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痛風被認為是一種“富貴病”——只有吃得好、喝得好,才可能被該病“盯上”。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的患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發(fā)病率達到了1%~3%。同時,該病患者的年輕化傾向明顯,“00后”“10后”患者為數(shù)不少??梢?,痛風已不再是少數(shù)人生活富足的象征,而是一種需要大眾普遍警惕的健康問題。
痛風發(fā)作時疼痛蝕骨鉆心。反復發(fā)作的痛風還有可能引起關節(jié)畸形、尿酸性結石、痛風性腎病等后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哪些人群容易被痛風“盯上”?怎樣做可以避免罹患痛風呢?
這些人容易被痛風
“盯上”
1.有家族史者
痛風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有關,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如果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罹患痛風,個體罹患痛風的風險會相應增加。一項基于韓國國家健康保險數(shù)據(jù)庫550萬人信息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痛風家族史者罹患痛風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150%。
痛風的家族聚集傾向可能與遺傳因素導致的尿酸代謝和排泄功能異常有關。例如,部分基因的變異會影響嘌呤代謝酶的活性,從而使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水平升高,更容易發(fā)生痛風。
此外,痛風患者的發(fā)病年齡越小,治療難度越大,遺傳的可能性也越大。
2.長期、過量飲酒者
酒精一方面會促進人體內的嘌呤分解,從而增加尿酸的生成量;另一方面,酒精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乳酸,會抑制尿酸的正常排泄。兩者共同作用,會使尿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圍。因此,長期過量飲酒者容易罹患痛風。
不同類型的酒與痛風患病風險的相關度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啤酒>烈性酒(如白酒、威士忌)>紅酒。很多年輕人喜歡的“美食搭子”啤酒配烤串或小龍蝦,就屬于痛風的誘因。
3.長期、大量攝入高嘌呤食物者
痛風本質上是由尿酸排泄太少或尿酸生成過多而導致的疾病。長期的高嘌呤飲食會導致尿酸的生成量高于排泄量,使人體尿酸水平不斷升高。當血尿酸水平長時間維持在高位,會以尿酸鹽結晶的形式沉積在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腎臟等部位,增加痛風的發(fā)生風險。蝦類、蟹類、貝類等海鮮,豬、牛、羊等畜肉以及豬肝、雞腎等動物內臟,都屬于高嘌呤食物?,F(xiàn)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吃燒烤、海鮮自助,長期大量攝入高嘌呤食物,也是痛風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4.高強度運動和過度疲勞
經常進行高強度運動,體內會產生大量乳酸,影響尿酸排泄。此外,劇烈運動時身體大量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讓尿液濃縮,尿酸排泄減少,從而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過度疲勞加上睡眠不足,會使機體能量大量消耗,令代謝廢物不斷堆積,容易干擾尿酸排泄,誘發(fā)痛風。
5.部分疾病患者和服用特定藥物者
腎臟功能不全、肥胖、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腎臟對尿酸的排泄能力,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誘發(fā)痛風。利尿劑、阿司匹林等藥物也會干擾尿酸排泄。
6.絕經后女性
一般來說,男性罹患痛風的概率高于女性,比例約為20:1。但是,絕經后女性卻是痛風的高發(fā)群體,男女患病比例可以達到1:1。這與絕經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尿酸排泄能力減弱有關。此外,女性絕經年齡通常在45~55歲,新陳代謝速率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會提高痛風的發(fā)病風險。
痛風的預防建議
1.遠離“痛風套餐”
酒、肉湯、海鮮、動物內臟是誘發(fā)痛風的4類高風險食物。要預防痛風必須嚴格限制飲酒量,少喝或者不喝含酒精的飲品。盡量不喝肉湯,適量食用海鮮,少吃動物內臟。痛風高風險人群,如有痛風家族史者、腎功能不全患者、肥胖患者,應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量。
2.多喝水多排尿
排尿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徑,多喝水、多排尿是預防痛風的有效措施。建議少量多次飲水,每天保證充足飲水量。成年人每天飲水量為 1500~1700毫升。在天氣炎熱、身體活動量大的情況下,應該適當增加飲水量。
3.定期監(jiān)測
痛風高風險人群應定期監(jiān)測自身尿酸水平,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苗頭。便攜式尿酸檢測儀使用方便、價格不貴。檢測者只需要用采血針扎手指,用試紙吸取血液,然后再將試紙插入儀器中,即可顯示血尿酸水平。建議每個月檢測1次。
4.避免誘因
罹患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應遵醫(yī)囑合理用藥,控制病情。謹慎使用可能升高尿酸的藥物,用藥期間密切監(jiān)測尿酸水平,如有必要及時替換藥物。肥胖人群要控制體重,通過節(jié)制飲食、堅持運動來合理減重。過度節(jié)食、過量運動反而會增加罹患痛風的風險。
關于痛風治療的
3個認知誤區(qū)
目前,許多人對于痛風治療存在明顯的認知誤區(qū)。這些誤區(qū)會延誤治療時機,影響治療效果。比較常見的認知誤區(qū)有以下3個:
1.管住嘴就沒事了
痛風的非藥物治療措施可以簡單概括為“管住嘴、邁開腿”。發(fā)現(xiàn)較早、癥狀較輕的痛風患者,可優(yōu)先考慮非藥物治療。但是,病情嚴重的痛風患者,僅憑“管住嘴”不能有效控制住病情,必須及時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以緩解病痛、控制病情進展。
2.痛風“忍忍”就過去了
早期痛風的癥狀表現(xiàn)以局部關節(jié)突然紅、腫、熱、痛為主,疼痛感通常是間歇性的,一般持續(xù)1~2周即可自行緩解,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許多痛風患者認為,痛風也就疼一陣,忍一忍就過去了,疼完以后該怎么吃就怎么吃。
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如果忽視身體的“求救”信號,沒有第一時間治療,癥狀會進一步加重,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和治療難度也會成倍增加。所以,患者出現(xiàn)癥狀后應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
3.不痛就不用吃藥
許多痛風患者片面地認為,只要在痛風發(fā)作時吃點止疼藥就行,不痛了就不用管它。實際上,疼痛只是痛風的表現(xiàn),其根本原因是尿酸水平偏高,吃止疼藥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能堅持服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藥物,將尿酸維持在正常水平,會造成痛風反復發(fā)作。因此,痛風患者要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切不可擅自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