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對我來說是一個夢,第一次夢起的緣由是電影《五朵金花》,這是少年夢,主要是被電影中的秀美風光、民族藝術(shù)所陶醉。第二次夢起的緣由是小說《天龍八部》,這是青年夢,主要是被小說中的精彩情節(jié)、奇幻武學所震撼。
今年春天,在朋友推薦下,我們興致勃勃地前往大理。
旅居大理期間,深深感受大理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在四月的一個陽光明媚早晨,我和朋友一同相約到了大理氣勢磅礴的蒼山,體會秀美蒼山的無限魅力,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風景。
踏著七繞八彎的山路,走進那碧綠的蒼山,山野一片寂靜,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奮力向上攀爬,微風輕柔,耳畔不時傳來鳥報春之音,四處鳥聲成韻,身心頓感向上升騰飄飛,讓人不禁心馳神往。
大理蒼山的春雨來得很早,春風吹過后,一場春雨下滿地,在春雨的滋潤下,蒼山的各種樹木和花草散發(fā)出勃勃生機。萬物托起了一個春色,整個蒼山一下子變鮮活起來了。樹林里一層迷離的霧,似夢幻里的景色。
空氣中散發(fā)著一種混合的芬芳,我貪婪地吮吸著。山林里到處有鳥兒的歌唱,群鳥翩翩飛翔,草叢間小鳥飛來飛去。靜靜地站在蒼山之中,享受這種天籟之音。仔細聆聽鳥鳴,有的鳴聲尖而清脆,有的宛轉(zhuǎn)動聽,美麗的百靈鳥飛來轉(zhuǎn)去,有的嘴里叼著一根枯樹枝飛往高高的樹丫上筑巢,準備安新家,亮起了歌喉。那稀奇古怪的鳥兒鳴唱聲宛轉(zhuǎn)悅耳,讓人陶醉。云雀小小的身體飛得最高,一路撒下細膩的歌兒。最大的是白腹錦雞,頭頂金屬綠色,枕冠狹長,呈紫紅色,一邊嘰嘰嘰地鳴唱,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在這藍天白云下,在這青山綠水旁,沐浴輕風,聆聽鳥報春的聲音,十分愜意。
我們沿著山路走進蒼山森林,眼前只見深綠、嫩綠、翠綠、墨綠等不一樣的色彩交織在蒼山的山山嶺嶺。開得正火的山杜鵑花到處一片姹紫嫣紅,樹木枝繁葉茂,綠意盎然,不遠處的草坪像厚厚的地毯。微風拂過,花草和松葉的清香滑過我的鼻翼,更覺得神清氣爽。突然,一聲清脆的鳥叫刺激了我的神經(jīng),好動聽的啼鳴、久違的聲音。緊接著又是兩聲,那聲音一抑一揚,像是從半空里直落下來,又倏地蹄上去。
那撩人心弦的顫音讓我既驚奇又驚喜,循聲覓去,在我眼前的這株灌木上,一只灰白色的小鳥歡快地跳躍著,它的小腦袋像系著黑色的紗巾,腹部像穿了一件潔白的兜肚,青而灰的背上像披了一件風衣,和它的身體同樣長的尾巴在樹枝上微微地顫動著。我們不忍驚動這可愛的小天使,不愿讓這久違的報春之聲消失便悄悄地走開了。
蒼山之間,溪水潺潺,條條小溪布滿整座蒼山,清澈如少女的眼眸,溪邊萬木高大如巨傘,臨溪而坐,婉轉(zhuǎn)的聲聲鳥鳴里便又有了叮咚的山溪淺唱。
一群群稀奇的鳥兒,只見發(fā)出春天的歌聲,不見其影,閉上眼聆聽,滿耳的自然之音,滿耳的和諧之美。
在蒼山上聆聽到優(yōu)美的鳥報春之鳴,能叫出鳥名的就有百靈鳥、畫眉、野雞、錦雞、斑鳩、陽雀、山雀等。那些叫不出名的鳥也和叫得出名的鳥兒一樣,在蒼山上筑巢、下蛋、孵蛋,繁衍各自的后代,它們也能唱出各式各樣歡快的春韻,和那些山里人熟悉的有名的鳥兒一樣抖開翅膀叫個不停。
朋友深有感觸地說,蒼山里的鳥報春就是原生態(tài)的天籟之音。在蒼山里玲聽鳥報春之聲,就是盡情地享受大自然間的交響樂。
鳥兒不需要觀眾聽眾,不在乎喝彩掌聲,它們聚集于此一展歌喉,只是追求自己快樂的新生活,在蒼山上自由自在地翱翔。
到大理蒼山聆聽鳥報春之音,仿佛一下子想起愛鳥護鳥是大理白族人的生活習俗,而重情于鳥的報春之聲,是因為有鳥的地方就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聚鳥的地方就有聽不夠的鳥鳴聲,就意味和象征著這地方充滿鮮美的靈氣和鮮活的靈性,充滿蓬勃生機的生命力和青山綠水般不老的情。
于是我想,蒼山的鳥報春聲就是一支流動的音樂。它如高山流水、如藍天白云,輕輕地飄來,悄悄地飄去,在青山綠水間流動,在陽光下的天地間流動,這種流動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美的交融。
直到太陽已經(jīng)偏西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氣勢磅礴的蒼山,回望蒼山茂密的森林,眼前一幅幅山水畫映在眼前,那清澈見底的小溪密密麻麻的山杜鵑、成百上千種野花爭相怒放的場景在腦海里翻騰,聆聽上百種鳥兒的報春歡呼,漫山遍野鳥聲成韻,煩惱一下子被自祛,讓人回味久遠,甚至不忍離開。
緩緩走下蒼山,山下遠處便是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的象征,時光任行,千秋百代,熠熠生輝在歷史的長河中,承載著枝繁葉茂的文化內(nèi)涵和生生不息的神秘傳說,迷糊不解,無言之美。大理崇圣寺三塔背靠蒼山,蒼山在時間的流轉(zhuǎn)中凸顯神圣之美,靜靜的,豈容我待,是自然的融合和歷史的印記,更遠處的洱海鼾睡在蒼山腳下,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云,海水是溫柔的,卿卿細語。
隨著氣溫漸漸回暖,熾熱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一地碎金,我們漫步在大理古城老街,這里的小吃也頗具匠心!大理本地的特色小吃,加上各地的小吃匯集一堂,幾十塊錢就能讓你嘗到各種美味,而且吃得腸滿肚圓。這時候只恨自己胃太小,這么多的美味竟然不能囊括腹中,只得在大理且行且吃,再多住些時日罷了!
在古城洋人街的十字路口有家過橋米線店,沒進門就聞到店鋪傳出的米線香味。落座,身著黑色服裝的服務員小妹就過來遞上菜單,自然點了幾盤開胃小菜和米線。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墻壁上有一句話:跟著感覺走,就會得到美味。記得第一次吃過橋米線是在成都春熙路,滾燙的高湯水在碗里幾乎還在沸騰,雞肉片漂浮在湯面熟了卻依然新鮮,油膜下的米線在靜靜等待不怕高溫的筷子,夾出米線吃上一口,味道好極了,于是有了一種難以忘記的美好感覺。
此行來大理吃米線,也是非常難忘的體驗。
點餐后僅幾分鐘,服務員小妹就端上一盤食材,放到桌上,是一個長條磁盤,上面分成十來個小格,分別放著雞肉片、豬肉片、牛肉片、香菇、筍片、木耳、香蔥等十來種配食,另一碗盛裝的米線細膩又粉白。在我仔細欣賞時,服務員小妹又端來一個必須用雙手捧著的青花大碗,足以當個小盆,內(nèi)有滾燙高湯,擺在面前,給了食客大快朵頤之條件、山吃海喝之氣派。
先將這些肉類食材放進青花海碗,打破碗內(nèi)滾燙高湯的沉寂,再放入其他食材和調(diào)料,稍候,最后放進米線,高湯將所有食材融合、組合成新的標準又賦特色的米線美食。
當舌尖接觸到米線的時候,才知道這里的米線不愧具備大理風格,這米線比在成都吃的更細膩柔滑,帶著湯料的新鮮美味一起感動舌尖味蕾,用味道好極了形容覺得有點貧乏,應該說是味道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的好。每張餐桌上的青花大海碗,構(gòu)成了一道食客云集的風景線。
幾乎是風卷殘云的吃完米線和所有配料,青 花海碗里的肉骨高湯當然絕不放過,一勺又一勺, 幾乎喝掉了半海碗。這才心滿意足的走下餐桌, 留念的離開那個讓人唇齒留香的米線店鋪
此時,古城已經(jīng)華燈初上,古色古香的街道燈火如繁星點點,麻石板鋪就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時而觀賞街景,時而探望商店。
這里的上百家小店毗鄰,各有自己的特色商品,當?shù)厝丝赡懿灰詾槿?,可是在旅居者的眼中可是千種花樣、萬種風情。每個小酒館都有自己的風格,有的酒館得從小門進去,而店堂內(nèi)別有洞天。K歌屋里音響早已準備就緒,客人未到,老板先在那里吟唱;出售燒烤的老板將烤爐放在店鋪前,讓食客親眼看見炭火如炙食材被燒烤的變化,以吸引游客;一個出售手鼓的店鋪被燈光照耀得雪亮,四壁懸掛的各種大小手鼓靜靜等待客戶的挑選,一個美少女配合音響播放的爵士樂曲忘情地拍打著膝前的手鼓,那節(jié)奏強烈的手鼓聲隨著少女手下的韻律傳到大街上,飄到古城上空,給靜悄悄的古城之夜帶去了澎湃的律動。
咖啡屋早已準備好了上好的小??Х龋蜷L桌或方桌,輕柔的音樂給情侶一個浪漫的環(huán)境。
地攤老板有黑油面孔的當?shù)卮竽?,也有坐在地上看攤的白俊姑娘,沿街地攤上的物件也都特別新奇。扔在地上不起眼的小木塊上點綴出小品,或一枝一葉,或一花一蟲,每個木塊造型不一樣,都是世界唯一,這樣的藝術(shù)品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刺繡小荷包,給女人的小配飾,上面繡有花鳥魚蟲,任你挑選,既好看又實用;各種造型的銀飾佩掛,每一件都獨具匠心,無一相同,能工巧匠將銀絲、銀片的編織用到極致,是他們的智慧與才能的顯示。
銀飾中,除了耳墜,還有頭飾、衣服著裝配飾,上面無一例外都有手工制作的花紋、吉祥字符,挖耳勺、筷子、兒童手鐲、腳環(huán),不一而足,佩戴這些東西不再是顯示財富,更多的是給予吉祥、安康的祝福。
旅居大理,我心中感悟到大理還有一個典型的特征,那就是白。
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白是特征、是風俗,也是文化。
房子白。到過大理的人,除了蒼山洱海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會被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建筑風格所吸引。藍天白云,白墻青瓦,綠樹繁花,白花花的溪水穿村而過。
云朵白。大理的云,別有韻味。白如雪,潤如玉。這云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人的心思皆可從云中覓得。我曾經(jīng)問一個賣白玉蘭的白族老奶奶家住在哪里,她抬手往身后的蒼山上一指,笑盈盈地說:“我呀,以前住在那朵云背后?!?/p>
蒼山白。大理人稀罕雪,也經(jīng)常能見到雪,但這雪只是落在高高的蒼山頂上,很少落在壩子里。怪不得蒼山又叫“點蒼山”,原來那一點,就是白雪一點。明朝顧開雍的《滇南月令詞·六月賣雪》就對大理古城賣雪進行了描繪:“蒼山良六月曉寒生,雙鳳橋西賣雪聲。銀碗盛來調(diào)蜜咽,冰魂凈洗齒牙清?!?/p>
乳扇白。乳扇是一種奶制品,也是頗具白族特色的小吃。在大理古城,街邊巷口常有賣乳扇的店鋪,小販的叫賣聲很特別:“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賣!”
海鷗白。每年快入冬時,成千上萬只海鷗展開潔白的翅膀,歡愉地飛翔在洱海的上空?!吧n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白白亮亮的翅膀翩飛起來。
同樣在洱海里,還有海菜花白。潔白嬌嫩的小花兒成片地蕩漾在碧綠的湖水上,纖細的根托著花兒在波浪中若隱若現(xiàn),這樣驚艷的景象可能在洱海里才能看到。海菜花苞初綻時嬌小玲瓏,像雪花入水的一剎那,白得若有若無,清新素雅嬌羞;等花朵完全綻放時,如同一只只白蝴蝶停在水面上,花瓣紋理清晰、薄如蝶翼。
銀器白。大理的白族銀器文化歷史悠久,其中鶴慶銀器最具代表性。在大理鶴慶縣的新華村,一天到晚響著的除了穿村而過的潺潺流水聲,還有小錘“叮叮當當”的敲打聲,聲音傳得很遠。走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家的大門邊都有一個低頭專注制作銀器的銀匠,一塊塊銀錠在他們手里通過錘煉、鑲嵌、鎏金、掐絲、燒藍,變成貨架上精美的銀壺、銀碗、銀手鐲
服飾白。白族人自稱“白子”,衣服自然也愛白色。大理地區(qū)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包頭,內(nèi)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lǐng)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腿褲,肩挎工藝考究又實用的繡花挎包。白族姑娘的衣服美觀大方、色彩分明、線條突出。最具特色的還要數(shù)頭上戴的頭飾,頭飾不僅好看,里面還大有名堂,蘊含著大理的“風花雪月”。垂下的白色穗子代表下關(guān)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guān)的花,帽頂?shù)臐嵃资巧n山的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的月。盡管以白為美、以白為貴,但當?shù)厝私?jīng)常自我調(diào)侃:“我們白族人一般都長得黑喲!”
蒼山、洱海、獨特的白族民居、古老的寺院、村村寨寨的本主廟、木雕石雕技藝等,走進大理,每一處都是飽含厚重的歷史沉淀,這些文化遺產(chǎn)成為認識大理的窗口。這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不僅留下了我的足跡,更鎸刻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每當想起這些旅居往事,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溫暖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