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鶴聲
癤腫是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成年人和兒童,由于天氣炎熱、皮膚不清潔;或者患有貧血、糖尿病、消耗性疾病、搔癢性皮膚病,或者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藥物,致使身體抵抗力下降,一旦病菌感染就容易生癤子。
癤子好發(fā)于易受外傷或摩擦的部位,如頭、面、頸或臀部,背部或四肢也可發(fā)病。癤腫如果發(fā)生在靠近口鼻部位,注意不要擠壓,因為這里的血管與頭顱內的血管相通,擠癤子容易使病菌隨血液流進顱內,嚴重者甚至威脅生命。其他部位如果癤腫很多,也會產生怕冷、發(fā)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嚴重時還會引起敗血癥或并發(fā)腎炎。所以,也不要小看癤腫。
治療方法:初期紅腫浸潤不顯著時,可以在癤腫局部涂搽8%碘酒,每天2~8次;或敷貼獨角蓮膏藥。浸潤顯著時,可做3%硼酸溶液熱敷,或用20%魚石脂軟膏,甚至用純魚石脂敷貼,每日換藥一次。癤腫軟化,摸上去有波動存在時,應切開排膿;必要時放置紗布條引流。有潰瘍時,先用植物油如麻油、菜油等清潔創(chuàng)面,再敷貼抗菌素軟膏。此外,局部照射紫外線、紅外線或超短波等,療效也滿意。
如有全身癥狀,則酌情選用磺胺類或抗菌素藥物。對嚴重反復發(fā)病者,可皮下注射自家茁苗或多價葡萄球菌菌苗,每周2~3次,每次由0.1毫升開始,逐漸增至1毫升為止,10次為一療程。此外,自血療法或皮下輸氧也有效。
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禁忌刺激性飲食,如酒、辛辣食物等,少吃甜食。如有其他疾病應同時治療。
預防癤腫:要消除上述發(fā)生癤腫的病因。講究個人衛(wèi)生,不要接觸病人使用過的污染物品(這些用品可以強烈日光曝曬或煮沸消毒);身上已生癤子,可以在附近的皮膚上用5~10%樟腦酒精或75%酒精涂搽,以防止癤腫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