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原作“厲精為治”,出自《漢書·魏相傳》。
公元前74年,大將軍霍光迎立劉詢?yōu)闈h宣帝。由于當(dāng)時宣帝年幼,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決定,漢宣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霍光雖然大權(quán)在握,霍氏一門雖然已封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霍顯卻不以此為滿足。她為了使自己的小女兒成為皇后,竟勾結(jié)御醫(yī)淳于衍毒殺許皇后。霍光為了避免殺身大禍,利用職權(quán)袒護了淳于衍。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當(dāng)時的御史大夫魏相根據(jù)歷史的教訓(xùn)和霍氏家族驕奢放縱的情況,建議漢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權(quán)力,為漢宣帝所接受。后來,霍顯毒殺許皇后的事,也逐漸被張揚開來,傳到漢宣帝的耳朵里,因此,宣帝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罷免了霍氏三侯。同時,對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即拜他為丞相,封他為高平侯。這引起了霍氏對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便陰謀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殺死魏相,然后廢棄漢宣帝,漢宣帝知道消息后,立即采取行動,先發(fā)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漢宣帝開始親自處理朝政。他決心革除弊政,振奮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親自聽取大臣們的匯報和請示,根據(jù)不同的職位對他們的工作逐個地加以考察,以便了解他們是否稱職。(原文是:“宣帝始親理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在魏相的配合下,國家又興旺起來。漢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先衰敗的西漢王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
人們引用“勵精圖治”這個成語,是指奮發(fā)振作起來,力求把國家治理好,把事業(yè)大大向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