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克安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日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卷本的《中國百科全書》,開本22×26公分,492頁,價18.50鎊。這是繼一九七八一一七九年美國出的《今日中國百科全書》之后,多年來第二部用英語寫的關(guān)于中國概貌的辭書。前面這本只收現(xiàn)況材料,目的在幫助美國人同中國進行交往;現(xiàn)在介紹的這本則既有廣度也有深度,是一本有一定學術(shù)水平的有用的工具書。
《劍橋中國百科全書》由英國利茲大學中文系主任布賴恩·胡克主編,延請英、美、澳、加、德、日等國學者六十九人分寫條目,每條注明作者,文責自負。因此全書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觀點。序言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院王賡武教授撰寫,題為“中國的中國特色”,以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強調(diào)所謂“中國特色”(Chine-seness)是以儒教和理學為基礎的,認為解放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取代了儒教,“中國特色”的前途不明。這大概是西方研究中國的大多數(shù)學者的觀點吧。
這書的編法看來是費了一番斟酌的。全部篇幅大致平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章:土地和資源,居民,社會;這里介紹地理、交通、經(jīng)濟、人種,社會結(jié)構(gòu)、法律、教育、醫(yī)藥、體育和游戲,是中國情況的一個橫剖面。
第二部分題為“中國的延續(xù)性”,介紹全部中國歷史,抓住重要的人和事,分條目寫。例如明朝這一段,有下列條目:朱元璋叛亂、洪武皇帝、永樂皇帝、兩京、鄭和、大學士制、宦官、里甲和保甲制、官紳和考試制度、納貢和貿(mào)易、蒙古戰(zhàn)爭、日本外交貿(mào)易和???、嘉靖和萬歷朝、商屯、徽州和山西商人、一條鞭、景德鎮(zhèn)、天工開物、本草綱目、王陽明、東林書院、利瑪竇、李自成叛亂。每條有相對的獨立性,條目之間容許一定的時間錯落和重疊,既發(fā)揮了百科全書體例的靈活性,又可以連貫閱讀。
對于中國的近代史,總的說來這部百科全書承認這是“不平等條約的一百年”(237頁),又說累積到清末多達五十個的條約口岸是“外國帝國主義的象征,經(jīng)常提醒著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244頁)。但有時卻流露出一種不公正的腔調(diào),如說林則徐在廣州扣押和追捕販賣鴉片的英商,是“非正義和侮辱人的行為,不能不受到懲罰”(236頁)。書中還過高估計了一九四三年一月美、英等宣布廢除舊的不平等條約一舉的意義,說這“恢復了中國的充分權(quán)利”(266頁)。其實轉(zhuǎn)眼間美國不是又和國民黨政府簽了新的不平等條約,而且舊的和新的不平等條約的陰影不是到今天也還存在嗎?
書的護封上寫道,“各位諮詢編輯確保了這是一本可靠的、權(quán)威性的和客觀的書。觀點既不親共,也不反共……”。應該說,他們總的態(tài)度確是謹慎的,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新中國各方面的成就(不過有的材料欠新,如工業(yè)生產(chǎn)數(shù)字只到一九七八年為止,八十年代農(nóng)業(yè)和教育政策上的大進步也未能收入)。但個別撰稿人有為美國和國民黨隱諱的傾向,例如解放戰(zhàn)爭時國民黨政府的潰敗,原因之一是它的貪污腐化,這是人盡皆知的。但有位撰稿人卻不這樣說,而是說由于共產(chǎn)黨政府方面“沒有廣泛的貪污腐化”。他不得不承認美國在中國內(nèi)戰(zhàn)中對國民黨政府提供了武裝和財政支援,卻又說,“不過沒有達到國民黨人所要求的程度”。多么地委婉曲折?。?/p>
在史實的挑選方面,也有一些問題,例如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一部分的八年抗日戰(zhàn)爭,究竟中國人民受了多大損失,作出多少貢獻,以至最后中國政府對日本采取什么樣的政策,結(jié)果才訂了和平友好條約——這樣大的事,并沒有寫;另一方面,卻寫了不算短的一條國民黨的所謂“新生活運動”。這不能不說是喪失比例感吧。
第三部分也包括三章:思想和知覺,藝術(shù)和建筑,科學和技術(shù)。第一章內(nèi)容有哲學、宗教,文字、文學、音樂、烹調(diào)、計時、度量衡等,比較雜。這部分收集的材料不少,特別是傳統(tǒng)方面的較多。
本書的印刷、裝幀和索引、參考書目都很好。插圖多數(shù)也不錯,但有的圖未注明年代和地點,易引起誤解,有兩幅上面有中國字的照片被印反了,未免是個缺點。
從這本百科全書,我們可以看到,西方一大部分研究中國的學者,態(tài)度是認真的,工作是勤奮的,對于中國人民優(yōu)秀的成就他們是愛護的,對于中國人民的進步他們是同情的。他們治學的方法和成果,也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至于他們對中國事物和歷史的解釋,則由于觀點不同,或由于某些人不同程度的偏見,總不能和我們完全一致,也不能強求它一致。我們自己也應該編幾種這類介紹中國的辭書,內(nèi)容要更扎實,更準確,更及時,更有權(quán)威性。這樣才便于和他們進行交流,促進對中國的共同研究。
(The Cambridge Encyclopadiaof China.Ed. by Brian Hoo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9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