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戰(zhàn)線》(一九八一年第四期)發(fā)表趙冬垠寫的書評,文章認為,李著“把康德哲學的體系的輪廓描述了出來”。這“是一大功績”。有了李著,再去讀康德的書,“就會有一種有了頭緒的感覺”。
文章認為,康德哲學主要由認識論、倫理學、美學三部分組成。李著正是把著重點放在體現(xiàn)這三部分思想的三大批判著作上?!袄钪敿氄撌隽丝档抡J識論以及包含在《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中的幾乎全部主要命題的論點”,并“看出了康德哲學中許多在哲學史上起過作用的、合理的、獨創(chuàng)的見解”。比如,作者不僅“指出了存在于康德哲學中的健康的唯物主義成份”,而且特別指出“康德哲學區(qū)別于他以前的斯賓諾莎、法國唯物主義和他以后的黑格爾哲學的特點,即在于康德哲學的核心、出發(fā)點和基礎是社會性的‘人”?!耙陨鐣摹藶橹行膩砜紤]認識論與倫理學問題,這在哲學史上是康德所做的一個新的探索,也是他的許多創(chuàng)見之所由來”,“指出這一點”,是李著的“獨到見解”。
文章認為,康德哲學與休謨哲學有著直接的關系,李著對此雖有談及,但未“加以論述”,“這也許是敘述方法的缺點?!?炎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