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圖
《臺靜農(nóng)散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編后記》談及編輯之“緣起”,略云:得洪素麗女士主編的《一九八四年臺灣散文選》(臺北前衛(wèi)版),即為第一篇臺老先生的《有關(guān)西山逸士二三事》所深深吸引,“誦讀再三,回味無窮”。就此銳意窮搜臺老居臺四十年間的作品,而成就此編?!敖袷赖穆淙~”得以歸根故土,老先生當無任欣慰。
此編收入《龍坡雜文》全集及散見臺、港報刊的散文小品,凡四十五篇,篇末均以括號注明“原載……”。如,編者激賞的恬淡悠遠的《二三事》,即有“(原載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三日臺北《中國時報·人間》)”字樣,煞清。然,據(jù)陳漱渝先生《丹心白發(fā)一老翁——在臺北訪臺靜農(nóng)教授》介紹,臺老于一九八九年因創(chuàng)作《龍坡雜文》獲《中國時報》榮譽獎,今收入《散文集》后,竟然打亂了原集的編排,不成系統(tǒng),委實難明編輯之用心。
此外,《散文集》校勘欠精,令人嘆惋。如,《記王荊公詩集李壁箋注的版本》“李壁”,目錄、標題及正文,“璧”均誤作“壁”;甚至株連及“西山逸士”亦“當早奉壁”。又如,《輔仁舊事》憶鄧之誠(文如)先生,七、八行文字,人名、書名即有三處差錯。至于標點,失誤亦屢見。如,短短一篇《喬大壯印蛻·序》,以封面影印臺老精美之手稿校勘,《散文集》顯然有“當斷未斷”處。
讀書短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