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水
在92185個學生簽證中,13790個是發(fā)給香港學生的,香港成為加拿大簽證學生最大的來源地。
近年來,加拿大已成為香港學生的熱門留學之地,而多倫多更是熱中之熱。1992年,多倫多海外學生共419名,香港學生就有315名,占75%,而居第二位的臺灣學生只有70名。
這些香港學生出自不同的家庭,懷有各自的目地,在遠離父母親人的異國他鄉(xiāng),品嘗著各自的酸甜苦辣。
有書便讀有工便做
——伴唱賣身賺外快
留學對瑪麗來說是一份光榮,至少她可以炫耀自己家境不俗,盡管事實上她家并不富有。
雖然瑪麗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是父母的希望所在,但她自己卻覺得書讀得再好也不代表將來能掙大錢,所以只要有學位就行,不一定非得高分不可。她不諱言自己的成績大多是C,不過她并不在乎:“反正得A是拿學位,得C照樣有學位,那么賣力干什么!”
留學給瑪麗最深的感觸就是,錢太重要了!在香港她的同學多是中下層人士。到了多倫多,接觸到不少家庭富裕的同學,他們穿名牌,逛名店,自己若只穿小攤上的衣服未免寒酸。因此她也盡量穿名牌,與他們交朋友,增加自信心。
至于買衣服的錢,一半家里給,一半自己掙。她到卡拉0K作伴唱,如果遇到合意的客人就開房間賺外快,她認為只要自己不說,旁人根本不會知道。她和男友早就發(fā)生關(guān)系了,她說這是情到濃時的自然反應(yīng),用不著大驚小怪。她賣身時就當自己和男友作愛?!坝绣X就行啦,這也算‘寓工作于娛樂吧,沒什么大不了的?!?/p>
瑪麗相信,女孩子不會工作一輩子,找個好人家才最實際,所以拍拖一直是她留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目前她有兩個男友,都符合她“有車和有錢”的先決條件。
已畢業(yè)一段時間的瑪麗還未找到正式工作。她自己也不知喜歡什么樣的工作,只是有書便讀,有工便做,沒甚大計。
對于4年留學生活,瑪麗的評價是:“我好像沒學到什么,只是學著玩,花錢輕松而已。我喜歡加拿大,因為這兒沒人管我,留學生又大多有錢,我喜歡和有錢人交往?!?/p>
惶惶不可終日
——克勤克儉苦學生
對于南希來說,4年留學生涯卻過得像苦行僧,般。
南希14歲時,在港開餐館的父親由于壓力太大而精神崩潰,住進了精神病院。一家6口只好靠母親為小吃店包燒麥來糊口。本來南希準備中五畢業(yè)后就工作的,但因她父親早年曾資助她叔叔讀書,所以叔叔提出要供她去留學,但叔叔的生活擔子也不輕,除了學費,南希不好意思再多要錢了。赴加后,她也想過去打工,但加政府禁止學生半工半讀,她不想違法,只好在省錢上下功夫了。
住,是租大學地下室的床位。屋里只有5張光板床,其他設(shè)備如電視等一概沒有,一般學生只在考試期間才來租床位“閉關(guān)”復習。別人自備睡袋,她則用牛仔褲作枕頭,T恤作床單,風衣當棉被。別人把臟衣服拿到自助洗衣房洗,她則為了省這1元多錢而用手洗。
吃穿方面也都控制在最低限度。4年中無論冬夏都穿同一件衣服,即使嚴冬時節(jié),也只是一件5年前在香港街邊買的T恤外罩一件
薄薄的風衣。飯費則每日限定在2元以內(nèi)。
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不僅在生活上困擾著她,更重要的是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影響了她的學業(yè)。
4年當中,她一本書也沒買過。讀十三班時,課本由學校提供,上大學后,只好借書讀了,她曾因為借不到考試要用的書致使成績大打折扣。
為了省錢,南希要求自己在3年中完成大學4年的課程。為了學好英文她選擇主修英文。但她的英文程度比較差,看書速度不夠快,常常趕不及把課本預習一遍再上課。結(jié)果常常不清楚教授在講什么,同學們在討論什么;而當同學們聽不懂她講的英語時,她會更加驚慌。4年中她除了埋首書本,其他什么也顧不上,更甭提娛樂了??沙煽?nèi)圆焕硐?,以至于她畢業(yè)后不敢回港工作:“港人認為留學生英文一定好,我主修英文,英文水平一定高,要是我講的英文不如他們想像的那么好,他們會嘲笑我,還不如留在加拿大,人家會因為我母語非英語而格外寬容我?!?/p>
她的最終目標就是找個好伴侶,安下自己的小巢。
還是學位實在
——天才嬌嬌女回頭是岸
富家小姐樂樂也發(fā)誓用3年讀完4年的課程,不過她和南希的動力完全不同。
在香港時,樂樂一直上名女校,成績非常好,中六時已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只等中七一畢業(yè)即可入學??墒撬现衅咧蛔x了一個月就自作主張退學出來工作了。她的想法很簡單:“我想出來玩兩年再去外國留學?!睒窐肥臍q時就曾作兼職模特,覺得工作之余拍拖、聽歌、看電影比讀書有趣多了?!拔矣泻脦讉€親戚是博士,整天搞研究,看上去悶死人了?!?/p>
連樂樂自己也沒想到,她這一干就是4年,一邊當秘書,一邊作模特,還雄心勃勃要進娛樂圈??墒乾F(xiàn)實教她體會到了學位的重要。她工作出色,很受老板賞識,待遇也不錯,同事們忌妒之余便說,她是被老板“看上了”,所以沒有學位也不要緊。而她一直向往的拍拖生活也不過是開心熱鬧一陣而已,并不完美。她本人也明白,有個學位選擇職業(yè)時自由度會大一些。
樂樂決定去加拿大讀書了,但一點也不后悔這4年的經(jīng)歷,因為她把現(xiàn)實世界看得比較清楚了,同時也更明確讀書的目的:“得學位永遠是第一位,我絕不會像其他學生那樣因為拍拖或玩而影響學業(yè)?!蹦菐啄甑拿貢柧氁矝]白費,起碼用速記抄筆記就快多了。
讀了一年十三班后,樂樂以平均90多分的成績進入大學,選了“大眾傳播”和“社會學”作為雙主修科。別人一年四五科,她則修六七科。為了一門必修課,她不惜每周花300多元“打的”去上課。總之她要以最好的成績最短的時間畢業(yè)。她給自己規(guī)定的最低成績是B,有一次得了C十,便一直耿耿于懷。盡管如此,樂樂并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她還有精力養(yǎng)狗、吃零食,和伙伴逛名牌店。
樂樂終于用3年時間以優(yōu)異成績畢了業(yè)。她覺得留學生活最大的收獲就是得了學位,擴大了眼界。
對于將來,樂樂沒有設(shè)想,“長遠計劃沒什么用,到時候再說吧。”畢業(yè)回港后,她想先作接待員,因為這差使可以“暫時不用腦子”,以后再找其他工作,不過也不會找特別累的工作,因為“玩和工作和家庭一樣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