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當(dāng)我黨中央關(guān)于抗美援朝的決策形成以后,即著手研究以什么名義出兵的問題。開始時,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研究,想用“支援軍”的名義出兵。他們決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見。
征求意見下達(dá)后,中國民主建國會領(lǐng)導(dǎo)人黃炎培即登門造訪,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同聽取了他的意見。
“有個問題要考慮呀。自古道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好打?!秉S炎培誠懇地說道。
“我們叫支援軍”,周恩來說,“支援朝鮮人民嘛?!?/p>
“‘支援軍,那是派遣出去的,誰派出去支援?國家嗎?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zhàn)?”
“哦,有道理!”毛澤東伸手從筆筒里抓起一支鉛筆,將“支援”兩字劃去,改成兩個大字:“志愿”。接著說道:“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zhàn)。不是國與國宣戰(zhàn)。我們是人民志愿的嘛。這是民間的事兒,人民志愿去朝鮮幫助朝鮮人民,而不是國與國的對立?!?/p>
周恩來興奮地作了一個手勢:“對,世界上有許多志愿軍的先例,馬德里保衛(wèi)戰(zhàn)就有各國來的志愿兵?!秉S炎培頻頻點(diǎn)頭;笑道:“師出有名則戰(zhàn)無不勝!”
(冰摘自《知識文庫》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