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祥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糖尿病是當今世界多發(fā)病,發(fā)病率高達2%,我國的患者人數(shù)已達3000萬之多。且目前醫(yī)學界對此尚無良策。而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離休老中醫(yī),歷經(jīng)數(shù)載,苦心探索,終于研制出具有顯著療效的“抗糖靈”及系列藥品,從1971年至1994年,經(jīng)過40000余例患者的臨床實踐和觀察,有效率98%,好轉率87.4%,治愈率78%。他就是被患者譽為“神醫(yī)”的山西省運城地區(qū)河東糖尿病研究所所長、糖尿病專家、副主任醫(yī)師張錦(地址:山西運城市紅旗東路北一巷23號,電話0359-222683,郵編:044000)。
今年59歲的張錦,出身于中醫(yī)世家,受家庭的教誨和熏陶,從小與中醫(yī)結下了不解之緣,70年代張錦曾在北京中醫(yī)研究院和天津南開醫(yī)院深造,打下了堅實的中醫(yī)理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張錦是位善動腦、善鉆研的大夫,有多項科研成果問世。他認為: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進行性、消耗性疾病。按中醫(yī)傳統(tǒng)認識,多將糖尿病分為上、中、下三消,以肺燥、胃熱、腎虛為主要病機特征。但由于該病機理復雜,病程長、癥候多變等,單純運用三消辨證則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張錦根據(jù)糖尿病不同階段的特點,認為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臟腑虛弱、素體陰虛、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勞欲過度等。鑒于上述原因,他提出的新觀點是:以臟腑辨證論治各型糖尿病。他運用從肝論治、從瘀論治,從脾虛論治等多種方法進行分期論治。臨床上,不用大劑量,不提倡附加藥。他在祖?zhèn)髅胤交A上,與我國現(xiàn)代10余位糖尿病專家處方精華相結合,大膽實踐,苦心探索,反復試驗,親嘗草藥,終于用人參、西洋參、鹿茸、參三七、雄蠶等30余味名貴中藥材研究出了“抗糖靈”純中藥散劑,無毒、副作用,患者臨床服用,效果奇佳。接著,他邊研究、邊總結,將糖尿病科學地分為腎陰虧損(臨床前期),燥熱入血(臨床期),氣陰兩虛(合并癥早期),陰陽兩虛(合并癥中期),瘀血阻滯等五類;并根據(jù)不同的病癥研究出“抗糖靈”Ⅰ、Ⅱ、Ⅲ、Ⅳ、Ⅴ號。系列新藥“抗糖靈”全部采用中國天然植物藥組成,不含激素、人工合成藥物,無任何副作用?!翱固庆`”在降血糖的同時,還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減緩微血管病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臨床驗證表明,使用“抗糖靈”系列藥物,可使血糖和尿糖迅速降到正常生理范圍。
湖南會同縣,曹月娥,患糖尿病多年,三多一少癥狀明顯,全身消瘦,神疲體倦,視力下降,行動艱難,空手上樓須扶梯幫助,還氣喘不休,得休息數(shù)次,血糖、尿糖居高不下。1993年5月服用“抗糖靈Ⅲ號”僅兩個療程,血糖降至7.5,尿糖陰性,癥狀消失。
黑龍江省青山龍農(nóng)場干部董恕民之女董艷玲,患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992年11月癥狀加重,血糖、尿糖居高不下,同時又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1993年7月開始服用張錦研制的“抗酮湯”20副,配合服用“抗糖靈”Ⅳ號,3個療程以后,血糖降為9.0。
1993年3月,“抗糖靈”在常德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展銷會上榮獲金獎。1994年5月,“抗糖靈”再次榮獲中國科技之星國際博覽會金獎。
然而,張錦并不滿足已取得的成果,他又研制出治療糖尿病四大并發(fā)癥的配套藥物,治療冠心病的“冠心靈”,治療腎臟病變的“糖腎靈”,治療視網(wǎng)膜病變的“糖視靈”。張錦邊從事臨床治療,邊進行科學研究,先后撰寫了《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識》、《瘀血癥治》、《糖尿病與并發(fā)癥》、《糖尿病百題解》等專著,以及關于糖尿病治療的論文十四篇。1994年10月15日,張錦參加了由中國中醫(yī)藥學會組織召開的首屆糖尿病(消渴病)國際研討會。會上,他宣讀了《淺談糖尿病從腎論治》的論文,引起國內(nèi)外專家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