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魯
“德”,不關乎功利?不然。
古“德”、“得”通。所以,“德”也是“得”。既為“得”,也就不是“失”。
我尋思,“德”是“得”,但并非“妄得”、“貪得”?!巴谩?、“貪得”于自然,自然會來報復;“妄得”、“貪得”于社會,社會會來懲罰……
《詩經·氓》一詩用“二三其德”來指責一痞子。何謂“二三其德”?就是俗說的“吃著碗里的,還想著鍋里的”,即“妄得”、“貪得”之徒。
馬克思說,任何關于無功利的“道德”說教,只不過是“虛偽欺人的江湖話”。透辟。
“德”也含“利”。但不以一己利侵天下利,不以眼前利侵奪長遠利,這樣來定義“德”,大概能擺脫“左”“右”兩邊的干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