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華初級中學初二206班
鄉(xiāng)下有的是美食,而最經典的當屬油餅。
外婆家是我出生后的第一個家,當初大概發(fā)現我最喜歡那金黃長條狀的油餅,從此,外婆便總用它來哄我。
外婆的田地在對面,中間隔著條大路。我并不害怕,常常上午便跑出家門到田里。那片田地不總是綠的。紅的、紫的都有,光是玉米就有黃白相間的。而我喜歡走到田地深處,因為深處有許多我不認識的植物。而田又是人們共有的,在哪里將荒地改成田,種上誰家的什么農作物,完全是人們自己商討。所以一畝地里有三四家的田并不為怪,兩處完全不同的地屬一家的也不足為奇,畢竟荒地很大,很少有過爭執(zhí)。而那深處相對較荒僻,野草叢生,幾乎沒有人費心去開墾過,且那后面便是樹林了。于是誰也不管我,我獨占著這片天地,隨我盡興忍著餓玩到晚上,也是常有的事。到了中午,往往外婆就來了,手里提著油餅,那誘人的香氣,也比田地里的野花和菜花更有誘惑力。于是我循著這香氣,吞著口水向外婆奔去,不到一會兒就回到家中。
小時的我想,有了外婆,便有了油餅。
油餅似乎永遠是我童年里的主食,誰知時光飛逝,七年時光如白駒過隙,童年當然也隨之消逝。
到了城里后,外婆的家對于我來說成了真正的“老家”。每年才能回去一兩次。那廣闊的樂園也變得陌生了,只記得那片樹林與野草。雖然每個月外婆還是會寄來油餅,我卻對這千里之外的禮物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只覺得它變得硬了,油膩了。先前見母親做過油餅,如果做得多,便需常常守在油鍋旁。鍋中涌出的熱浪,彌漫四周的油煙讓人想要逃出去。因此很是不易。
于是我不再讓外婆送來油餅,而外婆大概是少了這一真正的樂趣,年初一到就急著讓我們回去。
路上我們擔心外婆再度忙活,就告訴她讓我為她親自做一次油餅,外婆也欣然答應了。到了老家后,我便兌現我的諾言。我回憶起母親做油餅的經過,先將揉好的面粉切成長條狀,表面再撒上一層未打濕的新面粉,從鍋的邊上輕輕滑入沸油中,以免將油濺出。若是滑得快了,油會從另一頭流出;若是慢了,又會粘在鍋邊,難以炸熟。因此這很考驗水平。待餅條滑入鍋中后,就要仔細觀察,通常鍋里有五六個餅,看起來就有些費力。需時不時翻一面,顏色呈金黃為佳,土黃稍次,黑黃相間則又次之,而半黑者已是炸焦了。于是我小心地翻動著油餅,手有些疲倦,但心里卻異常興奮,這可是給外婆吃的!約一刻后,一盤油餅便出鍋了。每塊油餅已瀝干油,雖有些焦黃,不及外婆手藝的一半,但她仍是十分驚喜,慢慢地嚼,如同少有的珍品,不忍大塊啖食。我看著外婆品嘗時的神情,竟不再勞累,腦海里浮現出童年時外婆見我吃油餅時的神采,也是如我這般欣喜吧。
想著路上對她的擔心有些多余了,我是現在才明白的,其實對于沉浸在履行愛的責任里的人來說,這是件充實且讓人幸福的事。鄉(xiāng)下的她顯得孤獨了,我又有什么權利來剝奪這一件讓她忘記孤獨的事呢?或許我們忘記了,支持艱辛的不僅是一份堅持,更是一份不可割舍的愛。
愿那外婆的油餅在我的未來里仍“油光異彩”……
※ 創(chuàng)作感悟 ※
寫這一篇作文是為了紀念我即將逝去的童年,以及彼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家鄉(xiāng)油餅。
對于我來說,它其實早已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美食,更是代表著一段童年歡樂的回憶和我幼年時對那美好鄉(xiāng)間溫情的懷念。在這金黃的油餅散發(fā)的惹人的香氣里,寄托著外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也包含著一種深切的懷戀以及滿滿的期待。這也正是我的作文想要表達的,希望對今后所遇之事,能慢慢回憶,細細品味,終不留一絲遺憾。
老師點評
即便是對于孩子而言,故鄉(xiāng)也是極為重要的寫作素材來源。在孩子心目中,故鄉(xiāng)有最為牽掛的親人,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有任人馳騁的田野。本文作者將對故鄉(xiāng)、對親人、對童年的懷念和眷戀,通過“油餅”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食物得以充分體現,因為取材真實,所以情感便格外真誠。在結構安排上,就局部而言,對鄉(xiāng)間田野的描寫,宕開一筆,豐富了文章內容,也側面展現出鄉(xiāng)下淳樸的鄉(xiāng)情,又自然引出下文外婆的油餅,頗為巧妙;就整體而言,以油餅為線索,幼時外婆為“我”做油餅,后來“我”為外婆做油餅,時空的轉變背后,是我對外婆的理解,和那份溫情的傳遞,結構較為嚴謹。文章語言簡練,詳略得宜,細節(jié)描寫尤其是“我”為外婆做油餅的場景細膩而富有畫面感,體現出作者不錯的語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