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平
人之一生,大致可分為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三個主要階段。青少年時期,人體氣血充盈、精力旺盛、下部堅實;中年時代,氣血行走逐呈不暢,身體常有虛贏出現(xiàn),這是人體由強壯走向虛弱的過度;而到了老年,則氣血不旺、行走有阻、上實下虛。至此,人已暮年。鑒于中、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和身體反差,我國古代養(yǎng)生家在6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之一生,氣血乃為始主。氣血旺……則萬病皆無,百邪難以侵身。反之,則人有諸疾……故也。由此,則行文武八段……和血功是也?!惫P者所介紹的,正是流行于中國道家武當(dāng)派太和門“軟性氣功”類“文武和血功”的功法之一——“站樁功”。
“站樁功”,即:練功者擺出特定的動作姿式,站立原地不動達(dá)數(shù)分鐘之多,以求產(chǎn)生一定的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功效。該功600多年來屢經(jīng)歷代愛好者演練,均受益非淺。現(xiàn)特將此法公布出來,以饗廣大中、老年讀者(愛好者)。
“站樁功”動作簡單(僅有5種不同姿式的站立方式)、易學(xué),并且不受呼吸的影響(自然呼吸即可)。練功者可選擇其中的某一個“樁式”進(jìn)行練習(xí)。其擺開架子的姿式高度則由自己定奪(體質(zhì)佳者下蹲的姿式略低一些,反之則采用高位蹲)?!罢緲丁睍r間的長、短可由自己根據(jù)腿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支持能力來決定。
“站樁功”的全套功法僅有5個動作(架子)——即:“弓字樁”、“騎馬樁”、“仆腿樁”、“歇步樁”、“虛實樁”。筆者在此講述4種樁法(刪去“弓字樁”),供大家學(xué)練。
一、騎馬樁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屈膝下蹲。兩手自然擺放。微微低頭,眼看前方。呼吸自然,思想集中[圖1]。
二、仆腿樁
兩腿左、右分開,右腿半弓、左腿平鋪。頭部偏向左,眼望左前方。兩手握拳(勿緊),自然放置(以舒適為度)。自然呼吸,不思一切【圖2】。等到腿部等部位有累感并發(fā)酸或發(fā)脹時,則收式。然后改為左腿半弓、右腿平鋪,頭偏于右,握拳置肋【圖3】。
三、歇步樁
兩腿前、后分開半步(左腿略前、右腿稍后),屈膝下蹲;右腳掌支撐地面并令其腳后根支起抵住臀部(而臀部則坐在其腳跟上):左腳須全腳掌踏地以支撐整個人體下坐。兩手握拳抱肋。自然呼吸【圖4】。接著換為右腿在前,左腿稍后并屈膝下蹲,左腳掌支撐下坐的臀部【圖5】
四、虛實樁
兩腿前、后分開站立,左腿在前(腳尖向前、前掌著地),右腿在后(全腳掌踏地、腳尖外撇),人體半蹲。兩手握拳于腰際。眼看前方【圖6】。接著換為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一虛、一實腳落地面的半蹲式【圖7】。
“站樁功”看起來簡單,但療效顯著。據(jù)有關(guān)文獻(xiàn)記載:該功法可治愈中、老年患者的關(guān)節(jié)炎、肌肉酸痛、失眠、高血壓、消化不良、神經(jīng)衰弱、腰肌勞損、頸椎炎等多種疑難雜癥,對人體無副作用。
“站樁功”應(yīng)在每天的清晨練習(xí)。晚間及上、下午切莫進(jìn)行!因為中、老年人必須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后方可進(jìn)行鍛煉;若在勞累的狀況下練功,則難收效果。此外,四種樁法可以同時練,也可以分別練,完全可以因人、因時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