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平
近年,書店時有不同注本的《三十六計》出售。
《三十六計》發(fā)現(xiàn)于四十年代,原書無序言,尾跋也不全,不知成書何時,也不知作者名姓;它不見于歷代兵志著錄,也不見于《四庫全書總目》,看來確如該書所自稱,是一本在古代鮮為人知的“秘本兵法”。
《三十六計》的文句較粗糙、拼湊,所引書籍為一般常見書目,文中無將帥、君臣等字眼,語氣多有“全師避敵”、“兩大之間”、“共敵不如分敵”等口吻,不似從某一君主角度來審時度勢,也未講用何種將帥來贏得戰(zhàn)爭勝利。可見,它并非出自名兵家之手,也非出自皇家將帥,很可能是農(nóng)民起義軍的一部軍事口訣教材。這也間接說明了《三十六計》長期不達于統(tǒng)治階級上層,不見于經(jīng)傳的原因。
《三十六計》,每計都有一個名稱,而這名稱也就是每篇正文及“按”的標題。正文構詞古奧,標題卻分外通俗,并且許多標題的含義與正文內(nèi)容很不一致,有的甚至是漠不相關的,說明是后人為了便于傳授、記憶和運用,加上去的,更可能是農(nóng)民革命軍中某個人或某些人加上的,因為采用這種民間口頭成語,容易為一般農(nóng)民所接受。
(摘自1983年4月24日《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