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學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黨我軍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口號,是我們無產階級戰(zhàn)勝一切敵人和一切困難的巨大精神力量,是革命者應具有的高貴品質,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要革命,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列寧曾經指出:“從來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一種革命,保險不要進行長期的、艱苦的、也許是充滿重大犧牲的斗爭”。在革命的征途上,每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都必須具有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在革命力量弱小的時候,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在面對強大敵人的時候,無所畏懼,有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不悲觀失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幾十年來,我們正是由于發(fā)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克服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推翻了三座大山,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今天,在建設四化,保衛(wèi)四化的偉大斗爭中,同樣需要這種革命精神。在四化建設過程中,還會有國內外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還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艱難和險阻,沒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不可能壓倒一切階級敵人,不可能征服種種巨大的困難,因而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勝利。那種認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只適用于戰(zhàn)爭年代,在四化建設中則不需要吃苦,不需要犧牲的看法,是極其有害的。
有人說,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不顧人民的死活,就是不關心人民的疾苦,就是提倡魯莽蠻干,這是一種曲解。我們從來反對一切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蠻干,從來反對一切無謂的犧牲,從來反對不顧人民死活的官僚主義。在戰(zhàn)場上,我們提倡敢打敢拚,這并不是說不要利用地形地物,并不是說一切暫時的退卻都是不必要的。同樣的道理,在四化建設中,借口我們要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或者借口某些人中存在的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而否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一口號的革命意義,這同樣是詭辯論,必須堅決反對。
(摘自1981年1月20日《工人日報》)
(插圖: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