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____編號:____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抱”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fā)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fā)”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句。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jié)于頭頂,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jié)的意思。
童齔:齔(chèn),《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巴Z”,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p>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了十五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及笄”即年滿十五的女子。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叭豕凇奔茨隄M二十的男子。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六十歲了。
古稀:古代人活到七十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笕司投嘁来嗽?,稱七十歲為“古稀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耄?!瘪?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卑焉厦鎺追N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
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zhuǎn)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yǎng)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養(yǎng)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
(摘自《年輕人》198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