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新
十月,收獲的季節(jié)。累累的果實象串串紅色的珍珠,錯落在墨綠色、桔黃色的枝葉間。風搖枝動,山坳里象飛來了五彩的云霞。
這是全國第一個山楂密植園的矮化密植樹。是誰,把一棵棵勻稱的果枝,插到嶺下坡地上?出席全國第五次山楂種植會議的代表們,正圍著一棵一米多高的小樹,議論著,清點著。“掛果538個!”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山楂專家、教授、農藝師、技術員騷動了。要知道,一般的山楂樹,五六年結果,十幾年才能豐產;而這些一米上下的小樹,才不過三年呀!果樹旁,一個中等身材、農民打扮的青年正侃侃而談。他是這次會議的特邀代表,遼寧省撫順市會元公社上磚大隊果樹技術員徐海清。他是怎樣贏來紅果壓枝頭的呢?
1972年,徐海清中學畢業(yè)回到了家鄉(xiāng)。他望著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思緒萬千。這大小72道梁,道道留著貧困的影子;荒頂子、茅臺子、禿梁子……全隊一萬多畝山嶺地,一半“黃袍”裹身。全隊幾百口子,仍過著貧窮的生活?!拔覀兙瓦@樣永遠窮下去嗎?不!古人能身處逆境而不墜青云之志,難道我就……”
不久,他來到了果園。一次,他給一棵大梨樹修剪枝杈。老師傅走過來痛惜地說:“這棵樹被你剪去了二百斤梨!”徐海清驚詫了,怎么回事?老師傅指著被他剪下來的果枝,語重心長地說:“你看,這長在枝頭上的,是頂花芽;這躲在枝下的是腋花芽。它們長的位置雖然不一樣,可都能結果……”
“啊,腋花芽!”它雖然不象頂花芽那樣顯眼,那樣引人注意,但它卻默默地開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我也要象它一樣,在這兒好好地干,做不顯眼的“腋花芽”.
一場春雨過后,幼芽綻開了春蕾。他擔任了隊里的果樹技術員。
越過冬天的枝條,倍知陽光的溫暖。但要催花吐艷,還要靠自身的力量。
“適齡樹不開花,開花樹結果少”,這是山楂低產的主要原因。全隊兩千多株山楂,平均株產只有一斤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刻苦鉆研,虛心請教,時時處處注意留心氣候、物候變化與山楂生長的關系。經過幾年探索,他總結出“青蛙甩仔,嫁接適時”,“聽到布谷鳥兒叫,山楂追肥效果好”,“柳枝‘狼狗白,正好把樹栽”,等栽培諺語,用節(jié)氣歌的形式編成了技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作業(yè)歷,攻克了揚花這一難關。1976年,山楂園里的適齡樹全部銀裝素裹,花開滿枝了。
花開了,可是山楂開花不是為了給人們看的,而是要結出果實。遺憾的是,花期過了,樹上的果實寥寥無幾。為什么銀花滿樹,座果零落呢?他又一頭扎到書海里,尋求它的奧秘。有一次,外出參觀,家里給他120元錢,要他買一塊手表??墒撬踊貋淼?,卻是一大捆書:什么《果樹栽培學》《果樹病蟲害防治》《植物生理》《土壤化學》……幾年來,他進行了幾十項專題試驗,收集了上百種標本圖樣,分析了上萬個數(shù)據,積累了大量資料,寫下了四十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終于掌握了山楂生長的基本規(guī)律,弄清了山植座果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977年,他和同志們一起,對山楂進行了噴施不同激素和藥物的對比試驗,發(fā)現(xiàn)“920”對山楂座果率具有明顯效果。1978年春,他們在沈陽農學院果樹專家的指導下,又對山楂樹進行矮化密植試驗。從此,密植園成了他的家,山楂樹成了他最親密的伴侶。夜晚,他點上蠟燭、火把去觀察蟲情。嚴冬,他冒著大雪去觀察枝條生長反應。他采取各種辦法,控制樹體高度,限制枝條生長,減少養(yǎng)料消耗,使樹冠圓滿緊湊,角度開張,光合能力加強,養(yǎng)料儲備增多,因而使山楂結果早,產量高,質量好。1979年山植總產提高到33000斤,平均株產提高到30斤。他們的密植山楂,當年定植,第二年結果,第三年結果株率就達到90.6%。這比一般稀植山楂要提前結果二至三年,提早豐產五至十年。由于密植山楂樹體矮,面積小,株數(shù)多,因而管理方便,省工省力,土地利用率高,適合于經濟栽培。
幾年來,徐海清三次出席全國山楂會議,介紹經驗,宣讀論文,先后被命名為“勞動模范”,“新長征突擊手”。
知識象沙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徐海清在日記中寫道:要學稻谷,永遠俯首向著大地;不做稗草,總是翹首望著青天。現(xiàn)在,他又為自己定下了新的研究課題……
眼下,正是山楂收獲的季節(jié)。海清漫步在山嶺上,望著家鄉(xiāng)的山林,望著大隊的果園。一只雄鷹凌空飛起,射入蒼穹?!叭松苡袔谆夭 ?/p>
是啊,要有收獲,能無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