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來
1977年春天,我們去鴿子山大隊,看到胡大婆家用黃泥做的沼氣燈,造型美觀,亮度較好,博得了大伙兒的贊賞。但奇怪的是,每到夜晚,老人卻仍舊點著煤油燈,這是怎么回事呢?噢,原來是有個公社干部住在她家,婆婆不點燈,為的是省氣燒開水給他喝。這事對我們觸動很大。能不能搞一氣多用,充分發(fā)揮沼氣的效益呢?
于是,我們在沼氣灶上搞一氣多用。技術員設計了一種回形沼氣灶。這種夾層灶,里面裝水,既能保溫少用氣,又能利用余熱燒水。試驗成功,進一步打開了我們的思路:能否利用沼氣燈的余熱呢?我們摸摸剛點過的泥巴沼氣燈,發(fā)現(xiàn)燈座溫度很高,有利用價值。但如何利用,心中卻無數。
一次,我們看到了鐵皮做的沼氣燈,從而受到啟示:鐵皮傳熱快,要是用它制成夾層燈,既燒水,又照明,不是兩全其美嗎?經過反復改進,沼氣水套燈終于問世了。它的亮度相當于40—60W的燈泡,可裝5.4市斤水。在常壓下,20°C的水,第一次只需要17分鐘即可燒開,隨后燒開每燈水,只要15分鐘。在1980年全國沼氣燈爐具選型會上,被評為較好的燈具,深受群眾歡迎。胡大婆再也不用為省氣燒水而不敢點沼氣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