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蘭
兒童智力低下的防治是提高人口素質(zhì)的關鍵之一。智力低下是遍及全世界的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一類疾患,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證明,我國兒童智力低下患病率在城市約1%,在農(nóng)村約2%~3%。這說明防治智力低下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智力低下的定義和診斷標準、
智力低下的定義是:“在發(fā)育時期內(nèi),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于同齡水平。同時伴有適應能力缺陷?!备鶕?jù)以上定義,智力低下的診斷標準為以下三條:①智力明顯低于同齡水平,即智商低于均值2個標準差。在70以下;②同時存在社交技能、言語交往、日常生活照管、個人獨立能力等適應功能缺陷。其程度要比同齡兒的文化環(huán)境所期望的標準低得多;③在18歲以前發(fā)病。
由此可見,智力低下需具備上述三點才能做出診斷。只有智商低,而適應能力不低者。不應診斷為智力低下。智力低下可能是醫(yī)學原因,也可能只是社會一文化環(huán)境原因。智力低下羌不是永久性智力障礙。智商是可以改變的。輕度智力低下經(jīng)醫(yī)治可以達到正常智力水平。
二、智力低下的分型
智力低下分4型:①輕型,智商在50~70間,即均值以下2~3個標準差,并有輕度適應缺陷;②中度,智商30~50間,即均值以下3~4個標準差,有中度適應缺陷;③重度,智商低于35;即均值以下4~5個標準差,有重度適應缺陷;④極重度,智商20以下,適應行為有嚴重缺陷。
臨床應用時,多將上述4型智力低下簡化為輕、重兩類。輕型智力低下者智商在50~70間;嚴重智力低下者智商在50以下,包括中、重、極重智力低下。嚴重智力低下多由遺傳或其他出生前因素、圍產(chǎn)期損傷、出生后感染、外傷等原因所致,很少受時間、地區(qū)、人群特征的影響。多數(shù)起病于嬰幼兒期,但可能到學前期才能發(fā)現(xiàn)。常伴有腦癱、癲癇等其他殘疾。一般治療效果不顯著,而遺傳學防治、孕期和圍產(chǎn)期保健才是減少嚴重智力低下的主要途徑。
輕型智力低下則不同,多見于社會經(jīng)濟條件差的群體中,尤其集中在母親智力低下的家庭中?;疾÷试趯W齡期最高。因為學業(yè)上的要求使智力低下易于暴露出來。其特點是可變性。早期干預、補償教育等,可提高智商,有些智力低下者可逐步加入到正常人群之中。
三、智力低下的病因
智力低下是一個癥狀,病因有多種。國際智力低下的病因分類是:①感染、中毒;②損傷、物理因素;③代謝、營養(yǎng)因素(包括遺傳代謝病);④肉眼能查出的腦疾?。虎菰虿幻鞯南忍煨曰?,先天性綜合征;⑥染色體??;⑦圍產(chǎn)期因素;⑧不良環(huán)境因素、社會心理損傷等。根據(jù)以上智力低下病因,除生物一醫(yī)學因素外,還有社會一心理因素。
四、智力低下的治療
智力低下的診斷應與治療或干預同時進行,這是多學科綜合診治過程。治療目的是盡可能使病兒達到生活自理、增強獨立性、學會與人交往和社會生活技能。治療方法有醫(yī)療和心理教育兩方面。
病因治療必須及早進行。例如,先天代謝病盡早使用特殊食療法可以預防智力低下的發(fā)生。某些智力低下所伴有的癥狀可以對癥治療,如行為異常、多動、注意力缺陷等,可用中樞興奮藥;癲癇用抗驚厥藥;精神癥狀用安定藥;對甲狀腺功能減退者應及早開始甲狀腺治療。并供給充分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鈣及鐵質(zhì),以促進生長發(fā)育。
早期干預在于學前期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和教育,采取醫(yī)學、心理、教育幾方面的綜合措施。目的是發(fā)揮潛力,增進技能和主動性。使低智能患者早日康復。
五、智力低下的預防
普遍提高經(jīng)濟和文化水平,改善生活環(huán)境,預防傳染病,加強公共衛(wèi)生、婦幼衛(wèi)生和圍產(chǎn)期保健。消除智力低下病因,盡力保證身心健康發(fā)育,其措施是開展遺傳咨詢工作,普遍開展婚前健康檢查,對家族中或本人有遺傳疾病者實行絕育或避孕。禁止近親婚配和加強計劃生育指導。
維生素D是防治小兒佝僂病、手足搐搦癥等疾病的常用藥,該藥能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利于小兒骨胳生長發(fā)育。因而,年輕的父母們多采用維生素D給孩子口服或肌注。然而臨床上觀察到,濫用、亂用及使用方法不當者較為嚴重,往往產(chǎn)生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1誤作營養(yǎng)滋補藥。某些家長誤將含有維生素D含量高的藥物,如魚肝油AD膠丸等當作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藥,以為對助長小兒生長發(fā)育有利,因此,長期口服,甚至加大劑量。其實不然,正常小兒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為2~5萬國際單位,若劑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就會發(fā)生中毒。
2劑量掌握不準確。一般來說,防治小兒佝僂病、手足搐搦癥時,肌注維生素D,多應用一次即可。必要時可在1~2周后重復一次。但是有些家長卻自購維生素D或由基層醫(yī)生連續(xù)用藥,多在3~5次以上,或時間更長。同時,使用維丁膠性鈣常加用維生素D,殊不知該藥中已含有維生素D成份。因此,劑量不準確,方法不對,也可導致小兒維生素D中毒。
3用藥后不補充鈣劑。藥理上可知,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但有些基層醫(yī)生使用維生素D后,卻不讓患兒攝取含鈣高的食物,又不給補充鈣劑,結(jié)果使防治佝僂病、手足搐搦癥的效果極差,其因是補足了維生素D,卻因體內(nèi)鈣的不足,造成吸收不良。
因此,為孩子應用維生素D時,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多曬太陽,避免中毒。實踐證明,中毒患兒血鈣濃度較高。早期口渴厭食、乏力,年長兒自述頭痛,繼之腹瀉便秘,肝腫大,并有惡心嘔吐。嚴重兒則多尿、夜尿、蛋白尿,氮質(zhì)血癥,皮膚蒼白,尿液中排鈣量增多。過量的鈣還可沉積在各臟器中,并發(fā)高血壓、腎結(jié)石等疾患。所以,家庭補充維生素D應防止進入誤區(qū)造成不良后果。同時,6個月以上的小兒補充維生素D。要注意補充鈣劑,或攝取鈣含量高的食物,以收到可喜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