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山
牛頓在彌留之際,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我不知道世界上的人對我的觀感如何;不過,以我自己看來,只不過象一個孩子,在海濱嬉戲,時常拾到一塊較平常光滑些的石子,一個較平常美麗些的貝殼,聊自賞玩,至于真理的大海洋則在我的面前完全未被發(fā)現(xiàn)?!边@里,固然包含著科學家的自謙的成分,卻也講出了一個重要的哲學道理。
牛頓對科學的貢獻是舉世公認的。僅物理學方面來說,他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古典力學理論體系,開創(chuàng)了一個“牛頓時代”。牛頓力學定律正確地反映了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三大運動定律迄今在科學技術上諸如設計機器、汽車、輪船、飛機及高層建筑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有效地應用于計算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的運行軌道以及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的運行軌道,它甚至可以使人們分秒不差地預報百余年后在地球上某處能夠看到的日、月全食的時間。牛頓力學的真理性是無庸置疑的。
那么,把牛頓的力學理論奉若神明,看作是完美無缺的“絕對真理”,行嗎?不行的。十九世紀末,一系列新的發(fā)現(xiàn)和新的實驗事實向牛頓古典力學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出現(xiàn)了牛頓力學無法解釋的難題。那時,有一些頭腦比較僵化的老科學家企圖對牛頓力學體系作一些修改補充,以維護牛頓力學的“絕對權威”。然而此路不通。可喜的是,科學家的隊伍中出現(xiàn)了一批新秀,他們大膽地對牛頓力學提出懷疑。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就是這些新秀中的佼佼者,他認識到要解決新實驗事實同舊理論的矛盾,就得對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進行根本性的改革。1905年,他的狹義相對論問世,打破了以往被看作天經(jīng)地義的絕對時空觀,采用了相對的概念,導出了相對論力學和相對論電動力學,提出了包括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在內(nèi)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奠定了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真理的相對性,它表明,任何科學真理,哪怕象牛頓力學那樣完備的理論,都有它的適用范圍,不可能包羅萬象。那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否就達到了頂峰?非也。牛頓力學碰到的麻煩,不是獨無僅有。它是真理存在和發(fā)展的正常現(xiàn)象,并非牛頓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錯誤。愛因斯坦向前推進了牛頓力學,可是,并沒有把牛頓力學根本推翻,而只是限定了牛頓力學理論體系的界限。任何真理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觀內(nèi)容,不可抹殺,所以說,它是絕對的;任何真理又都有一定的范圍,一定的界限,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所以說,它是相對的。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不可分割的。把絕對真理比作長河,每一個相對真理就是這個長河中的水滴。絕對真理是相對真理的總和。認識總是從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不斷發(fā)展、深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