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發(fā)表了對時局宣言,提出了八項抗日救國的主張。
楊將軍在西安事變前首先提出對蔣實行“兵諫”的主張,發(fā)動西安事變時,楊部擔當了大部分任務。張學良將軍于12月25日送蔣介石回南京后即失去自由。在整個“西安事變”期間,楊將軍始終顧全大局,力撐西北危局,堅持釋放張學良的要求,堅持“三位一體”的整體利益,堅持發(fā)動事變的初衷,為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zhàn)作出了重大貢獻。
楊將軍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可以上溯到1923年,在榆林通過民主主義者、革命的教育家杜斌丞介紹,結識了陜西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魏野疇,以后在楊的部隊里就有了共產黨人的活動,1927年起建立了黨的組織。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在全國“清共”,“剿共”,楊依舊任用和保護共產黨人。有人問楊為什么任用共產黨人?楊說:“共產黨一不愛錢,二不怕死,為何不用?!蔽靼彩伦儠r,楊將軍在“止園”宴請彭德懷、賀龍、葉劍英、李克農、羅瑞卿等紅軍將領,作陪的有陜西省原教育廳廳長、楊的摯友李百齡。楊對李說:“你看,這些人都是當代英雄,可是蔣先生卻把他們當匪來剿。”
中共中央到達陜北不久,為了爭取與楊虎城將軍合作抗日,毛澤東、彭德懷于1935年12月5日寫信給楊將軍,派汪鋒送往西安,同楊面商。信中表示:“鄙人等衛(wèi)國有心,劍履俱奮,行程二萬,所為何來,既達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閣下一軍,聯(lián)鑣并進,則河山有幸,氣勢更雄,減少后顧之憂,增加前軍之力?!绾赏?,即祈派遣代表,前來蘇區(qū),商洽一切。”同時,南漢宸代表北方局派王世英到西安同楊將軍商談。1936年4月,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又派與楊有世交關系的王炳南回國,到楊部做爭取工作。1936年8月13日,毛澤東又給楊虎城復信,派張文彬送去,商談雙方建立秘密聯(lián)絡站和發(fā)展西北抗日救亡運動的問題。通過多次商談,楊將軍全面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對內戰(zhàn)、合作抗日的政治主張,雙方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西安事變爆發(fā),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南京方面,親日派打起討伐張、楊旗號,英美派則力求和平解決,出現(xiàn)“戲中有戲”的暗斗;地方實力派態(tài)度不一,社會輿論紛紜;英、美帝國主義國家在南京和西安之間進行調停;蘇聯(lián)則產生了嚴重的誤解。中國共產黨表示積極支持張、楊兩將軍,派出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同志前往西安,與張、楊結成三位一體的領導核心,逼蔣抗日。經過談判,終于使蔣介石在事變的最后時刻,接受了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的主張。
楊將軍經歷長期復雜的斗爭,政治經驗豐富,對蔣的本質認識較深。他一直認為:“蔣介石這個政治流氓,中國任何軍閥包括我們在內,都‘纏不下(陜西話:對付不了),哪一個不失敗在他手里,只有中國共產黨才夠得上蔣的敵手?!睏顚θ绾畏攀Y,認為必須仔細考慮,不能輕信所謂“人格擔保”,放蔣必須三方面取得一致的意見。12月25日下午,張學良沒有經過商量就釋放蔣介石,通知楊為蔣送行。楊到達時,蔣已出來上汽車,楊不好在蔣面前同張爭執(zhí),只得陪張同去機場。上機之前,張學良用紅鉛筆寫了一個手令,命令楊虎城代行他的職權,他送蔣回南京。等周恩來聽到消息趕到機場,飛機已經起飛了。
放蔣的消息立刻傳遍全市,人人驚訝。杜斌丞說:“這簡直把革命當兒戲,孺子不可教也?!币恍┸姽匐p手抱頭,一言不發(fā);有人拍桌頓腳,痛哭流涕,一個個對沒有作任何解釋和說明的情況下突然放蔣,感到氣憤,沮喪,對張學良送蔣介石去南京,更是困惑不解。
蔣介石回到南京,繼扣留張學良之后,又威逼楊虎城辭職,出國“考察”。當楊將軍乘坐的輪船行駛在太平洋途中,抗日戰(zhàn)爭就全面爆發(fā)了。
1937年6月,楊將軍離開西安,到了上海,準備出國。當時在上海的何香凝女士會見了楊將軍夫婦及其長子楊拯民。
何香凝女士在住所的樓梯上迎接楊將軍,因為她腿腳不好,下樓困難。會見時,何女士說,她把自己的衣服都送給蔣介石了。“九一八事變”時送去一套,“一二八事變”時又送一套,“何梅協(xié)定”簽訂,再送一套,凡是逢蔣介石對日本屈辱的事,何女士就送一套女人的衣服給蔣,諷刺蔣不配做個男子漢。何女士說,她把衣服都送掉了,可是蔣還無覺悟。
何女士表示她很贊成西安事變提出的八大主張,贊成放蔣,她對楊將軍充滿了敬意,送了兩部畫冊給楊,在畫冊上題上上下款。會見約有三個小時,何女士還親手做廣東菜請楊將軍一家用餐。楊將軍在告別何女士回住所的路上,對兒子拯民說:“何女士有學問,有氣節(jié),是值得我尊敬、學習的巾幗英雄。”
世上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1937年5月27日,楊虎城準備出國、離開西安的這一天早晨,部隊、學生、市民紛紛自發(fā)到機場歡送,一路高呼“擁護八大主張”;“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群情激昂,氣氛悲壯,這是為楊將軍送行,也是對南京政府的抗議。
楊將軍被迫出國剛剛七天,抗日戰(zhàn)爭便爆發(fā)了。他在船上致電南京,表達抗日的迫切心情,要求歸國參戰(zhàn);但是蔣介石卻要他在國外繼續(xù)進行所謂“考察”。楊將軍在國外的五個月時間里,足跡遍歐美各國。他利用這一出國機會進行抗日宣傳,并通過宣傳對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做了許多工作。楊將軍說:“我得罪了一個蔣介石,卻振奮了千百萬愛國人士。只要全民奮起,抗日救國,我死而無怨。”
1937年7月25日,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一些教授,邀請楊將軍座談。有人提出:“中日兩國多次發(fā)生沖突,中國政府何以不請求國際聯(lián)盟或海牙國際法庭仲裁,卻一定要訴諸武力呢?”楊巧妙地反問他:“如果貴國的加里福尼亞州遭到侵占,不知各位的心情怎樣?當年華盛頓總統(tǒng)武力抗英,受到貴國人民的熱烈擁護。我看不訴諸武力,只靠談判,恐怕貴國今天不會成為獨立自主的共和國吧?”還有人提出,西安事變扣蔣,是否一種犯上作亂?楊將軍回答道:“如果說我們犯上,那么不知諸位對克倫威爾如何評價?是否要把這段歷史重寫一下?”
1937年10月間,楊將軍先后收到幾個電報。宋子文來電說:“值茲全國抗戰(zhàn),各方同志均紛紛集合,共赴國難。吾兄雖未奉電召,弟意宜自動返國?!蓖醣蟻黼娬f:“請立即返國抗敵。”在歐洲的原十七路軍的一些人,分析形勢,多數(shù)人認為楊目前不宜立即回國,需一方面看形勢發(fā)展,一方面征詢國內有關方面的意見,然后再定行止。也有一些人主張楊立即回國,為抗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但又擔心楊回國安全沒有保障。楊將軍經過考慮,決定馬上啟程。他說:“我們發(fā)動雙十二事變是為了抗日,現(xiàn)在國內全面抗戰(zhàn)已起,如我們仍逍遙國外,實無臉面對中國人民。至于我回國之后,不管蔣介石怎樣對待我,我絕不后悔,只要問心對得起國人,死何足惜?”
1937年11月30日,懷著一顆舍身報國之心的楊將軍一踏上祖國的土地,就遭到蔣介石囚禁,從此過著長達12年的鐵窗生活,受盡國民黨特務的凌辱和折磨。蔣介石先后派要員親信對楊軟硬兼施,威脅,誘降,勸楊“悔過”,揭發(fā)共產黨的“欺騙”,楊將軍大義凜然,堅定拒絕。1943年楊將軍老母棄世,于右任等人請求蔣介石放楊奔喪,蔣就是不放,以后,楊妻謝葆真不堪摧殘,病逝獄中。中國共產黨不斷積極設法營救楊將軍,俱未能成功。1949年9月重慶解放前夕,民族英雄楊虎城將軍和他的次子、幼女被秘密殺害于中美合作所,犧牲于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之下。
(原載《共鳴》1990年第2期任真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