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又是世界上的一個大國。歐美人士都想到此暢游一番,親自登上從月球可以看得見的長城;如有可能再進一步探索中國的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墒?,由于中文繁難,中國和西洋之間被一重語文的簾幕隔開,只能朦朧窺看,無法清晰透視。
安子介先生的新著《學習漢語》(英文書名《打開中文之謎》)是一部給成年外國人學習中文的自學書,用英文解釋中文。嘗試揭開這個語文的簾幕,用他自己設計的新方法,使成年的外國人自學中文,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想學。
安先生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如果我的理解不全是瞎子摸象,他的新方法有如下的特點。
第一,從“漢字”入手學習漢語,而不是象現(xiàn)在流行的那樣先學口語,再學漢字。這個學習方法對成年的外國人最為合適。為什么呢?因為,外國人有急于窺探漢字奧秘的心理。先學口語,學了好久還沒有進入漢字的迷宮,好比只能游覽西洋風格的上海外灘而遲遲不能來到北京瞻仰故宮,成年的歐美人士是會失去耐心的。從“漢字”入手學習漢語,要解決一個難題:不使?jié)h字的神秘性嚇退讀者,而要“打開”它的神秘性,使讀者欣然看到迷宮是有門可進的。安先生以170個常用的部首作為第一把鑰匙,使讀者知道,漢字雖然以萬計,書寫現(xiàn)代漢語有5888個漢字也就夠用了,而這些漢字是由為數(shù)不很多的部首和構(gòu)件組成的,掌握了這第一把鑰匙就能提綱挈領地處理漢字。他首先使讀者熟悉漢字的面貌,消除望而生畏的心理,增進學習的意愿。這第一步就是愉快的一步。
第二,把握住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特點。漢字都是單音節(jié)符號,可是現(xiàn)代漢語的極大多數(shù)語詞是雙音節(jié)的。外國人看到漢字都是單音節(jié)的,誤認漢語是單音節(jié)語。這個誤會往往嚴重地妨礙了外國人學習漢語。安先生自始至終把握住“雙音節(jié)”的特點,使讀者了解單個漢字的原義以后,以“詞”為單位學習漢字的引伸意義。這樣,避免了學習漢字而脫離漢語的老毛病,使讀者收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第三,書中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安排可以說是妙不可言!許多材料是從古代名著中來的,經(jīng)過翻譯和解說,中國的古代文化就重新活躍在今天的紙上了。這些材料引導讀者踏進中國的文化殿堂,了解到漢字溝通古今的特異功能,以及中國人的智慧和幽默是何等高超。這正是歐美人士所最感興趣的。
第四,這部書用英文解釋中文,是一部英文書。安先生的英文寫得那么流暢活潑、生動有趣,讀者一路看下去,好象在看一本游記(一本“阿麗思漫游中文奇境記”),忘記了漢字和漢語的繁難,忘記了五大冊的卷帙浩繁。這是受到歐美人士歡迎的秘訣之一。
安先生用一九五八年公布的“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注音工具。他認為,這套字母比威妥瑪(Wade-Giles)方案好,但是西洋人要學一下漢語輔音字母的發(fā)音,不能用讀英文的方法來讀漢語拼音。
安先生重視把中國古代文化介紹給歐美人士,但是他決非厚古而薄今。他對文字具有進化觀點。他不否定簡化字,他甚至主張把最常用的“的”字簡化一下。他還主張把中文按“詞”分寫,在詞與詞之間留個空格,如同西洋文字那樣,好叫讀者一看就知道詞的起訖,不必在閱讀時候作分詞的摸索。
要討論這樣一部五冊巨著的優(yōu)缺點,這里的短評只能說是蜻蜒點水,還可能沒有“點”到點子上。希望這部新書的出版,能引起國內(nèi)對如何對外教學漢語和漢字,進一步深入研究。
(《學習漢語》,安子介編著,香港Stockflows有限公司一九八二年出版,共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