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除廣州、深圳采用自主命題外,其他地市均實行全省統(tǒng)一命題。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看看這三類中考作文命題分別有何側(cè)重吧。
真題回顧
(2024年廣東省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請以“當好自己故事的主角”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姓名和校名。
(2023年廣東省卷)(50分)
請以“這一次,我全力以赴”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以下“要求”略,同2024年內(nèi)容。)
(2022年廣東省卷)(50分)
請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為開頭,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2024年廣州市卷) (50分)
請從“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中選擇一個,將題目“那個教會我 的人”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能出現(xiàn)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學校名稱。
(2023年廣州市卷) (50分)
請以“一樣的 _,不一樣的我”為題,寫一篇文章。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以下“要求”略,同2024年內(nèi)容。)
(2022年廣州市卷) (50分)
請以“我是如此地熱愛 ”為題,寫一篇文章。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 作文。
(2024年深圳市卷)(共48分,其中寫作45分,書寫3分)
自然景色四季流轉(zhuǎn),少年成長拔節(jié)而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風貌向美向善,神州大地萬象更新看,風景在變。關(guān)注變化的風景,感受變化的力量。
請以“看,風景在變”為標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3)不少于600字,不超過900字;(4)不出現(xiàn)真實信息(人名、校名等),不可避免時用XX代替;(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2023年深圳市卷)(45分 +3 分)
十四五歲的你一定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學科知識、才藝技能、日常經(jīng)驗思想見識等,你也一定曾有意無意地將它們用在生活中,或解決了問題,或展示了自我,或幫助了他人,或服務(wù)了社會。把你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與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吧。
請以“把學到的用起來真有意義”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以下“要求”略,同2024年內(nèi)容。)
(2022年深圳市卷)(45分 +3 分)
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是生命的常態(tài)。不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情、景、理,也能讓人產(chǎn)生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收獲,從而感覺“超越了平常的自己”。
請以“是你,讓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為題,寫一篇作文。
命題全解
縱觀廣東省卷和廣州市卷、深圳市卷的中考作文題,可以體會到三卷命題人各自擬題的不同側(cè)重點和靈活性。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文題,考查的大主題和大方向萬變不離其宗。
捕捉核心要點。廣東省卷中,2024年的“自己”“主角”要求考生體現(xiàn)自主性和主導性,側(cè)重展現(xiàn)“自我成長經(jīng)歷”,如心理蛻變、行為變化等;2023年的“我”“全力以赴”要求體現(xiàn)“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努力與堅持的精神,“這一次”要求在選材上聚焦單一事件,且事件要具體化;2022年同樣是圍繞“我”展開,對“我”的形象要具體刻畫,“加快了腳步”應體現(xiàn)出成長變化??忌毭鞔_的是,作文主題可以是多重的,除了寫“自我成長”之外,還可將自我融于“傳統(tǒng)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等主題。
廣州市卷中,半命題是其特色。2024年要求從三個具象化的動詞短語中選擇一個,突出“教會我”的過程,考查考生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他人的關(guān)注;2023年“一樣”與“不一樣”需要形成對比,考生可以從學科、技能、文化等角度切入,結(jié)合個人成長的獨特體驗,寫好辯證關(guān)系,展示“自我個性”;2022年“我”“熱愛”題目的寫作方向更加具象化,要通過具體場景體現(xiàn)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深圳市卷中,側(cè)重“材料導語 + 全命題”的命題形式。2024年通過“今昔對比”“變化進步”來展現(xiàn)“變”的過程與意義,文題的格局較大;2023年考查考生對“自我成長”的實際認知,需明確展現(xiàn)“學到的”內(nèi)容和“用起來”的具體場景;2022年要求考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關(guān)注他人、關(guān)注自我,要體現(xiàn)從“平常”到“超越”的轉(zhuǎn)折點,可以用心理描寫體現(xiàn)成長變化。
具體描寫細節(jié)。不管是哪個文題,都指向具體化、內(nèi)容化的寫作,需要考生充分運用具體的事例,不能空泛地講道理??忌⒁馔ㄟ^場面描寫還原場景,運用人物描寫塑造形象?;蝮w現(xiàn)“我”的“主角感”,或展現(xiàn)“成長變化”的模樣。
立意具有深度。全面分析后不難看出,廣東省卷側(cè)重聚焦個人成長與經(jīng)歷感受,強調(diào)自我認知與社會責任感;廣州市卷側(cè)重聚焦人際關(guān)系與生活感悟,鼓勵個性化表達,辯證思考;深圳市卷則側(cè)重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成長體驗和能力的實踐應用,要求寫作不脫離時代熱點。雖然各類卷的立意側(cè)重點略有不同,但都是引導考生關(guān)注自我成長、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關(guān)注生活變化,并展現(xiàn)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高能” 預測
材料一:張九齡在一首《感遇》詩中寫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草生于空谷,不因無人欣賞而停止綻放;松樹長在巖縫,不因環(huán)境惡劣而改變青翠。這是一種超越功利的生命狀態(tài)。
材料二:在云南哀牢山深處,哈尼族的梯田像大地的指紋般蜿蜒。每到插秧時節(jié),村寨里的長者都會用竹筒敲擊出獨特的節(jié)奏。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傳承千年的“稻作鼓語”所發(fā)出的特定頻率的聲波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而鼓點的節(jié)奏恰好對應著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周期。哈尼族人或許不懂分子生物學,但他們用鼓聲與稻田里的生命達成了微妙的默契。
材料三: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讓人類的創(chuàng)造成為自然韻律的延續(xù)
請以“萬物有靈且美”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這道預測題受廣州市卷和深圳市卷啟發(fā),采用“材料導語 + 全命題”的形式命制,以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辨為主題,引導同學們觀察生活、捕捉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材料內(nèi)容比較豐富,思考角度廣泛,同學們需要“化大為小”,把自己對材料的解讀以及思維引申用文字記錄下來。
審準材料。材料一引用張九齡的詩句強調(diào)“草木的本心”,即生命本身的價值不依賴于他人的欣賞或功利目的。這是一個哲學層面的觀點,說明萬物有其內(nèi)在的靈性和美感,無須受外界過多的干預。材料二提到哈尼族的“稻作鼓語”展示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默契合作,強調(diào)了傳統(tǒng)智慧與自然科學的結(jié)合。材料三則闡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人類的創(chuàng)造應順應自然,而非征服自然。我們從這三則材料可以糅合出立意選材的角度。
精細選材。如果同學們打算寫記敘文,那么選材就應貼近生活、接地氣,可著眼于自身經(jīng)歷,寫寫親身體驗,比如觀察到植物在惡劣環(huán)境中的生長,從而領(lǐng)悟到“萬物有靈且美”的道理。如果準備寫一篇議論文,那么就要確定好文章結(jié)構(gòu)和論述節(jié)奏,注意論點的展開和結(jié)論的說服力。總之,文章的落腳點一定要在情感上,否則容易寫成觀察日記。作文一定要有文學性,語言要優(yōu)美,思想要有深度。
佳作啟思
六載春秋,每個黃昏都在琴鍵上流淌而過,我的目光卻總被琴上擺放著的棕色胡桃木節(jié)拍器牽扯。胡桃木的紋路里沉淀著時光的包漿,銅制擺錘永遠以恒定的節(jié)奏輕晃。它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將六年間的琴音與時光都織進了年輪。
就在昨天,我再次輕輕地拿起它,摸了摸側(cè)面那光滑的木頭,隨后注意到了正面那枚我?guī)啄昵百N上去的貼紙——一只四仰八叉躺著摸肚子的粉紅色小貓。我每天練琴,一抬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以前覺得它在胡桃木的節(jié)拍器上顯得鮮活、可愛,但隨著年歲增長,心智成熟,我忽然對它心生厭憎,只覺那貓從頭到尾透著傻氣和幼稚,它怎么配得上鋼琴的優(yōu)雅?慵懶的造型又怎么配得上我的努力?于是就在昨天,我狠心地把貼紙掀起一角,一撕,“成功”地撕歪了,小貓只剩下半張臉。
貼紙從胡桃木剝離的剎那,耳畔仿佛掠過一聲細若游絲的嘆息。瞧著半張貓臉歪斜在節(jié)拍器上,我的睫羽在夕陽里微微發(fā)顫,忽然想起它陪我度過的無數(shù)個練琴夜一—當我彈到指尖酸痛、情緒崩潰時,是它用堅定的目光接住我滾落的淚珠;當我有進步或是獲獎時,也是它用滑稽的姿勢為我喝彩。然而此刻,殘留的膠印在胡桃木上暈開淺色的傷痕,像是小貓用最后的力氣留下的爪印…
我町著節(jié)拍器,鼻頭竟有些發(fā)酸,手比畫了幾下,想把撕下來的貼紙重新貼回去??蔁o論怎么仔細貼,中間總有條裂縫。這條縫,分割開了小貓,它顯得如此傷心。此刻,我好像讀懂了它的心:它在胡桃木的節(jié)拍器上待慣了,看我練琴也看慣了,它對這地方有感情了,我把它撕下來,它不能再陪伴我,它很難過·
原來,就算再小的物件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是會互相影響的。因為這影響,我竟感受到了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的靈魂,同時也憶起幾年前幼小的自己寄予在它身上的童真。
這樣的感應并非孤例。陽臺花盆里的四葉草,原是風帶來的禮物,它們乘風而來,扎根在此。四葉草與艷麗的花相比,雖顯得過于樸素,但當我蹲下身與它們平視,竟在葉脈間讀出倔強的生長宣言。如今它們擠滿了整個陶盆,用翡翠般的葉片托住每一縷晨光。還有那個總在深夜被我擠落墜地的兔子抱枕,當我第二天早晨將它撿起重擁入懷時,分明感覺到它在輕蹭我的掌心。
萬物有靈且美,我們內(nèi)心溫柔的躁動,便是喚醒它們“靈與美”的咒語。就像此刻,月光漫過鋼琴,半張貓臉在光影中越發(fā)清晰,仿佛在說:我并未離開,只是換了種方式,住進你記憶的深?!?/p>
(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初中部 楊珺涵《萬物有靈且美》)