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
《越史叢考》為四川大學教授蒙文通遺著,一九八○年蒙默整理,一九八三年始由人民出版社印成。這本書的著作原因,完全是為越南陶維英所著《越南古代史》(一九五九年科學出版社中譯本,一九七六年商務(wù)印書館重印)而發(fā)。著者一開始即寫明:“陶維英《越南古代史》,近世論越史之名著也,于此竟謂‘春秋戰(zhàn)國時代以前,當另外一個大族(漢族)占據(jù)著黃河流域的時候,而越族即占據(jù)著揚子江以南整個地區(qū),歧義殊說,異乎平素所聞未有甚于此者。然而,核之載籍,羌非故實?!?/p>
本書出版后已由陳玉龍在一九八三年第四期的《歷史研究》上加以詳細介紹,對其學術(shù)價值作了肯定的評價?,F(xiàn)在寫這個讀書筆記似已不大必要,而且我對民族史也屬外行。但既然花了些時間去讀這本書,也還不至浮光掠影,而是受益不淺。
一、首先感覺到作者作為歷史學家,自有一種歷史的責任感,有必要把這個問題,越族是怎么一回事,弄清楚。作者的學術(shù)水平完全足以擔當這個責任,把這一繁難的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也把國際上一些史學家(包括法國越史學家)對這一問題的奇談怪論,引證翔實地一一加以駁倒。從中國民族而言,這就不單純涉及到一個越族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中國民族的整體的問題。因此,作者這本書自然具有現(xiàn)實的時代意義。他不是為歷史考證而考證,不是抽象的考證,更不是炫耀博學的考證。在著筆時,他必然懷有維護中國民族崇高利益的歷史學家的責任感。
二、當然,作者無疑是一位博學的史學家,他旁征博引來確立自己的論點。原書沒有附參考書目,現(xiàn)擇要列舉如下:《呂氏春秋》、《漢書》、《史記》、《荀子》、《淮南子》、《山海經(jīng)》、《戰(zhàn)國策》、《后漢書》、《世本》、《國語》、《左傳》、《水經(jīng)》、《路史》、《說苑》、《文選》、《方言》、《越絕書》、《吳越春秋》、《逸周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三國志》、《讀書雜志》、《太平寰宇記》、《嶺外代答》、《周禮》、《日知錄》、《觀堂集林》、《韓詩外傳》、《尚書外傳》、《楚辭》、《竹書紀年》、《韓非子》、《墨子》、《華陽國志》、《風俗通義》、《博物志》、《魏書》、《宋書》、《北齊書》、《初學記》、《通典》等。這些書即是作者自稱“核之載籍”的載籍。
三、他對陶著所進行的辨訛考誤,使事不蔓不枝,論證有憑有據(jù)。本書敘述方法從辨駁上講,氣勢極盛,寸步不讓;而行文則態(tài)度雍容,不肆意氣,完全根據(jù)歷史事實,足以服人。在進行辯論,引用中國古籍時,如發(fā)現(xiàn)古史中互有歧義的地方,深入分析,以正確的記載,糾正了不正確的記載,從而恢復(fù)了歷史的真實性。
四、蒙文通教授對越史的考辨,基本上是他所說的“核之載籍”,即使用中國古史的各方面的文字資料,加以審議,來證明陶著的錯誤。其實,近若干年來,長江以南的考古發(fā)掘,在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特別在江蘇、浙江、福建,無論是新石器時代,或者春秋戰(zhàn)國時代,秦漢時代,沒有一處、一物,可以證明是陶著所擬定的越族文化的存遺,更不要說一個帶普遍性的越族文化的存遺了。越王勾踐劍有見于楚墓者,其錯金銘文文字一如中原,沒有民族的特殊意義。一九八一年紹興越墓(306)發(fā)掘有束發(fā)于頂?shù)男°~人二,也只是戰(zhàn)國時浙江越族的典型,并無長江以南的普遍意義(見一九八四年《文物》第一期)。至于云南、廣西的考古發(fā)掘,如銅鼓之類,則和越南鄰區(qū),因而有相類似的古文化遺存,是另一回事。只能證明這是西南民族的普遍性,而不是為越南民族所專有。
五、這本書沒有自命為愛國主義的著作,在敘述中也沒有侈談愛國主義,而前后十二節(jié)卻始終貫串著愛國主義的精神。作為史學著作,在涉及我們民族和國家歷史和現(xiàn)實利益時,作者本人既要有歷史感,也要有時代感。就歷史談歷史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當然,就歷史而談歷史的純學術(shù)性的著作,也不是不可以的。但作為一個史學家,當涉及到民族和國家利益時,總不能視若無睹。譬如香港問題,就其現(xiàn)狀和前途而論,是政治家、外交家的問題,但就其成因和結(jié)果的殖民主義而論,則是史學家的問題。譬如“柳條邊”,蘇聯(lián)史學家喋喋不休的認為這就是清人的邊界,柳條邊以外,非清人所有,意即非中國所有。這難道不是對中國史學家的挑戰(zhàn)嗎?譬如長城問題,蘇聯(lián)史學家也喋喋不休的認為這就是中國的邊界。孟姜女哭長城,這是文學家的問題;作為古建筑,可以登高遠望,這是旅游家的問題。但究竟是不是中國邊界?則是中國史學家的問題,用中國外交部的文件來代表史學家的辯論是不恰當?shù)?。類似這樣的問題不少,史學家不能躲避。
蒙文通教授這個《越史叢考》之所以好,就好在這里。抽象的愛國主義是沒有的。
(《越史叢考》,蒙文通遺著,一九八三年九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0.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