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筆
每一架飛機有一個它要去的方向,
每一個方向都清楚地顯示在磁羅盤上。
靈巧的指南針是磁羅盤的遠祖,
它曾幫助我們的祖先在海洋上遠航。
在磁石上磨過的繡花針靜靜地掛在門旁,
依憑著燈草,它還可穩(wěn)穩(wěn)地飄浮在水上,
懸浮著、轉(zhuǎn)動著,最后靜下來它永遠指著南北方向,
它還永遠是我們忠實的旅伴,無論是在天空或在海洋。
從天涯到海角
當閃著銀色光輝的圖-104,從北京東郊新機場起飛時,它很快就爬升到大約一萬米的高空。在這兒,它正做好準備,開始向好幾千公里外的目標——莫斯科飛去。
茫茫的天空中,伴著飛機的只有艷紅的朝霞,和鋪陳在它腳下的綿綿的云海。有誰來為它指出莫斯科的方向呢?
這就得靠磁羅盤的纖文手指,為它指出東南西北的方向了。無論在白天或夜晚,無論在寒冬或溽暑,無論在大陸或海洋,磁羅盤上的指針都忠實地指出飛機飛行的方向,有了它就可把飛機從天涯引到海角。
圖-104從北京飛往莫斯科,伊爾-18從上海飛往沈陽,轟炸機隊從基地飛往幾千公里外的預(yù)定目標,都是靠磁羅盤指引方向的。它是每一架飛機上必不可少的儀表,它使飛機能把道路看得清,方向看得準。
那么,這樣有用的東西——磁羅盤,由那里產(chǎn)生的呢?它的遠祖又是誰呢?
磁羅盤的爸爸是現(xiàn)代輪船上用的航海羅盤,它的祖父是我們中國發(fā)明的指南針,它的曾祖是我國漢代就有了的“司南”,它的遠祖則是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發(fā)現(xiàn)了的磁石。
磁石作宮門
這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有一天,一位樵夫到深山里去打柴,愈走愈遠,深林愈來愈茂密,終于來到一個懸崖邊。他看到一塊石頭形狀很奇特,就隨手拾了起來,擱在柴擔上。他發(fā)現(xiàn)石頭很重,擔起來比往日吃力,但終于還是把石頭帶了回家,給孩子們玩。
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一件奇事——把劈柴的鐵斧靠攏這塊怪石頭,會給它吸住而很難拉開。原來這是一塊能夠吸鐵的磁石。
磁石給某些“聰明”人帶來了討皇上喜歡的好機會,于是他們把磁石獻給了秦始皇。
“這個沉甸甸的石頭有什么用呢?”秦始皇皺緊眉頭問道。
“用處可大了。萬歲不是正在建筑舉世無雙的阿房宮嗎?用這種石頭——磁石造成阿房宮的大門,可以使任何刺客都無法偷進門來行刺,因為他們在經(jīng)過宮門時,佩帶的鋼刀會給磁石大門吸去?!?/p>
貪生怕死的秦始皇聽了大樂,馬上下命令照辦。
磁勺示方向
時間一過就是一兩百年,長久的和平生活,使?jié)h朝有了一個繁榮的社會。官道上不斷地來往著許多商旅。
這一天有一隊商旅正走在廣漠的原野上??耧L(fēng)驟起,飛石走沙,他們完全迷失了方向。打前站的人勒馬問道:“我們現(xiàn)在究竟沿著什么方向走呢?趕快弄清方向,否則走不到下一站了”。
“好,讓我們看看‘司南”,領(lǐng)隊的人答道。于是他們俯首注視著一個像湯勺似的東西。它躺在光滑的銅盤上,盤上刻有方位。領(lǐng)隊用手把長長的勺柄輕輕地轉(zhuǎn)動了一下,等它停下來,長柄就正指著南方。因此就弄清了方向。
原來這就是聰明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司南。它是用磁石磨琢成的。形狀像湯勺,柄很長,底很圓。底部可在平滑的表面上轉(zhuǎn)動。磁極制成的長柄翹起來正好指著南方。
磁針指南北
光陰過的真快,時間老人又把我們領(lǐng)入了手工技藝日益發(fā)達的宋代。
大約在八九百年前,一位制造兵器的老師父剛剛打好一口鋼刀。他懷著喜悅的心情,把鋼刀在一塊石頭上霍霍地磨著。刀口磨的非常鋒利,他拿起一根細小的鐵釘,來試刀口。鋼刀過處,小鐵釘齊腰斬斷??墒轻斪訁s被吸附在鋼刀上。這使他奇怪極了。原來他用來磨刀的石頭是塊磁石,鋼刀磨過后已經(jīng)磁化變成人造磁鐵了。
有了人造磁鐵,就向指南針又前進了一步。勞動人民首先用人造磁鐵創(chuàng)造了能指方向的磁魚。魚是用木頭做的,可浮在水上。魚的肚腹下部挖一個空槽,槽里安放著磁化了的小鐵棒。這就成為磁魚。把磁魚飄浮在盛水的碗中,魚頭魚尾所指的就是南北方向。
一位靈巧的姑娘用針在磁石上磨擦著,把鋼針變成了磁針。她把小小的磁針放在她的光滑的指甲上轉(zhuǎn)動著,然后讓它停下來。她發(fā)現(xiàn),無論轉(zhuǎn)幾圈,針尖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南方。她還把針當腰用蠟粘在絲線頭上,然后把絲線吊在門后背風(fēng)的地方,轉(zhuǎn)幾圈后,它也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南方。這就是最早的指南針。
磁針放在水上用起來要更方便些。方法是把磁針穿在非常輕的燈草上。燈草使磁針浮在水面上。水面轉(zhuǎn)動很靈活,于是磁針就可很靈敏地指出南北方向了。
從海洋到天空
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宋代的中國是一個海運發(fā)達的國家。在茫茫無邊的海洋上,東北到日本和朝鮮,南到南中國海,西到印度洋,都有中國的船隊在大海上航行。船上裝出去中國的特產(chǎn)——瓷器、絲茶和手工藝品,裝回來印度的香料,南洋的椰子、寶石和珍珠。船上還有各色各樣的外國商人。
七月里一個船隊從廣州啟航了。頭幾天天氣晴朗,船長是老練的水手,白天看太陽,晚上看星星,辨別船行的方向。明亮的北極星是他們的指路人,每個夜晚為船隊忠實地指出南北和東西。
半個多月后,天氣變壞了。海上掀起了九級風(fēng)暴,大雨傾盆似的倒下來。濃云低低地壓在船上,一直彌漫了整個海洋。這時白天看不見太陽,夜晚失去了星光。
但是船長和水手一點都沒有心慌,一點都不怕會在海上迷失方向,因為每只船上都有指南針。船長鎮(zhèn)靜地發(fā)出命令,讓專人管理指南針,定時報告方位。于是船頭船尾各有一個水手,守在指南針旁,大聲報唱著船的航向。
船上所用的是水上飄浮式的指南針。在相當大的水盆里,浮著一根支在光桿上的磁針。磁針可在光桿上轉(zhuǎn)動,在水中不會動蕩的太厲害,穩(wěn)穩(wěn)地指著南北方向。由于船很大,有的長達幾百尺,所以船頭船尾各有一只。依靠指南針,船隊終于順利地經(jīng)受了暴風(fēng)雨的侵襲,按正確的方向航行,來到了旅途上的第一個港口。
宋代的我國商船隊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指南針的船隊。由于有了指南針,我國船隊在海上航行安全而可靠,取得了各國人民的信任,因此搭乘我國商船的人數(shù)最多。后來這種航海必不可少的指南針傳到阿拉伯,才使歐洲的船隊在海上不致迷失方向。由此也就有了現(xiàn)代的航海羅盤。
在茫茫一片的大海上航行少不了航海羅盤,在渺無邊際的天空里飛行也少不了磁羅盤。于是磁羅盤就出現(xiàn)在每架現(xiàn)代飛機的儀表板上。它日日夜夜不斷地為千百萬在天空旅行的人們,指示著東西南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