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聲
兒童活動力強,戶外活動多,而且常在一起嬉戲、打鬧,又不大懂事,容易發(fā)生眼外傷、鼻出血,骨折等,當孩子發(fā)生這些情況時,家長常常驚慌失精,甚至采取了一些錯誤的做法;
有的看到孩子眼睛受傷,就趕快用手緊壓孩子受傷的眼腑,抱著孩子往醫(yī)院里跑……
有的見到孩子鼻子出血,就讓孩子把頭仰起來,認為這樣血就不會從鼻孔流出來……
有的一見孩子發(fā)生骨折,扶起孩子就往醫(yī)院里送,或者把露到體外的骨折端送回去,還往傷口上涂紅藥水,撒止血粉,甚至抹煙絲、火柴磷粉、香灰等
所有這些自作主張的“處理”,看起來似乎無可非議,實際上卻幫了倒忙,甚至造成嚴重后果。那么,遇到上述情況,應該怎么辦呢?現(xiàn)在分述如下。
跟外傷跟外傷可分為爆炸傷、穿通傷、頓挫傷、化學傷等幾種。爆炸傷,較常見的是鞭炮炸傷,穿通傷,常見的有刀子、剪子、針、鐵釘、鐵絲、碎玻璃等劃傷或刺傷,頓挫傷,如彈弓、木棍、竹竿、石塊、瓦片、磚頭等對眼睛的撞擊;化學傷,常見的有石灰,水泥、氨水等對眼睛的燒傷。
孩子的眼睛一旦受了傷,在場的家長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如果是眼球受傷,千萬不要用手去壓,可用干凈的軟布、小毛巾等輕輕蓋上,以免由于壓迫眼球,使眼里的組織從傷口擠出來。2,如果是眼球里邊出血,應讓孩子采取半臥位,頭抬高,雙眼輕輕閉合,千萬不要再走動或做劇烈活動。若是眼皮、周弓的皮膚劃開了口子,出血不止,可用干凈的手絹或布塊壓住傷口,制止出血。3,如果是石灰、氨水等化學物質(zhì)濺到眼里,一定要立刻用大量清水充分地沖洗眼腑。因為這些化學物質(zhì)可造成眼球嚴重的化學燒傷,如能及時沖洗干凈,對眼睛的損害就小得多。千萬不要忘了沖洗就抱著孩子往醫(yī)院跑,而耽誤時間,使傷勢加重。經(jīng)過上述處理后,趕快把孩子進到醫(yī)院去,越早越好。更重要的是,平時要教育孩子,避免眼外傷。
鼻出血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常見有:1,鼻外傷、用力挖鼻孔或擤鼻涕,引起鼻出血;2,鼻子里有異物,容易損傷鼻粘膜而引起出血,3,鼻粘膜過分卡燥,容易裂開而引起出血,4,各種原因引起鼻腔血管擴張、充血或粘膜糜爛而致鼻出血;5,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風濕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或缺乏某些維生索等,都可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多半發(fā)生在鼻中隔(即兩個鼻孔之間的隔膜)前下方,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幾點措施:1,用拇指和食指捏緊兩側(cè)鼻翼稍上一點的地方(即鼻翼報部),可以止血,2,用手壓住“人中”穴(即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處),這里有一條動脈血管通向鼻腔,因此用這個辦法也可初步止血;3,用自來水或井水浸過的濕涼毛巾敷在鼻部周圍,也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4,用消毒棉花滴上幾滴0.1%腎上腺索或滴鼻的麻黃素藥液,塞進出血的鼻孔,幾分鐘即能止血。小孩鼻出血時,千萬不要叫孩子把頭仰起來,這樣雖然可使血不再從鼻孔流出,但血容易從后鼻孔倒流進口腔而發(fā)生危險。如果孩子反復鼻出血,或出血量較大,應及時去醫(yī)院診治。
骨斬孩子一旦發(fā)生骨折,家長不要慌張,應該做這樣幾件事:1,要注意觀察有沒有大量出血的征象。因為骨折端經(jīng)常會刺傷血管引起大出血。對這種出血,可用止血帶止血,如果是上肢出血,可扎在上臂上1/3處,如果是下肢出血,則扎在大腿的中上1/3處。但要記住,如果從現(xiàn)場到醫(yī)院的路程比較遠,要每隔1小時左右把止血帶松一松,不然會造成肢體缺血壞死,其后果不堪設想。2,千萬不要把折斷的骨端送回去,因為暴露在體外的骨折端已污染上各種細菌,如果未經(jīng)處理就送回去,容易發(fā)生感染。也不要往傷口上涂紅、紫藥水或撒磺胺結(jié)晶以及各種止血藥粉,更不允許往傷口上抹煙絲、火柴磷粉、香灰等。因為這樣做,不僅會給醫(yī)生的處理帶來許多麻煩,而且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最好的辦法是,找一盆干凈的清水,沖去傷口上的臟東西,再用一塊干凈的濕紗布蓋住傷口即可(不要用棉花)。3,要注意搬運方法。一般來說,四肢骨折時可以輕輕地把孩子搬上木板擔架,使受傷肢體放在穩(wěn)定而且不會受到擠撞的位置上,然后送往醫(yī)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是從高處跳下摔傷的,很可能發(fā)生脊椎骨骨折(常發(fā)生在第五、第六頸椎骨或第十二胸椎骨和第一腰椎骨),這剛應嚴禁病兒走路,彎腰等任何活動,也不準家長攙扶、抱持病兒或用軟擔架抬孩子。因為這樣做,會使折斷的脊椎骨刺傷脊髓而引起截癱,造成孩子終生不幸。應找一塊門板或木板擔架,放在病兒身旁,在保持受傷部位安穩(wěn)的情況下,輕輕地將孩子側(cè)身移滾至術(shù)板上,并讓病孩扒著,然后用寬布帶將病孩固定在木板擔架上,及時送往醫(yī)院檢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