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平等
小金的知識表
上??p紉機二廠涌現(xiàn)出一批有志青年,在團委書記金漢民的帶領下,勇敢探索現(xiàn)代化管理,在試驗“彈性工作體系”、制定“作業(yè)指導書”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
小金到底有哪些特長呢?
常常會得到肯定的然而又是各不相同的回答:
團委副書記小宋稱他有顆“哲學頭腦”;
一班小秀才欣賞他的文學修養(yǎng)與寫作才能;
體育愛好者說他游泳、網(wǎng)球都有兩下子;
小畫家小胡覺得小金是他美術繪畫的“知音”;
廠里那批企業(yè)管理的探索迷卻認為,小金最大的特長就是熟悉管理知識。
這真是一個令人好奇的謎!
讓我們還是用小金自己探索的經歷來解開這個謎底吧!
“舞臺”就在腳下
1978年盛夏一個悶熱的傍晚,小金收到北京電影學院來函。
金漢民同志:
關于你想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一事,因你的年齡已超過招生簡章所規(guī)定的年限,經我們研究,不能予以報考。
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組
小金看著,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茫然感。團委書記的工作自己一向是認真去做的,可現(xiàn)在已經27歲了,明天還能有些什么作為呢?
小金不是一個能輕易被感情壓倒的人。他依然認真地從事共青團工作。
可是他發(fā)現(xiàn)青年似乎變了,變得不可捉摸,與團組織越來越疏遠了。小金感覺自己好似一個蹩腳的導演,怎么也不能夠讓各種演員統(tǒng)一到一個臺上來。
什么道理呢?想來想去,腦子里冒出了導演的術語:“只有心里有演員,臺上才能有戲。只有讓每個演員感到你最了解尊重他的藝術才華,他才會竭盡全力與你合作演好每個角色?!边@個調動電影演員才能的藝術規(guī)律,在青年工作中能否借鑒呢?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小金的設想得到了驗證。
青工小胡是廠里的“畫家”,市里工人畫展也有他的作品。但對這樣一些在某一方面有所專長的同志,由于我們團干部的不在行,有時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有一天小胡又正獨自欣賞名畫,小金路過一瞧,便隨口說:
“哎小胡,你在看米勒的作品吧?”
“是呵,你也有興趣?”
“嗨,我還學過兩年哪?!?/p>
“真的?!”小胡想不到團委書記還是個“內行”。
話逢知己千句少。兩人從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一直講到徐悲鴻、陸一飛,越講越扎勁。最后小金熱忱地說:“我們那些團干部真想把黑板報搞得漂亮一點,可缺乏美術基礎,你能幫我們講講課嗎?”
“行,行,只要大家想聽?!?/p>
在一個星期后的團干部學習班上,當小金笑著向大家宣布請小胡上美術課時,大家露出了“那‘畫家肯屈尊嗎?”的驚疑神色。正在這時,只見小胡捧著個石膏模特兒,氣喘吁吁地踏進門來……
這件事使小金若有所悟:知識,它能使年輕人情感交融。智慧的火花在迸發(fā),小金開始有意識地探索。
青年小徐的結婚宴席上,小金送上一對手刻的印章。新郎雙手捧過這精致的禮物,想起平時小金對自己精雕細刻般的關懷幫助,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團干部學習班上,小金用他學過的中醫(yī)知識講解團的工作“辯證施治”、“急標緩本”的道理,鼓起了團干部“醫(yī)治”青年創(chuàng)傷的熱情。
小金似乎感到,自己想當電影導演的理想火花又燃起來了。共青團不也是一個舞臺嗎,自己所學過的知識也能發(fā)揮異曲同工的作用,得到殊途同歸的收獲。
“導演”的現(xiàn)實與未來
去年底,小金埋頭總結突擊手活動工作。他閱讀著廠勞動競賽匯綜表,一些觸目的數(shù)字映入眼簾:由于各車間只顧自己競賽超指標,結果進度參差不齊,汗水變成無效功,至少二萬臺縫紉機不能配套組裝。
夜已經很深了,他一點沒有睡意,仍然在抱頭深思:為什么費盡心機組織青年義務突擊搞競賽,結果卻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呢?看來要當好帶領青年建設四化的“導演”,不能光靠“三腳毛”般的本領,還非得精通一門“管理學”呢!
他開始遨游到一個新的知識海洋里去了。在他三個月業(yè)余時間的學習表上排著這樣一串書目:
美國朱蘭博士撰寫的90萬言《質量控制手冊》,日本石川馨著的《質量管理入門》,小松制作所編的《質量管理教材》;國內的《企業(yè)管理基礎知識》《心理學教程》《政治經濟學》《家用縫紉機基礎知識》等等。內容涉及企業(yè)管理、行為科學、倫理學、社會學、人類文化學、勞動心理學、顏色心理學、音樂心理學、生理學等等。
小金象牛吃草一般粗細深淺兼收并蓄,共青團工作的實踐和汲取的管理知識,在大腦里交融迸發(fā)出智慧的光芒。他要把這套理論在共青團這個舞臺上“導演”一番:
他第一個發(fā)生興趣的對象是名蜚全廠的質量標兵小何。小金居然把美國的“泰羅制”同小何的操作連起來了。兩個星期中,他和團支部副書記陳和平常常目不轉睛地觀察小何操作時的一舉一動,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連小何自己也沒意識到的兩個“秘密”動作——目測和大拇指按一下。先進操作法的關鍵找到了,他們又參照了一些同工種的操作特點,終于編出第一份“作業(yè)指導書”。
小金興奮地鼓動團干部:京戲有梅派、麒派等,我們也來為各工種總結一套科學的流派。在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裝配流水線的十一道工序都已先后有了“作業(yè)指導書”。
一天夜里,小金讀到馬斯羅的“人類需要層次論”,一個主意又應運而生:
幾天后,一份《消除質量誤差原因鑒定表》發(fā)到青工手里。青年們又好奇又認真地填寫了各自的工種、操作感覺和失誤慣例等項目。晚上,小金在燈下整理、歸納一疊疊的表格,理出了一條條針對青年提高質量的見解。不久,企管簡報上登出了小金寫的《操作工可控誤差及補救措施探討》。他通過詳盡周密的調查分析,提出了工人操作質量有技術、大意和故意三類可以控制的誤差的論點,連廠里一些企業(yè)管理人員看了都暗暗點頭。
就象要演好一場戲,關鍵是要選配合適的演員,青工的才干也需要有慧眼辨識發(fā)揮。
供銷科翻砂材料倉庫原來雜亂無章,一包包陶土、鎂粉散得滿地皆是,兩部電瓶車老是闖禍。一天在浴室洗澡時,小金遇到剛擔任倉庫組長的青年小肖。小肖隨口講到自己有幾個整頓管理的革新方案,又怕自己不是團員,沒人支持,瞎起勁。小金鼓勵他要敢想敢干,第二天又交待車間團支部支持小肖的革新,配合他動手搞場地規(guī)范,并發(fā)揮他所學的管理知識,請他結合倉庫管理給其他青年上課。……不久倉庫就變得有條有理了,名列全廠第一。
心理學使小金明白了信息反饋的道理。他鼓勵青年成立文學、攝影、體育、繪畫、音樂等興趣小組,豐富有益的業(yè)余生活,使青年在工作中精神愉快。
小金越來越看清了,團組織引導青年探索現(xiàn)代化管理,是符合青年要求改革、要求成才的愿望的。前不久,他又和全廠團干部一起提出了1981年“向知識進軍,向生產技術進軍,向科學管理進軍”的新口號。而他自己也不再為前途苦惱了,搞團的工作再也不象站在懸空的樓梯上,靠不著成才的大門?,F(xiàn)在,他滿懷信心地在共青團這個舞臺上,決心把自己鍛煉成一個建設四化活劇的“導演”——未來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