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力田
時間大約是第69或是第70屆奧林匹克賽會期間(紀元前504一496年),在小亞細亞靠近愛琴海的希臘城市愛非斯(或以弗所)附近,狩獵女神阿爾泰米(或第安娜)廟旁的靜靜的山林里,一個面貌莊嚴得像大神宙斯、神情又有點憂郁的中年男子,在潛心地寫他自自已的著作。由于他把思想全部集中到作品內(nèi)容方面去,形式也便顧不得太講求了。他在考慮自己所要說明的的意見時,以及選擇用來證明這些意見的例子時是很仔細的。但意見一旦考慮成熟,例子一經(jīng)選擇齊備,他他好像害怕這些寶貴的思想會從頭腦里溜走,就立刻把把它們匆匆忙忙地記下來。不但不能講求修辭和文法,有時甚至連標點都忘記了。這作品就此得到晦澀難懂之名。
形形式上的晦澀不能掩蓋思想本身的智慧光芒?!笆澜纭皇侨?何神所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按一定分寸而燃燒,按一定分寸而熄滅的活火”。這段話經(jīng)列寧的引證,是每個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都會背得下來的。赫拉克里特這個榮耀的名字活在全世界為正義和美好未來而斗爭的人的心里。他在人類思想發(fā)展的歷史上是第一個教導人只有通過斗爭才能擺脫被奴役的命運,第一個教導“正義就是斗爭”這個真理的思想家。
赫拉克里特出身在一個血統(tǒng)高貴的家族,按著他的的血統(tǒng)來說,他本來應該繼承愛非斯城的王位的??墒撬芙^了王位,把王位讓給他的兄弟,自己隱居到阿爾泰米神廟里來,從事思索和著作的生活。
為什么我們的哲學家像黑格爾所說從政治生活,從公共事物“撤退”了呢?是不是于他的高傲或者像某些哲學史家愛用的一個希臘字來形容的,是“Misanthrop”(仇恨人類)呢?其實,赫拉克利特決不像黑格爾所想像地那么高傲,他雖然嘲笑過許多在古代希臘大名鼎鼎的詩人和哲學家,甚至于他還主張把一切詩人中最偉大詩人,荷馬,從賽會中趕出去加以鞭笞。因為這些人或者主張唯心論的宇宙觀,或者宣傳和平和妥協(xié)。他們妨害了人們對于“雷霆統(tǒng)治著”的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l(fā)ogos”(邏戈斯),即矛盾斗爭的規(guī)律的認議。為了真理的緣故赫拉克里特挺身出來向這些有名的人物宣戰(zhàn),這恰恰表示了哲學家偉大的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他深深知道真理是無窮無盡的,智慧是無邊無岸的。他深深知道只有謙虛和辛勤才能在真理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才能“清楚地認識事物”,他不斷地教導人們說:“自負是進步的障礙”;“不要對重要的事情倉卒下判斷”。
如果人們理解了赫拉克里特說出了“人民應當為法律而戰(zhàn)斗,就像為自已的城垣而戰(zhàn)斗一樣” 這句話的歷史時代,就都不會簡單地把哲學家稱做是“仇恨人類”的或者是反動貴族的辯護人了。
紀元前六世紀正是希臘奴隸制形成、原始氏族社會崩潰的時代。氏族貴族依持他們祖宗傳下來的法律,對于統(tǒng)治下的人民群眾予取予求毫無限制。人民,這就是經(jīng)營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自由民和奴隸主,貧窮的耕種著自已的土地的自由民,在這種毫無限制,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祖宗傳下來的法律下,他們的利益是朝不保夕的。人民要求制定成文法,限制貴族特權(quán),并為此而進行了斗爭。他認為法律就是保衛(wèi)人民利益,使人民利益不再受無限制的侵害的“城垣”。很顯然,在說著這話的時候,赫拉克里特不是“仇恨人類”,而是對人民群眾在氏族貴族無限制剝削下的痛苦境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不是為貪得無厭的氏族貴族辯護,而是對人民群眾的制定成文法的運動表示支持。
當群眾運動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當群眾不僅滿足于制定一個成文法限制貴族的特權(quán),而是要取消貴族專政面代之以奴隸主民主主義,并實際上從城市中放逐了他的好朋友的時候,他就開始咒罵 奴隸主民主主義,并仍然堅持自己的貴族立場了?!薄耙粋€人如果是最優(yōu)
秀的,在我看來就抵得上一萬人。”赫拉克里特就既不能為貴族所容又不能和人民合作,他除了從共公生活“撤退”到貴族和人民都打擾不到的山林里去來悲嘆命運和時間的簸弄,說“時間是個玩骰子的兒童”之外,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呢?
列寧說:赫拉克里特關(guān)于火的學說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很好的說明”。的確,世界上的一切除火之外還有什么東西能這樣流變不已,不斷更新、無法抗拒呢?除了火之外還有什么東西的變化、運動能這樣富有節(jié)奏、充滿矛盾呢?
“誰能躲得過那不息的火呢?”
“火死而氣生、氣死而水生”。
“它(火)在變換形態(tài)時更新,它很難永遠服侍同樣的主人和接受命令”。
“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正像商品換成黃金,黃金換成商品一樣”。
除了火之外,赫拉克里特也從殘酷斗爭的戰(zhàn)爭和不斷流逝的河水,領(lǐng)悟到了“一切皆流”和“一切都是由于斗爭和依據(jù)必然性而產(chǎn)生”的道理。
愛非斯的哲學家生活和思索的時代是一個社會動蕩充滿著戰(zhàn)爭的時代。原始氏族制度已經(jīng)瓦解,奴隸社會正在通過殘酷的斗爭要求把自己確立起來。氏族貴族和民主派的奴隸主進行了斗爭,貧人和富人進行了斗爭,奴隸和奴隸主進行了斗爭。在小亞細亞的希臘城市中,這斗爭是殘酷的。富人們常常把那些侵犯了他財產(chǎn)的窮人逮住,在廣場上活活用火燒死。這么復雜 而頻繁的階線斗爭已經(jīng)足夠給一個思想敏銳的哲學家得出他所應該得到的結(jié)論了。更何況在這里還有民族間的斗爭。曠時日久的波希戰(zhàn)爭(公元前500—449)整整地陪伴著赫拉克里特度過了后半生?!皯?zhàn)爭是萬物之父,戰(zhàn)爭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另一些人成為主人”。隨著戰(zhàn)爭勝利而來的是財富、榮譽和統(tǒng)治權(quán),隨著戰(zhàn)爭失敗而來的是屈辱和臣服。這種事情在哲學家的生活里是很多很多的。
小亞細亞的名城米利都所遭遇的命運就是很好的證明。米利都本是一個經(jīng)濟文化都極端繁榮的希臘城市,事實上可以說是小亞細亞各希臘城市的首府。在它的港口里停泊著從南方的埃及,西方的希臘本土來的樓船。在它的市場上聚集著東方的商旅,米利都的毛線品在當時是馳名“天下”,每一個貴族都想望向人炫耀一下自己那件質(zhì)地純粹、手工精細的米利都出品的披風。比毛線品更著名的是在這城市里產(chǎn)生了古希臘的第一個唯物論學派,產(chǎn)生了為赫拉克里特所特別尊敬地提到的“第一個天文學家”泰利士。富庶繁華的米利都與愛非斯相距不遠,它就在愛非斯城的南方兩“馬站”(stathmos,一馬站約50華里)的地方。
他親眼看到米利都由于首先發(fā)難反對波斯人(公元前500年),城市被波斯軍隊政下來,全城老幼被殺光,年青力壯的人被賣為奴隸。繁榮的城市變成了一堆灰土。在被希戰(zhàn)爭的過程中,他親眼看到一批批耀武揚威的被斯浸略軍渡過愛琴海去,但是垂頭喪氣、丟盔卸甲地回來。他親眼看到隨著戰(zhàn)爭的勝利,地土貧瘠,幅員狹促的希臘一躍而為地中海這一片茫茫大水的主人。“應當知道,戰(zhàn)爭是普遍的,正義就是斗爭,一切都是由于斗爭和依據(jù)必然性而產(chǎn)生。”這就是他半生觀察的實際結(jié)論。
至于河流,只要我們翻開古代希臘的地圖就發(fā)現(xiàn):在小亞細亞河流是很多的。這些河水和我們住在亞洲東部的人所見的完全相反,它不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是來自東方滾滾向西,流入愛琴海。在愛非斯城近邊就有一條并非無名的卡伊斯德河,在愛非斯和米利都之聞就有大大有名的墨安德河。不論誰,只要走下不論哪一條河,面對著這滾滾而逝的河水,就都會同樣的感受:“那些走下同一條河流的人,經(jīng)常遇到新水?!薄叭瞬荒軆纱巫呦峦粭l河流,也不能在同一狀況之下兩次接觸到同一件變滅的東西,因為它變化得很迅速,所以它分散了、又重新結(jié)合了,團聚了、又分離了”。如果是像哲學家這樣一個善于思索、善于概括的人,就會得出進一步的一般的結(jié)論:“我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條河流,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p>
就是根據(jù)這樣的直接的經(jīng)驗和觀察,用不到其他的科學根據(jù)和證明,赫拉克里特表述了世界的最根本的規(guī)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不居、變化不常的,它們運動著、變化著、它們存在同時又不存在。事物的本質(zhì)、事物運動變化的泉源,是內(nèi)在于事物自身、事物所固有的矛盾。
赫拉克里特是個愛孩子的人。當著愛非斯城的民主派放逐了他的朋友的時候,他在氣慎中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愛非斯的成年人都值得絞死,把城市交給兒童去管理”。兒童是哲學家的常客,兒童們從城內(nèi)到這里來采集野果和野花,就常常來拜訪這位孤獨地住在山林里而不怕寂寞的哲學家。當鬧鬧嚷嚷的小客人到來的時候,暗淡的神廟充滿了少年的天真、光彩和快樂。這也是哲學家所稀有的快樂時刻。他有時就禁不住參加了孩子們的游戲,特別是那擲骰子的游戲。在那小小的骨塊不斷的翻滾里,哲學家領(lǐng)悟到事物不斷變化的道理?!皶r間是一個玩骰子的兒童:一個兒童的權(quán)柄?!钡歉嗟臅r候,他是在一旁靜靜地觀察孩子們稚氣的動作。
在冬天到來的時候,常常有些貧窮的孩子到廟前向陽的地方曬太陽,他們一面曬太陽一方面捉虱子。孩子們總是喜歡玩,他們把捉虱子這件事情也當做一種玩藝。他們把所捉到的放了,再去尋找還沒有捉到的,并且嘴里唱道:“我們看見并且捉住的,我們把它放了;我們既沒看見也沒逮住的,我們卻很重視它”。哲學家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認真地諦聽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嬉笑地唱著的歌聲,注意孩子不停重復的惡作劇的動作。因為他覺得似乎孩子們稚氣的動作和歌聲里有著什么深刻的東西。這東西究竟是什么呢?一時也弄不清楚。最后,他終于弄清了,孩子們的歌聲和動作里,包含著一個他許久思索而不能回答的問題。這就是:在他以前希臘也曾產(chǎn)生過不少的詩人和哲學家,其中鼎鼎大名的有荷馬、希西奧德、華達戈拉、克塞諾芬尼。這都是些頭等智慧、博學多聞的人物。然而,為什么這樣的一些人物都沒有發(fā)現(xiàn)“一切皆流”這一遍及萬物的,世界的“邏戈斯”呢?
現(xiàn)在,從孩子們的無意議的游戲行動中,他領(lǐng)悟到世界的根本規(guī)律是遍及一切事物中的最一般的東西。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認識那支配一切、無所不在的“邏戈斯”。這個“邏戈斯”乃是非常顯明的真理,但卻常常被自然藏慝起來。以前那些博學的人和智慧的人之所以不能發(fā)現(xiàn)這一真理,就是因為他僅僅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滿足于已經(jīng)逮住的東西,而不去尋求更進一步的道理,追尋那更根本的規(guī)律,不重視那還沒有逮住的被自然藏惹起來的一般的真理。這樣,他們就不能逃脫孩子們的嘲笑了。這樣,他們雖然博聞強記,卻不能理解遍及一切的宇宙根本規(guī)律。“博學并不能使人智慧。否則它就使希西奧德和華達戈拉智慧了……”。孩子們的精神就是哲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不滿足已得到的知識,更重視那尚沒得到的知識。真理的追求者應該向著那尚未被探測過的智慧的高峰不畏艱難勇猛前進。真理的追求者不應滿足于表現(xiàn)于事物外面的東西,而應更加重視那隱藏在自然內(nèi)部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質(zhì)。追求真理的人要辛勤地工作,像淘金的人那樣?!罢医鹱拥娜送趧釉S多的沙土,只找到一點金子”。
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重視潛藏在自然內(nèi)部的真理,不畏勞苦、辛勤工作,這就是愛非斷哲學家所教導我們的。
赫拉克里特著作所用的語言是晦澀的,但晦澀的形式不能掩蓋住思想內(nèi)容的智慧的閃光,正如浮云掩蓋不住太賜的光明一樣。赫拉克利特的著作真是不脛而走。“一切皆流”,“我們存在又不存在”,“正義就是斗爭”,這些名言成為有學問,有知慧的標志。這些口號大大地受到想通過斗爭改變舊秩序的奴隸主民主派的歡迎??墒峭肱f秩序永遠不變的反動貴族卻聽了就發(fā)抖,因此就站出來反對這些道理。
赫拉克里特的著作也達到了波斯大帝大流士的宮庭。這位“普天之下四境之內(nèi)的大帝”讀了哲學家的著作,覺得有些地方還待解釋。就客氣地請哲學家親自到宮庭上來一趟,赫拉克里特正如我們開始時證明過,對待真理是謙虛的,但對于希臘人的壓迫者卻顯得令人吃驚的高傲。他回信宣布道:
“所有的人都離開了真理和正義的道路。他們除了無窮的食欲外便什么也不顧及;他們只是固執(zhí)而愚蠢地迫求著虛名。至于我,我早已忘掉了惡意,也并不忌妒哪一個人。我對宮庭的虛榮已完全弁絕,并決不把我的腳踏上波斯的土地。我所需要的很少,并按照自已的心愿而生活?!?/p>
這是對貪得無厭的侵略者的罪行的判決書,也是對希臘各民族的敵人的宣戰(zhàn)書。赫拉克里特斥責那些離開了真理和正義的道路的人,斥責那些愛虛榮和貪得無厭的人,教導“思想是最高尚的美德、智慧在于說出真實的事情,遵照自然行事、聽從自然的話”。他自已也就是這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