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一兵
婉霞患貧血癥已有多年,奇怪的是服藥打針均不見效,且近來反復出現黃痘,尿如濃茶色,疲乏無力。父母陪女兒又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在查問婉霞的病史和家族中發(fā)現,婉霞的父母系姑表近親婚配,再根據婉霞的血細胞分析檢查,確診她患的是“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貧血的原因很多,有缺鐵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往日,人們對貧血的原因普遍認為是“后天虧損”所致。但近年來發(fā)現,先天遺傳也會發(fā)生貧血,這就是遺傳性的“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和“地中海貧血”。此篇只談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正常情況下,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占血液量的20%左右,其余80%則是水分。紅細胞在血液成分中十分重要。正常的紅細胞是雙凹狀扁圓形,在顯微鏡下好象一面雙凹透鏡,而不是球形。由于遺傳上紅細胞本身有缺陷,所以常使許多正常的紅細胞變成球形。
球形紅細胞比正常紅細胞較易滲入鈉鹽,也較脆弱而易被破壞溶解,故壽命較短。另外,正常的紅細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當它通過極細的毛細血管和脾臟時,可以折疊變形,通過后又可恢復原來狀態(tài)。而球形紅細胞則難以做到這點,故不易通過骨髓,常在脾臟滯留,這就使它更易被破壞,壽命也就更短。由于遺傳因素,球形紅細胞死的少,新生的多,所以就發(fā)生球形紅細胞增多性貧血。
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患者大多在學齡前即出現貧血癥狀,少數輕型患者。則在成年以后才出現。此種貧血的主要癥狀是:周身乏力,反復出現黃痘,一般多是皮膚泛黃;脾臟有輕度和中艘腫大,尿色發(fā)黃甚至呈濃茶樣,并有低燒和肝脾區(qū)疼痛,很象急性黃疸型肝炎的癥狀表現,但只需做血常規(guī)化驗和肝功能檢查就可加以甄別。
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的特點是:貧血癥狀持續(xù)時間短,數天或一兩星期便可消失,但假性“痊愈”后常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目前只有手術切除脾才可根治。預防這種貧血的關鍵在于避免近親婚配、消除遺傳基因。
午餐:肉末粥1碗
加餐:牛奶沖藕粉,蘇打餅干
晚餐:細切面煮肉末甩蛋花,面包1~2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