
補天大造丸由紫河車、熟地黃、生地黃、茴香、黃柏、白術、牛膝、天門冬、麥門冬、杜仲、五味子、枸杞子、陳皮、干姜、側柏葉等藥組成。每服6克,日服2次,米湯送服。有補腎填髓壯骨之效。
補腎地黃丸由熟地、澤瀉、丹皮、山萸肉、牛膝、山藥、鹿茸、茯苓組成。每服6克,日服2次,米湯送服。
龜鹿二仙膏由鹿角膠、龜板膠、枸杞子、人參組成。每服半匙~1匙,溫開水化服,日服2次。
四君子丸由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每服6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適宜脾虛氣弱型。
黃芪菟絲子湯黃芪、菟絲子各20克,牡蠣15克(先煎),蒼術、麥芽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調(diào)補脾胃,益氣斂汗。以兼有疲乏自汗、胃口欠佳的小兒為宜。
龜背補益療法
1、食療方:
五加皮粥五加皮10克,鹿角霜1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30~60克煮粥服。功能補腎通絡。以兼有脊骨疼痛的小兒為宜。
首烏粥首烏30克,牛膝1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粳米30~60克,熟時入白糖適量調(diào)味。功能補腎養(yǎng)血和絡。大便溏薄小兒不宜服食。
杜仲粥杜仲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60克,煮粥服。功能補腎壯骨。
2、中藥方:
虎潛丸由知母、龜板、熟地、陳皮、白芍、干姜、鎖陽等組成。每服6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有補腎益髓壯骨的作用。以行走遲緩、站立無力的小兒為宜。
小活絡丹由川草烏、地龍、炮南星、乳香、沒藥等組成。功能溫經(jīng)通絡止痛。以脊椎骨疼痛的小兒為宜。每服6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