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謂三
生命在于運動,而心臟病人常不得不懷著十分矛盾的心情對待它:運動量太小,怕達不到使人體受益的標準運動量;量大了,又怕惹“惱”7心臟,出現(xiàn)不測。近年來,運動醫(yī)學(xué)家積累了大量資料。證明一些低強度運動,是最適宜心臟病康復(fù)的運動形式。
太極拳是一種悠長徐緩的低強度運動。我國學(xué)者發(fā)現(xiàn),每天30分鐘、堅持30天的太極拳運動,能顯著提高人體內(nèi)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這種脂蛋白以其顆粒小、密度大、能自由進出動脈壁的特性,不但不會沉積于血管壁,還能把附著于血管壁、引起動脈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干凈,被認為是心血管的“保護神”。
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生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13000名男女進行了8年的運動量調(diào)查,藉以了解多大“量”的運動,才能有效地減少心臟病、癌癥和其他疾病。令人吃驚的是,死亡率最低的不是每日汗流浹背,進行體育鍛煉的運動健將,卻是從事小量運動的人群。
與此同時,美國運動專家對10224名男子和3120名女子所進行的歷時8年的運動量與健康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jié)論:在運動的人群中,從事輕松運動的人,反倒比每日“認真”運動的劇烈運動者早死率要低。
這一系列信息,對渴望運動健身又怕運動過量的心臟病患者,無疑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盡管流行病學(xué)資料對低強度運動的健身作用提出了大量佐證,因為以往對這種運動形式缺乏令人信服的測試手段,因而一直被人們投以猶豫的眼光。
低強度運動包括家務(wù)勞動、舒臂伸腰之類的小量、零星活動。為了給低強度運動的累積效應(yīng)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最近國外科學(xué)家發(fā)明了一種可以測試低強度運動量的機械測試裝置。這種戴在腰上的儀器里面有一個加速指示器和一個可以把加速情況轉(zhuǎn)化為微量電壓的小元件。這樣,肌肉運動情況就可以被儲存在電壓器中,最后通過計算機就可以看到佩戴者一天內(nèi)的累計活動量。人們發(fā)現(xiàn),所有小量多次進行的看來是不“起眼”的活動,都有十分可觀的運動量。
生命在于運動,并非一定要人們追求揮汗如雨般的劇烈運動。因此,有關(guān)低強度運動也健身的研究,無疑將驅(qū)散縈繞于心臟病人心頭的“想運動又怕出事”的種種困惑。有人曾以心臟為例,說心臟之所以“力大無比”不易疲勞,因為它再“忙”也要在舒張期偷閑小憩,其巨大效益與它善于間歇運動有關(guān)。這種類似的小量多次運動形式,實在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