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線操縱競速模型飛機運動員的任務是設(shè)法提高模型飛機的飛行速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了改進發(fā)動機的工作性能外,就要設(shè)法減小模型飛機在飛行時的阻力。雖然從理論上看來,競速模型飛機在飛行時的大部分阻力(約占全部阻力的60%)都是由操縱線產(chǎn)生的,但是設(shè)法在模型飛機本身減小阻力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制作中的一些體會,提供大家參考。
(1)機身可作得短一些;機身短,可縮小整個飛機的表面積,同時也減小了表面的磨擦阻力。從外形來看,細而長的機身不是很好的流線體,我們都知道,一個流線體,它的長與寬之比以4∶1為最好,因此機身短是有好處的,我做的一架一級線操縱競速模型飛機的機身長(包括螺旋槳的整流罩)是269公厘,最寬處是42公厘,最高處(包括發(fā)動機整流罩)70公厘。有人認為機身短了,尾力臂就短,操縱就困難,但不要緊,只要把重心向前移就行了,操縱時也不會有多大困難。
(2)飛機表面的處理:表面光滑在競速模型飛機上有很大意義。想要使用桐木做的飛機外表很光滑,大家都感到有些困難。我的一架模型飛機全部是用桐木做的,表面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在選材料時要選木紋細、顏色較淺的桐木;當外形加工好后,就可用“0”號木砂紙打磨,基本平滑后,用較稀的透布油內(nèi)加些滑石粉,拌勻后涂在飛機表面,待干透后再用“0”號砂紙打磨,這樣反復三、四次后,改用“00”號砂紙再照樣反復二、三次。在涂透布油時要稀一些,涂得要均勻,并且盡可能讓它自己慢慢干透,若時間來不及的話,可用理發(fā)用的吹風機吹干(但距離要遠一點,約二尺左右,否則會起泡。)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光潔度不比用椵木做的差。噴漆時也應注意,要用很稀的漆,逐層往上噴,才能保持光滑,最后在外面再涂上二、三次稀透布油,(最好在很烈的陽光下涂)表面處理就進行完了。
(3)機身下部的滑撬:我的模型飛機上的滑撬是用有機玻璃做的。有機玻璃的特點是:耐磨、不易撞壞,但成本太高。因此還是用竹塊做比較好;可找一塊厚一些的竹塊,加工到適當?shù)拇笮。跈C身底部刻一個與它長寬相符的槽,將它放在里面,膠牢,待干后將它露出部分削平,將它與機身外表打磨成一個完整的流線體(不要有突出部分),這樣在外表上看不出有滑撬,阻力可以減很多。
(4)尾翼操縱面的后鏈:用布絞鏈或鐵皮絞鏈都不很平滑,尤其是鐵皮絞鏈的鉚釘更是突出在外表面,這樣在飛機高速度飛行時阻力是很大的。為了避免這些突出部分,在我的飛機上尾翼操縱面的絞鏈是這樣做的,(如圖)在操縱面兩端的尾翼內(nèi)各埋設(shè)一段鋁管,在操縱面上的兩端各固定一根細鋼絲(直徑以能穿過鋁管為準,不要過細)將鋼絲穿過鋁管,靠機身一端的鋼絲穿到機身內(nèi)后可將鋼絲頭彎曲90°,并將尖端彎成環(huán)狀作搖臂用,鋼絲的另一端固定在操縱面上,頭部也應彎曲插入操縱面內(nèi)部,以免滑動而操縱失靈。制作時要稍為細心些,操縱面與尾翼之間的間隙越小越好。
(5)發(fā)動機的露出部分:發(fā)動機的油針和壓燃式發(fā)動機的調(diào)壓桿,都露在機身外面,在飛行速度很高時會產(chǎn)生很大的阻力。我想盡可能縮小露出部分的體積是會有好處的。油針可截去一段后再將頭部彎曲,調(diào)節(jié)油門仍然是很方便的;壓燃式發(fā)動機的調(diào)壓桿可以抽掉它,在起動時另備一根鋼絲來調(diào)整壓縮比,調(diào)好后拿掉,這樣就大大地減小了突出部分的體積,同時也就減小了阻力。
以上幾點是我初學競速的不成熟的意見,希望大家提出批評,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使我國這項開展不夠普遍的項目迅速趕上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